今天小編分享的遊戲經驗:失去“解壓縮檔案”技能的年輕人,把百萬粉絲的遊戲博主整破防了,歡迎閱讀。
星彡丨文
前段時間有張圖傳的挺火的,我在好幾個 QQ 群刷到過。
有關于 " 年輕人喪失計算機技能 " 的話題,之前 BB 姬也聊過不少次。
事情是這樣的。
可能有朋友還記得,BB 姬曾經介紹過 Steam 上一款非常抽象的文字遊戲《東北之夏》,作者叫 " 莊不純 "。
遊戲把 " 東百往事 " 的所有角色二次元娘化,刀哥化身為巨乳御姐 " 虎妞 ",虎哥是電競元氣少女 " 刀醬 "。
這個作者很有意思,感興趣可以搜一下。
他平時在 B 站是做《植物大戰僵屍》娘化 MOD的 UP 主,目标是人人都控娘化大噴菇,B 站上有 100 多萬粉絲。
因為網盤分享經常會炸檔嘛,所以大家傳檔案已經習慣了壓縮之後再上傳。
結果有一天,不知道哪裡來的嘴臭小孩,估計平時也不怎麼接觸電子產品,試圖直接在迅雷裡解壓縮檔案,結果當然失敗了。
畢竟網盤的在線解壓縮功能一般要付費會員的嘛,小孩可能以為是 UP 主坑錢,私信嘴臭了一番——我也是頭一回見到 " 因為上傳壓縮包 " 而辱罵 UP 主的。
莊不純肯定很生氣啊,于是把人家挂了出來。畢竟是百萬粉的 B 站 UP 主,聲量不小,再加上事情本身有點搞笑,很快在微博貼吧、各大 QQ 群傳瘋了。
聞風而來的吃瓜群眾塞爆了彈幕,吐槽着以前都是 " 好人一生平安 ",現在環境怎麼成這樣了……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評論區的畫風。
" 難道我真的是天才?"
多少有些感慨,85 後 -00 後這批人(大致範圍未必準确)簡直是互聯網中流砥柱,曾經是 " 不會電腦去問問年輕人 ";未來或許是 " 不會電腦的去問問老人 "。
最後可能都是同一批人。
(這類奇奇怪怪的問題真的很多)
就說解壓縮這件事吧。
很多 " 好東西 " 放在網盤裡,動不動就被和諧掉,所以要改後綴啥的轉好幾道彎——慢慢變成成了圈子裡的基本默認操作,想要資源,必須得學會。
②再高級一點,能做到輸入中文密碼并解壓,可能只剩下 5% 的人能完成吧。
③還有更高級的,比如改檔案擴展名,然後解壓嵌套式的壓縮包(把一個檔案壓縮兩三次,自己手動加上删掉的擴展名),可能連 1% 都不到。
有些老網遊,包括 DLsite 上的資源,現在還是多卷解壓的,只是做了個傻瓜啟動器。放以前還得手動改檔案名,自己解壓才能安裝。
(蘭斯 10 就抽成 part 1234)
事實上,很多網友直到點進 UP 主的視頻評論區,這才意識到,現在的小孩上網都是手機,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太少了,對基礎電腦知識根本一竅不通。
但年齡低真的不是問題,不懂也不是問題。
以前想玩 " 學習版 " 遊戲,八歲九歲都能純靠興趣,自己查資料看貼子教程一遍遍實踐搞出來。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嘛。
早先 BB 姬聊過幾次類似話題,最後結論一直落在" 移動互聯網的這代人,接受信息太多,基本上喪失了主動搜尋信息的能力 "這一點。
我并沒有惡意針對誰,只是有些感慨。不管是學習版遊戲,還是瑟瑟資源,總感覺很多人只會張嘴等人喂飯,失去了 " 我不會,但可以嘗試學 " 的心。
這是個很復雜的現象,涉及現象的群體龐大,難以用一句話涵蓋描述。甚至回過頭來看,我自己的結論也多少有些偏頗。
——說到底,不論什麼時候會用電腦的都是少數。只是現在網絡普及,不會用電腦的人也可以上網罷了,于是大家都在調侃 " 電子文盲 " 越來越多了。
當然,這并不是有些人沒素質爆粗口的理由。不會就應該去網上找方法,去搜索引擎搜,哪怕向别人虛心請教,而不是直接私信罵人大放厥詞。
(當事人被衝後,估計認識到問題,直接認錯了,這事情也就過去了)
