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誰為金子瘋狂,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猛犸工作室 (ID:MENGMASHENDU),作者:阿力米熱,編輯:黎廣,題圖來自:AI 生成
凌晨兩點,小悅睡意被閃亮的手機屏吞噬着。
國際金價創下歷史新高的消息像一針興奮劑,小悅的精神和肉體既緊張又興奮。" 好!還在漲,還在漲!賺了,滿足!" 她喃喃自語,手指不斷地滑着螢幕,交易軟體裡的收益曲線讓她暫且放下焦慮。
兩周前,小悅通過網貸平台借了 10 萬元投資黃金,從那時開始,她的生活就徹底被這些跳動的數字綁架。黃金相關的交易軟體成了她每天打開次數最多的應用,甚至超過了社交軟體。
"772 元 / 克時全倉買入,792 元 / 克時果斷清倉,778 元 / 克時又試探性建倉 ......" 這些數字,變成黃金在她記憶和生活中刻下的烙印。
今年以來,暴漲的黃金,讓無數消費者陷入躁動。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人們都在熱議着這個被視為避險資產的金屬,如今卻成了财富的 " 賭場 "。
像小悅這樣貸款炒金的人并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堅信黃金長期只漲不跌,于是通過貸款、信用卡等方式加杠杆,試圖在黃金市場中分一杯羹。然而,在市場的另一頭,黃金賣家卻不敢貿然存貨。
誰也不知道,在這場黃金盛宴的盡頭,究竟是會賺得盆滿缽滿,還是血本無虧。
一、黃金 " 賭局 "
2025 年的黃金市場,正在演繹一場足以載入金融史冊的 " 瘋狂 "。
今年 3 月份,國際金價突破 3000 美元大關之後,金價就開始越漲越瘋,持續刷新投資者的認知。截至發稿(4 月 21 日 12:15),COMEX 黃金期貨價格上漲至 3390.8 美元 / 盎司,較年初上漲約 27%。
這樣的高位價格,在黃金市場中并不尋常。然而,市場的熱度似乎還在持續升溫。
連日來,高盛、瑞銀等國際投行進一步上調了對黃金的價格預期。瑞銀将金價預測上調至 3500 美元 / 盎司,而摩根大通則預測 2025 年中國央行黃金購買量将達到約 850 噸,金價達 4000 美元将 " 比預期來得更快 "。
受此影響,以人民币計價的現貨黃金價格也漲到 801.40 元 / 克(截至發稿 4 月 21 日 12:15),年内累計漲幅達到約 28.09%,基本持平與 2024 年全年漲幅。在零售端,周大福、周六福、潮宏基、六福珠寶的首飾金價漲至 1039 元 / 克。
圖源:國内現貨黃金走勢圖圖源:Wind 數據截圖
" 這行情,到底是福還是禍?"
在社交媒體上,這個直擊靈魂拷問已掀起一場熱議,把消費者的情緒撕裂成兩個極端:" 現在不買黃金就等着後悔吧,以後只會越漲越貴,突破 4000 美元指日可待。"" 當菜市場大媽都在讨論黃金的時候,就該跑了!"
在這樣的市場氛圍中,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正悄然蔓延。有投資者甚至借助消費信貸工具,試圖在這場看似穩賺不賠的遊戲中分一杯羹。他們刷爆信用卡、申請網貸、動用各種消費分期額度,将借來的資金押注在黃金上。
剛畢業沒多久的 00 後小悅就是這場 " 杠杆炒金 " 熱潮中的一員。
她坦言,自己通過網絡借貸平台,以日計息的方式貸款 10 萬元,以此作為本金去購買黃金投資類產品。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了數次短線操作:772 元 / 克買入,792 元 / 克抛售;778 元 / 克再次入場,785 元 / 克抛售全部迅速離場。
" 扣除 200 多元的貸款利息後,淨賺 2100 元,我已經很知足了。" 小悅的語氣中透露着謹慎," 雖然市場都在喊黃金要衝 800 元 / 克,但現在的漲勢實在讓人心驚,不打算繼續買了 "。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某平台白條日利率通常為 0.03%~0.1%(具體以借款頁面顯示為準)。若按 0.03% 的日利率計算,10 萬元貸款一周(7 天)的利息成本為 210 元(100000 元 ×0.03%×7)。
表面上看,小悅用這筆資金在黃金市場淨賺 2100 元,收益率達 2.1%,似乎是一筆劃算的交易。
然而,黃金市場本身就具有高度波動性,市場一旦回調,她的收益就可能會被完全抵消,甚至開始虧損。
與此同時,這種借貸投資背後隐藏着巨大的風險,逾期違約金日息和信用風險等成本是不能被忽視的。
小悅苦笑:" 自從貸款買了黃金,這日子過得是心驚膽戰的。"
