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萬億航天跑出一個超級獨角獸:時空道宇,歡迎閱讀。
未來已來。
12 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方面,會議指出,要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
商業航天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其重要性正日益凸顯。
随着工信部披露,中國将加快推進 6G 技術研發與創新,2030 年左右實現商用。這也意味着,移動通信又一個新節點即将到來。換言之,6G 網絡将形成一個地面無線與衛星通信集成的全連接世界。不難發現,衛星将在其中充當關鍵角色,這也給到一批商業航天企業大展拳腳的機會,時空道宇便是當中的佼佼者。
時空道宇有何來頭?成立于 2018 年的時空道宇,是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科技創新企業。歷經五年,完成涵蓋衛星研發、制造、測控、應用等方面的全產業鏈布局,時空道宇如今已成為國内首個實現商業閉環的商業航天企業,估值更是超百億元,跻身商業航天獨角獸頭部梯隊。
VC/PE 圈一直以來流傳着一個觀點:未知的太空,是人類最後的新大陸。用投資人的話來說,錯過 " 大航海時代 " 的中國人,絕不能再錯過即将到來的 " 大航天時代 " 了,這才是一場真正走向星辰大海的史詩征途。
蓄勢 10 年,商業航天大爆發
衝出一個超級獨角獸
回望 2014 年,中國商業航天迎來一個重要節點——
《關于創新重點領網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出台,明确提出 " 鼓勵民間資本研制、發射和運營商業遙感衛星,提供市場化、專業化服務;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衛星導航地面應用系統建設。" 自此,中國商業航天掀開序幕。
随後在 2018 年,時空道宇成立。彼時,時空道宇創始人、CEO 王洋就曾預判,商業航天在信息時代将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產業,是全球科技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時空道宇團隊成色如何?據介紹,自 2000 年以來,中國重要的衛星型号不超過 100 個,其中時空道宇的工程師們參與完成的衛星至少有 50 顆,且人均擁有 5 個以上國家重點衛星型号的完整經驗。
但王洋深知,比擁有實力雄厚的技術團隊更重要的先決條件,是要選擇正确的前進方向和賽道。縱觀商業衛星產業鏈,門檻高、環節多、復雜性強是顯著特點,因此創業公司多聚焦在某一細分領網域,鮮有全產業鏈布局者,直至時空道宇出現。
時空道宇定位為航天信息與通信基礎設施和應用方案提供商,覆蓋從衛星研發、制造到應用全產業鏈," 打個通俗的比方,華為是提供地基信息通信產品(ICT),時空道宇是提供天基信息通信產品(AICT),都是致力于人類信息與通信領網域的技術革新和商業應用。"
快速崛起的時空道宇,短短五年間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據悉最新估值已超百億元。毫無疑問,一只商業航天超級獨角獸正一路奔襲而來。
早期看產品,長期看量產
眼下,衛星商業化正邁入批量交付時代。
先來看一組直觀數據——《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2022 年)》披露,2022 年,中國全年完成 64 次發射任務,研制發射 188 個航天器。目前,距離美國全年發射航天器 2067 個的數量仍有較大差距。
同時行業數據顯示,未來近地軌道預計部署 10 萬顆衛星,中國有 3 萬 -4 萬顆衛星占有量,在 ITU 頻率申報時效性限制、國内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火箭發射成本和衛星制造成本不斷下降等因素的作用下,未來 5 年我國低軌衛星制造及發射有望進入 " 指數級 " 增長的爆發期。但國内微小衛星年產能尚有 90% 的缺口。顯然,衛星制造成為發展中國衛星產業鏈的關鍵一環。