" 中國式英雄 " 的誕生
回想我自己(一個 90 後)學生時代,第一次被朋友帶去黑網吧,要不是别人告訴我,我連怎麼開機都不知道。
很多東西沒接觸過,真的一頭霧水。
好在那時候自己經常被牛子支配。
每次大頭兒子有什麼不懂的時候,都有小頭爸爸接過操作代打,幫着摸索,硬生生學會各種衝浪姿勢,現在已經成為絕世牛子了。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我為了找一部資源學會了多少本事,興趣簡直是很多人接觸和了解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動機。
ACGN 圈子的大佬百花齊出,若是遇上分享資源的好心人,态度好點(不像文章開頭那樣嘴臭而是)虛心請教,别人也會 " 授人以漁 "。
打個不恰當比方。
渴求澀圖本子、漢化資源的人們,曾經開辟過一條通往二次元的 " 絲綢之路 "。各大磁力站點是最接近一線的 " 敦煌 ",是溝通中原和外網域的交通樞紐。
随着互聯網發展," 莫高窟 " 也進入鼎盛時期,建立起了大量陳列收藏的 " 洞窟 "。
主要的洞窟通常由漢化組、技術大佬、以及同人畫師寫手等組成。其他洞窟則由有錢有閒的學生黨、國外打工人,以及 24 小時在線的互聯網土著參與。
特點就是大家①會一門外語(哪怕是熟練使用機器翻譯),能夠辨别第一手信息真偽,②知道科學工具或者直接肉身在外,能夠接觸第一手資料來源。
(正好順便推薦一下,我經常用的 Chrome 翻譯插件)
活躍在貼吧論壇 QQ 群的大佬們,就好像受人膜拜的像龛。作為向萌新傳播資源的途徑,社群内部精心陳列着各式 ACGN 漢化資源的壁畫。
資源積流成河,經由互聯網四散到其他地方,吸引其他人入坑。這時也有人選擇沿溯而上尋求源頭,最後加入布道的隊伍。
那些至今依然活躍的遠古大佬們,堪稱是互聯網活化石,很多年湮代遠的古早資源網上已經找不到了,但在他們的硬碟裡都有保留備份。
有些是興趣使然,有些則是習慣成自然,十幾年如一日地屯資源。評價别人可以用秋名山車神,評價他們……他們已經是秋名山本尊。
圍繞着他們,形成一個個小圈子。
聽起來或許有些反直覺:原本為了逃避社交,而投身虛拟世界獲取資源,結果為了獲取更多資源,選擇去主動社交。
社群的圈層化
現在你就算能精準描述問題并使用搜索引擎,很多時候也不一定能解決實際問題。國内搜索引擎第一頁蹦出來的根本不是答案,錯得離譜。
百度知道的回答也早就被各種不知道哪裡扒來的腳本回答占據。衰落的百度貼吧失去了原有的專業程度,删除舊帖以後已經很難搜到理想的答案。
這也是為什麼網上各種 "Steam 管家 " 大行其道。輕信搜索引擎的結果就是跳轉到了各種付費頁面,花了冤枉錢或者安裝 " 下崽器 ",于是中了垃圾全家桶的道。
所以如果想深入了解一個領網域,一個帶人入坑、互相交流的 " 老師 " 角色非常重要。在我看來,如今互聯網有一種重新圈層化的傾向。
我認識一些搞同人的太太,平時都在 QQ 群和 QQ 空間高強度水。由于擴列的對象都是同一個圈内的愛好者,話題更加私網域一點。
像 QQ 空間更多是個人選擇的網友,你會刷到什麼内容純粹是你能加到什麼樣的網友決定的,擴列條裡的雷點經常會标注清楚。
那些 QQ 群、豆瓣小組、小紅書算法等等……把你弄到相對隔絕的圈子裡,讨論就會平和很多。如果你接觸到一個,會陸續被擴到其他的相近圈子。
不管是二次元,還是遊戲都一樣。為了規避不必要的麻煩,很多走向大眾的興趣社群,重新縮圈到亞文化的小圈子。
這時候類似 " 解壓縮 " 的基礎操作,删除後綴,多次壓縮……雖然原本是為了規避和諧的行為,但在無意識間也成為了一種準入門檻。
該說不說,世界需要這種同溫層——很多内容只适合對願意付出時間精力,真正志同道合的人開放。
算是一個這兩年很有趣的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