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美的公布人形機器人落地時間表:5月部署工廠,下半年進線下門店,歡迎閱讀。
美的人形機器人樣機(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距離上次披露不到 40 天,美的人形機器人即将進入商業化落地階段。
4 月 27 日消息,钛媒體 AGI 近日獲悉,美的中央研究院智能技術與應用研究所所長、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負責人奚偉向钛媒體 AGI 等透露,美的集團與庫卡聯合研發的類人形機器人将于今年 5 月進入工廠,用于機器運維、設備檢測和搬運等場景。同時,預計今年下半年,美的人形機器人将陸續進入線下門店,主要用在展示、產品介紹、制作咖啡等場景。
奚偉表示,今年美的主要做全人形以及類人形機器人產品迭代。而在家電機器人化方向,美的結合機器人和 AI 技術,将會打造差異化創新平台,并在空調、烤箱、洗地機等產品中進行落地和探索。
他強調,這些商業化嘗試主要體現一些人形機器人的基本能力,并不斷通過產品迭代方式解決電池續航、關節輕量化、數據采集和仿真等挑戰,他預期還需要至少 3-5 年的時間,人形機器人才能真正地產業化。
此前 3 月中旬,美的集團的人形機器人 " 樣機 " 首次曝光,這款機器人可以完成握手、比心、跳舞、打螺絲等多種動作,能聽懂語音指令并按照指令去完成相應操作。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 CTO 衛昶曾對钛媒體 AGI 等表示,美的正加大力度布局人形機器人相關領網域的研發。美的要做人形機器人的整機不難,但產品要真正做到解決用戶痛點、難點,需要深挖應用場景,目前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 人形機器人或者類人形機器人,最先的應用可能在工業或者商業應用場景;對于家庭場景的應用,如家電機器人化,近期将有產品落地。"
據悉,早在 2015 年,美的就布局機器人產業。2022 年,美的集團完成對庫卡 100% 股權收購,而通過收購庫卡等 " 動作 ",美的跻身全球工業機器人行業 TOP4。
2024 年,美的對外宣布公司布局人形機器人業務,正式成為國際人形機器人 " 玩家 " 之一。
在 " 科技領先 " 戰略引領下,美的持續加大人工智能(AI)、人形機器人等技術領網域研發投入力度。财報顯示,2024 年,美的研發支出達 162 億元,研發支出費用率 4.0%。
過去五年内,美的累計研發投入超過 600 億元,在全球擁有超過 23000 名技術研究人員,其中碩博占比超過 7000 人。
美的介紹稱,該公司一直聚焦于三方面的機器人研發:一是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減速機、電機、傳感器、控制器等;二是人形機器人;三是家電機器人化。
談到效率提升話題,奚偉表示,目前美的最主要以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制造自動化為主,從 6 家燈塔工廠來看,智能制造使得勞動生產率已經提高了 28%,部門成本降低 14%,訂單交付周期可縮短 50%。未來随着人形機器人加速落地,可以進一步提升制造工廠的柔性化、自動化能力。
奚偉認為,目前人形機器人在工廠有三個核心場景——打螺絲、端子插接、面板裝配,未來其希望借助于多模态、端到端的具身智能大小腦技術實現復雜任務的操作。其中,機器人大腦負責任務推理,能把一些復雜的任務分解成小的技能,機器人小腦則通過多模态 VLA 大模型,模仿學習,強化學習等技術實現多場景的復雜運動及操作技能。
在他看來,當前智能化家電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還面臨一些技術挑戰,包括傳感器信息不夠豐富、邊端側的算力和推理能力還不夠、機器人技術的普及還不夠強等,因此,未來美的希望利用具身智能、本體的自學習等能力,不斷擴充產品技能,提升為用戶服務的能力,讓機器人載體進入家庭提供新的價值。
談到大小腦融合話題,奚偉強調,機器人的大腦、小腦需要拆分,這是更好的方式,如果大小腦合在一塊的話,其實對整個算力的消耗會更大,續航能力也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站在人類角度看,大小腦是分開運行的,這樣才能保證較為高效地運算。
4 月 28 日将是第 25 個世界知識產權日。
财報顯示,2024 年,美的新增全球授權專利量超過 1.1 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超過 5000 件。截至 2024 年底,美的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 15 萬件,專利授權維持量超過 9 萬件。
與此同時,2024 年美的新增參與制訂或修訂技術标準 230 項,包含國際标準 14 項、國家标準 106 項、行業标準 16 項,地方和團體标準 94 項,累計參與制訂或修訂超過 2,100 項技術标準,同時美的還負責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的一個國際标準化工作組。
報告還引用了 2024 年 1 月美國商業專利數據庫(IFI Claims)發布的 "2023 年全球 250 強專利領導者 " 榜單,美的集團的專利家族數排名全球第八位、中國民營企業第一位。
美的表示,該公司專利數量層面在家電企業領網域排前三,但數量并非美的主要關注點,公司已經建立了一套研發一代、儲備一代、開發一代的研發體系流程,下一步要聚焦高質量的研發專利。同時,美的還會把研發抽成不同的階段,從前期的美的中央研究院,到中期的開發部門進行產品研發,到後期產品迭代,通過一流的研發體系保證技術的創新性、穩定性。
談到技術壁壘,美的家用空調事業部家中產品開發總負責人雷俊傑對钛媒體 AGI 表示,美的在各個方向上都做了大量核心技術專利。不管是產品,還是文化機制,美的都建立了完整的經銷商和消費者渠道,更好地觸達反饋形成產品迭代。比如," 空調上的 AI 應用,最核心是如何理解用戶需求,同時美的還聚焦打造‘一鍵托管’,把被動調節變成主動調節,為用戶提供更多的對話和產品價值。"
展望未來,人形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預估銷售量達 2400 台(指具有雙臂、頭部和雙腿形态的機器人),而 2025 年的市場銷量将達到 7300 台,市場規模有望接近 24 億元;預計到 2035 年,人形機器人進入快速起量期,有望達到 200 萬台左右,屆時市場規模有望接近 1400 億元。
從全球看,202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銷量有望達到 1.24 萬台,市場規模 63.39 億元,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銷量将超過 500 萬台,市場規模将超過 4000 億元。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于今年 2 月透露,美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業務營收也已經突破 300 億元。
方洪波稱,位于佛山順德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累計生產交付工業機器人超過 9 萬台。廣東首條 " 機器人生產機器人 " 全自動生產線就在此誕生,整條生產線均由美的機器人組成,可全天 24 小時不間斷工作,平均 30 分鍾就能下線一台機器人。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