随着衛星互聯網納入 " 新基建 ",倒逼衛星制造進入 " 工業化 " 階段。傳統的生產模式難以滿足快速組網對產能的龐大需求,短周期、低成本、批量化生產成為行業提速的先決條件。
時空道宇衛星超級工廠產線
" 早期看產品,長期看量產 ",這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給市場留下的深刻一課。道理不難理解:在一個細分領網域出現的早期,產品概念與產品定位決定了是否能成功推出市場,而當產品競争逐漸激烈之時,量產速度與量產能力則決定了能否扎實地占領市場。
而在當今天地一體化的智能出行時代之下,商業衛星也不例外,成功與否的硬道理就在于量產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商業衛星在規模化制造方面,仍面臨着技術復雜、成本高昂、供應鏈垂直整合、質量可靠性要求極高等多重挑戰。
在這當中,成本成為擺在商業航天企業面前的第一道試題。據摩根士丹利估算,Starlink 衛星制造成本在 100 萬美元 / 顆,創始人馬斯克則曾公開透露,單顆衛星的成本可以下降到 50 萬美元。反觀國内,據浙商證券研報,目前我國低軌通信衛星的平均造價約在 3000 萬元左右,其中人工費用 + 制造費用占比約 50%。
而《2022 年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投資報告》顯示,2015 年以來,國内已注冊并有效經營的商業航天企業數量達到 433 家。顯然想要實現突圍還得掌握 " 成本 " 二字,低成本的衛星制造是重中之重。
低成本快速批產的關鍵在于:一、模塊化設計,提高通用性和復用率,縮短衛星交付周期;二、工業級元器件替代與核心元器件自研,可降低衛星制造成本、簡化研制流程;三、柔性化脈動式生產,以生產汽車為例,柔性生產線既可以生產小尺寸經濟型轎車,又可生產大尺寸的豪華轎車,柔性化生產衛星同理,可提升衛星的批產能力。
目前來看,時空道宇或将是行業破局者。對照位于全球商業航天行業第一梯隊的 OneWeb,其便是借鑑空客集團飛機生產產線,以流水線組裝生產來降本增效。而時空道宇依托吉利,天生帶有汽車制造基因,率先建造了一座衛星超級工廠,是全球首個深度融合航天制造和汽車制造的衛星量產工廠,通過衛星批量化、智能化制造,可助力全球星座快速組網。
據了解,時空道宇衛星超級工廠借鑑汽車產業智能化、自動化等大規模量產制造模式,實現衛星量產 AIT 的颠覆性創新。通過模塊化設計、柔性生產、智能制造等技術,采用流水線并行生產等方式,可以把衛星的設計生產周期大幅壓縮,同時大幅降低衛星的制造成本。
作為航天與汽車行業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工程能力融合,效果同樣顯而易見。目前,該工廠突破了傳統衛星制造的產能限制,可實現日產一顆衛星,衛星生產成本下降 45% 左右,為星座快速組網建設助力。同時,工廠通過采取柔性化生產方式,可以靈活滿足通信、導航、遙感衛星等不同型号規格的衛星總裝、集成與測試,滿足不同類型的星座快速組網建設需求。
憑借着強大的量產交付能力,時空道宇也順利打響了 " 上天 " 第一槍。2022 年 4 月,時空道宇完成了低軌未來出行星座首個軌道面衛星研制。并于當年 6 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 9 星的方式成功發射入軌,成為中國商業衛星史上的又一裡程碑。
據悉,除了為時空道宇自身的未來出行星座進行衛星批產制造之外,其衛星超級工廠也正在為行業合作夥伴提供衛星批產及一站式在軌交付服務,助力中國衛星星座快速建設,加速衛星產業鏈快速發展。
毋庸置疑,時空道宇面對全球衛星規模化制造的挑戰,已然通過全面借鑑汽車成熟的批量化制造理念,打破行業邊界,從而實現降本增效,推動中國衛星制造邁入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時代。
又一條萬億賽道來了
作為商業航天產業鏈的上遊,衛星制造将率先受益,而下一站,必将回歸 " 商業 " 本質。
據艾媒咨詢數據,2015 年以來,中國商業航天市場增長迅速,2017-2024 年增長率均在 20% 以上。同時,據泰伯智庫預測,到 2025 年,中國商業航天市場的規模将達 2.8 萬億元。那創業公司如何能從中分得一杯羹?