她想起白天在理财群裡看到的那些讨論,那些消息就像一顆顆重磅炸彈," 美聯儲可能推遲降息 "" 地緣政治升溫 "...... 每一個消息都可能讓金價翻天覆地。
在這場黃金暴漲的狂歡中,并非所有投資者都能滿載而歸。一些抱着 " 賭一把 " 心态入場的投資者,正深陷虧損的泥潭難以自拔。
有媒體報道稱,今年清明節前後,有投資者貸款了 110 萬元資金買黃金。申請貸款的時候金價在 700 元 / 克左右,等貸款到手時金價已經漲到了 736 元 / 克,在網友的勸說下,他決定将全部貸款投入黃金市場,入手了 1500 克黃金。
随後幾日,金價上揚到 740 元 / 克,他又追買了 200 克,卻沒想到金價快速下跌。截至 4 月 7 日,他貸款買的 1700 克黃金已經虧損超過 4 萬元。他自嘲," 進場才五天時間,賠了個底朝天 "。
二、風險焦慮
" 貸款炒金 " 之外,另一種更為隐蔽的 " 買金套現 " 模式成為許多消費者眼中的生财之道。
有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平台的分期貸款、銀行信用貸款等方式,在網絡等平台上購買黃金飾品。待金價上漲後,再轉手出售,利用差價償還賬單并獲取一定盈利。
通常情況下,金條、金豆屬于投資金,不可使用借貸方式購買。然而,金戒指、金項鏈等飾品屬于消費品,可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這使得消費者在貸款購買黃金飾品後,将首飾熔化換成金條或金豆,再将其轉手出售或賣給貴金屬回收平台,從而還上利息并賺取差價。
時代周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發現,這種貸款套現的方式其實并不劃算,而本質上是在對黃金漲幅 " 賭博 "。
時代周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向某銀行了解到,當前該銀行面向客戶群體發放的最便宜的消費貸,額度最高 50 萬,最長期限為 5 年,月息 0.14%。
若向銀行貸款 10 萬元,5 年還款,每月還款本金約為 1667 元,加上每個月還利息 140 元,每月需還款 1807 元。
假如用貸款的 10 萬元購買黃金,按當前現貨黃金 801.40 元 / 克來計算,可以購買 124.78 克。若黃金漲到 820 元 / 克時賣出,那麼可獲差價 2320.908 元,這筆賺取的差價能還上銀行賬單。如果金價持續上漲,還可以賺取額外的利潤。
然而,實際情況遠比這復雜。
以水貝市場裡回收金價與銷售價為例,兩者差值約為 25 元,這一差距較之前明顯擴大。在此之前,黃金的回收價格通常比售價低 10~15 元左右。
這就意味着,随着回收價和銷售的價差進一步拉大," 買金套現 " 的話,實際收益會減少,甚至可能無法覆蓋銀行的還款金額。
在此背景下,時代周報記者發現,在近期金價高漲的背景下,直接回收套現的情況更為火熱。
時代周報記者走訪私營黃金回收店時發現,部分商家的回收規模從往年的月均十幾克,激增至當前單月超百克。前來變現的消費者大多以應急資金需求為主,希望通過出售手中的黃金來快速獲取現金,以應對眼前的經濟壓力。
而置換的熱情或不及回收套現。
時代周報記者走訪發現,各大品牌商推出 " 以舊換新 " 黃金置換活動。例如,中國黃金推出的以舊換新業務,規定本品牌的舊黃金可以 " 克換克 ",零損耗;而非本品牌的舊黃金則會有 5% 的損耗。如要換購更大克重的黃金飾品,還需要補足差價和支付一定的工費。
走訪期間,時代周報記者發現,選擇置換的客戶寥寥無幾,銷售人員的推銷熱情遠大于消費者的參與熱情。
在另一面,黃金價格在高位波動下,黃金回收店鋪的老板們如履薄冰,不敢貿然存貨,大多選擇随買随賣。一位老板向時代周報記者感慨:" 金店倒閉容易,開店難。現在金價漲得這麼高,就像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不僅僅是金店老板心存忌憚,在社交媒體上,也有不少人發帖詢問:" 投資黃金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或許只有去掉 " 炒作 " 的标籤後,人們才會真正認清黃金投資的本質。
如今,黃金還在上漲,截至發稿(4 月 21 日 12:15),國内金價已上升至 802.18 元 / 克。在這場黃金的盛宴中,有人為财富狂歡,有人為風險焦慮,眾生百态,盡顯其中。
而在這背後,誰也說不清楚,金價漲跌的終點在哪裡。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内小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