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三折疊手機帶來形态創新,但生态建設仍是關鍵,歡迎閱讀。
日前,傳音旗下 Tecno 品牌公布了折疊屏概念機 Phantom Ultimate 2 的相關信息,顯示将會配備向内和向外翻折的共 2 個螢幕鉸鏈,其螢幕完全折疊的情況下機身厚度僅有 11mm,完全展開後螢幕尺寸更是可以達到 10 英寸。此外,華為方面也在其新品預熱海報中展示了 "Z" 字形态的新機,被認為極有可能是其首款三折疊機型,并且有傳言稱其或同樣采用一塊 10 英寸左右的螢幕,有望搭載麒麟 9 系旗艦 SoC,螢幕完全展開狀态下機身厚度可能也将維持在 5mm 以内。
事實上,三折疊形态的機型并非是最近才橫空出世,早在 2022 年 CES 上,三星方面就曾展示過名為 Flex S 和 Flex G 的兩款三折疊概念機,其中 "Z" 和 "G" 的不同折疊方式就是這兩款機型的主要區别。
時間進入 2024 年後,不僅三星又在 MWC24 期間攜三折疊概念機亮相,在後續舉行的 SID 2024(SID Display Week 2024,國際顯示周)中,TCL 華星也展示了可在 "Z" 和 "G" 兩者折疊形态間自由切換的 Tandem 三折疊原型機,此外包括京東方、天馬、維信諾等屏廠也都陸續透露過相關技術儲備。
因此極有可能即将正式亮相的華為旗下首款三折疊機型,也意味着相比現款大折疊定位勢必更高的折疊屏機型,或将會大面積面世。
TCL 華星展示的三折疊原型機
此前大折疊的市場定位就決定了,其中的大量機型會更偏商務向,因此相關廠商在生產力方面也進行了諸多的嘗試,例如跨端互聯、辦公套件、遠控 PC,以及大屏任務欄适配等。盡管這些進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大折疊的生產力屬性,但顯然距離真正的生產力工具還有不小的差距,其中特别是在互動體驗上,更是尚未形成針對特定使用場景的優化。
因此現階段其大折疊的生產力熟悉更像是應急性質,還只是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但值得一提的是,相關軟體廠商在這一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例如 WPS 移動端與 PC 端差異的不斷縮小,就為用戶帶來了更為便捷的移動辦公體驗,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大折疊在生產力方面的短板。
這也就意味着,三折疊這一全新的形态固然有望繼續增強生產力屬性,推動折疊屏手機向着更為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但其同樣也面臨着與大折疊相似的挑戰。例如在螢幕适配上,目前大折疊就還稱不上完善,即便是在加入了諸如觸控筆等相關配件後,相關軟體适配遲遲還未能落地。
此外,折疊屏機型的特性也使得其在基礎產品力方面仍存在一定得短板,例如影像能力就是目前的一大痛點。由于種種局限性的存在,大折疊至今與直板影像旗艦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機身内部空間更為局促的三折疊手機中,由于其定位大概率會更高,這個落差極有可能會被進一步拉大,因此如何平衡產品力上的短板也将成為相關廠商的重要課題。
随着三折疊機型的量產上市,也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蘋果方面或将率先推出折疊屏 iPad 的傳言。雖然從表面上來看,三折疊機型獨特的產品形态,可以實現 " 一折打電話、二折當電腦、三折做平板 " 的切換,看似能夠滿足不同使用場景的需求,但在這背後則對軟體及系統适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三折疊機型的正式上市,還或将會對移動終端市場格局帶來不小的影響。從螢幕尺寸這個維度來看,由于三折疊機型完全展開後的螢幕尺寸甚至已經超過了小屏平板,因此勢必将會進一步模糊了手機與平板之間的產品區隔。
其實類似的跨界產品在平板電腦剛剛興起之初就曾出現過,例如三星 Galaxy Tab P1000 就曾融合了手機與平板的特性,試圖憑借更大尺寸的螢幕來承載更為多樣化的使用場景,但最終這類機型已經逐步在市場上絕迹。因此三折疊機型如果僅依賴產品形态上的差異,顯然也将很難支撐這一細分品類的持續發展。
Tecno Phantom Ultimate 2 的類筆記本使用形态
與目前的大折疊相比,三折疊機型更為重要的一個形态毫無疑問就是螢幕完全展開之後,此時幾乎可以将其視為一款平板電腦。但截至目前,安卓平板同樣也面臨着諸多的挑戰,雖然已經在硬體配置和性能上逐步趕上智能手機,但軟體生态的匮乏使得其與蘋果的 iPad 系列相比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至少在現階段更像是大屏版本的安卓手機。
盡管相關廠商也在嘗試通過各種方式來拓展安卓平板的使用場景,包括為其配備觸控筆和鍵盤等配件來挖掘與提升生產力屬性,并持續完善生态體系,但這顯然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反觀 iPad 系列,目前在市場份額上所取得的絕對優勢,就在于其構建了一個完善、且強大的生态體系。在這個生态中,硬體與軟體緊密相連,進而形成了一個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如今,iPad 系列已經擁有了成熟的開發者生态和專業應用的支持,無論是視頻編輯、音頻處理,還是辦公,可以滿足大量用戶在部分生產力場景中的相關需求。
所以對于極有可能會即将大規模上市的三折疊機型而言,要搶奪平板電腦市場的份額幾乎是一種必然,但想要實現這一目标,顯然不能僅靠產品形态上的差異化。但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在硬體這個基礎搭建好之後,剩下的就是要考慮如何吸引更多的軟體開發者,來為其打造更适應這種產品形态的獨有應用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三易生活 "(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