眾所周知,商業航天是硬科技,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打破傳統,實現颠覆性創新。而創新不僅只是技術,還包含商業模式和機制。因此除了構建基于衛星星座的業務系統,更需要可落地的商業化場景,而這些場景必須是足以覆蓋巨額的星座建設成本。
再通俗一點說,對于商業航天而言,如果說技術是基礎,那麼對產業鏈的構建、商業生态的搭建,則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動力,只有技術和商業 " 兩條腿走路 ",企業才能走得更遠。
王洋此前也曾提到,市場化的機制,對民營商業航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實現技術創新,同時要讓航天技術服務于人類的生產、生活,推動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 政策、市場需求等多項利好因素,正推動我國商業航天由制造驅動邁向全面應用牽引的時代。"
回顧商業航天發展史,失敗者不在少數。例如摩托羅拉公司所打造的銥星計劃,對移動通信發展潛力缺乏正确的判斷,曾遭遇破產。除了銥星,OneWeb 在 2020 年因疫情影響公司正常運轉,無法獲得融資,同樣曾申請破產。究其原因,均是由于缺乏規模化的商業應用場景,難以支撐其巨額的星座建設及運營成本。
正因如此,時空道宇團隊在做的是一次商業實踐,并不是科學工程實驗。而他們所想要做的,便是讓航天技術的應用變得更加簡單友好,适配用戶需求,讓產品更普惠。更直白一些,就是讓人人都用得起。為此,時空道宇在衛星應用方面下盡了功夫,也成為國内首個實現商業閉環的商業航天企業。
在眾多應用場景當中,手機衛星通信正引爆行業風口。近年,華為、蘋果紛紛推出具備衛星通信功能的手機,這些消費級產品之所以能直連衛星,正是順應即将到來的 6G 時代。6G 将擁有 " 泛在連接 " 的新應用場景,而衛星将讓移動通信真正實現全地形、全空間立體覆蓋連接。央視此前報道,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3 年 9 月,我國衛星通信市場規模在 800 億元人民币左右。
時空道宇也已前瞻布局。
憑借自身過硬的衛星批量化制造能力,時空道宇将比其他商業航天企業,具備更快組網星座的能力。他們采用整軌部署的方式,正在建設全球首個服務于未來出行生态的低軌未來出行星座,是全球首個商用通信導航遙感一體星座。目前首軌已部署完畢,已有九顆衛星穩定在軌運行超一年,并計劃于 2024 年初發射星座 02 組衛星,完成第二個軌道面的部署,2025 年完成星座一期 72 顆衛星的發射部署,為全球用戶提供衛星應用服務。
此外還與北京大學共同成立了 " 時空道宇——北京大學先進通信聯合實驗室 ",雙方致力于攻克未來通信領網域的核心技術——同時同頻全雙工通信技術。衛星網絡是未來 6G 的重要組成部分,雙方将共同研發全雙工通信低軌衛星,推進該項技術在軌驗證,同步推動行業标準制定,加速產業應用落地。
當然,在天地一體化的智能出行時代,汽車是最不能忽視的場景。時空道宇也給出了一張亮眼成績單——是國内首個實現航天產品車規級研發量產,和首個同時實現車載衛星通信及高精定位規模化應用的商業航天企業。
具體而言,時空道宇創新性地将衛星通信服務導入新能源量產車,聯合極氪推出了全球首款量產衛星通信乘用車,為其提供雙向衛星消息和衛星通話服務。其星基高精定位服務(PPP-RTK)也實現全球首次規模化上車。在杭州亞運會期間,時空道宇提供高精定位、衛星通信、遙感技術支持,通過為近 2000 輛亞運會官方指定用車配備時空道宇高精定位產品及服務,實現車輛精準管理與調度,累計保障裡程超 202 萬公裡。
對于志在太空的時空道宇而言,探索的腳步遠不能停止。展望未來,商業航天是一個全球性的產業,因此國内商業航天企業必須主動走出去,提高自身的國際競争力,只有這樣才能推動中國商業航天產業的全球化發展。
事實上,全球很多商業航天企業甚至是國家都不具備自主建設衛星星座,以及開展衛星互聯網服務的能力。因此中國商業航天企業如能通過建設自有星座,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勢必将實現新的業務增長。
時空道宇自然不會錯過全球化的發展機遇,其不僅将為上合組織國家及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提供衛星應用數據服務,還已與馬來西亞電信運營商 Altel 攜手推進高科技研發和系統應用,加速智慧港口、智慧農業等領網域的解決方案落地,推進衛星應用全球化發展。
從建設自有的星座及地面系統,到衛星批量化制造、衛星規模化應用,以及快速拓展海外市場。時空道宇的目的就是做到航天產業的商業應用閉環,從完成全產業鏈布局,到擁有持續自我造血能力。
如今,時空道宇已形成以上海研究總院為核心,南京、西安、武漢研發中心為支撐的研發體系;擁有廣州、青島兩大業務運營總部;設立北京、紐約商務中心;在浙江台州建立衛星超級工廠作為衛星制造基地;布局全球星座測運控網絡。同時,踐行全球 " 一帶一路 " 戰略,持續推進中東、東南亞等 " 一帶一路 " 國家及地區的業務落地。
寫在最後
前蘇聯火箭先驅康斯坦丁 · 齊奧爾科夫斯基曾說過:"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被束縛在搖籃裡,而會不斷探索新的天體和空間,開始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再去征服太陽系。"
回望歷史,1957 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标志着人類正式開啟航天時代;再到 1970 年,我國第一顆衛星 " 東方紅 1 号 " 升空,在太空奏響樂曲,鑄就了無數國人難以磨滅的回憶;如今,一批如時空道宇一般的航天新鮮血液,仍在浩瀚宇宙中前赴後繼踏上未知的征途。
正如時空道宇 CEO 王洋所言," 航天是最浪漫的行業,它承載着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劉博,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12/527390.shtml
【本文為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眾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