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美國關稅兩個半月翻16倍,中國儲能還有沒有“活口”?,歡迎閱讀。
4 月以來,全球見證了美國發起的史上最瘋狂的關稅戰。這場由特朗普發起的全球 " 無差别攻擊 ",不僅造成全球股市暴跌、金融秩序崩潰,也給包括中國儲能電池在内的锂電行業帶來巨大傷害。
4 月 15 日,關稅風暴再起,白宮公布對中國商品最高加征關稅達 245%。據《紐 · 約 · 時 · 報》報道,锂電關稅稅率,史無前例地達到 173%。僅僅兩個半月的時間,儲能電池關稅稅率就從 10.9% 飙升至 173%,翻了近 16 倍。
特朗普将中國進口商品關稅提高到無可復加之地,逼着中美貿易徹底脫鉤。對于很多中國企業而言,美國市場突然就被關閉。遭受高關稅暴擊的中國儲能企業都在急切地尋找答案:儲能產品還要不要出口美國?儲能企業該如何應對美國關稅政策?
" 你永遠無法知道一個瘋子接下來會做什麼,所以現在不要立刻做決定,讓子彈飛一會兒。" 一位儲能行業從業者對華夏能源網說。
關稅兩個半月翻 16 倍
美國對中國锂電池的關稅究竟是如何加到 173% 的?這要追溯到 7 年前,锂電池行業從那天起便歷經多輪關稅進逼。
2018 年,特朗普第一次擔任美國總統時,便展開 "301 調查 ",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拉開了中美貿易摩擦的大幕。彼時,美國 "301 調查 " 對锂離子電池加征了 7.5% 的關稅。疊加基礎關稅,中國锂電池出口到美國的關稅達到 10.9%,這一關稅政策一直持續了 6 年。
在拜登執政的最後一年,美國延續了特朗普對華的關稅政策,并再次針對中國加征 301 關稅。
2024 年 9 月,拜登政府正式公布 301 加征關稅清單,其中對電動汽車加征 100% 關稅,新能源汽車用的動力锂電池加征 25% 的關稅;針對非電動汽車用锂離子電池,則将在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征收 25% 的關稅。
至此,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動力電池關稅達到 28.4%,儲能電池關稅仍為 10.9%。
2025 年 2 月,特朗普二次當選美國總統,一上任就再度揮動關稅大棒砸向中國:2 月 1 日,特朗普籤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所有商品加征 10% 的關稅。3 月,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宣布自 3 月 4 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再次加征 10% 關稅。
2025 年 4 月 5 日,特朗普 " 對等關稅 " 生效,非車用锂電池(包括儲能電池、消費锂電池等)的進口關稅大幅增加 34%。
" 對等關稅 " 雖然不包含動力電池,但 4 月 5 日,美國還宣布對所有進口汽車加征 25% 關稅,動力電池、發動機等關鍵零部件被囊括在内,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動力電池綜合稅率被大幅推高至 73.4%。
4 月 9 日,美國再對中國商品加征 50% 關稅。此時,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動力電池關稅已飙升到 123.4%。而儲能電池,關稅稅率已達到 114.9%。
4 月 15 日,關稅風暴再起。锂電關稅稅率,史無前例地達到 173%。僅僅兩個半月的時間,儲能電池關稅稅率就從 10.9% 飙升至 173%,翻了近 16 倍。
對中國儲能影響多大?
美國加征關稅,對中國锂電行業的不同領網域影響有所差異。
自拜登政府設定重重門檻後,美國幾乎不直接從中國進口動力電池,因此本輪加征關稅對動力電池影響有限。而儲能行業仍以貿易為主,海外建廠大多尚未真正落地,基本依靠國内生產的儲能電芯 / 電池 / 系統供應海外客戶。因此,本輪加征關稅短期内對中國儲能出口影響較大。
在锂電池產業鏈中,從礦物開采到電池制造的全產業鏈中,中國在每個環節幾乎都占據主導地位:全球 85% 的電池負極、75% 以上的正極 / 負極和 75% 的電芯均出自中國。此外,中國是锂電池多種關鍵原材料的主要生產地,全球一半以上的锂、钴、石墨等在中國加工。
很顯然,美國關稅暴增将大幅推動儲能電池成本上升,還會帶動全產業鏈成本上漲。
關稅政策對美國儲能行業影響會是首當其衝的。資料顯示,美國從中國進口儲能電池占總量的 50% 以上,即美國一半以上的儲能電芯 / 電池由中國企業提供,而且原材料有相當一部分也來自中國供應商。
據彭博新能源财經估計,美國為滿足本地需求,2025 年幾乎所有電池隔膜、83% 的電池正極、67% 的電池負極都需要進口。美國本土產能規模根本無法迅速擴大來填補缺口,若美國無法在短期内找到替代者,本土儲能裝機将強行踩下刹車。
有觀點認為,美國此次對日韓加征關稅較低,因此會給日韓企業機會,中國儲能企業會被日韓代替。
不過,從現實來看可能性不大。這主要是由于日韓電池廠建設進度嚴重不及預期,日韓電池產能也無法填補美國本土需求缺口,美國仍需要大量進口以滿足國内需求。并且,中國儲能電池有可能通過轉口貿易的方式繞道出去,即使是這樣中國儲能電池的競争力仍然比日韓大。
别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面對儲能關稅風暴,一些中國儲能企業表示,雖然受到影響,但目前持觀望态度,先讓子彈飛一會兒,并不急于立即采取行動。
一家儲能 Top3 企業工作人員對華夏能源網表示:公司在美國的儲能業務必定會受到影響,但影響程度目前不好評估。一方面是此前美國不僅加征過關稅,而且對特定企業也有針對性措施,公司層面已有應對策略;另一方面,公司已經從對美貿易中逐漸抽身,采用其他方式進入美國市場或服務美國客戶,這輪加稅還需要與客戶深度溝通。
另一家頭部儲能系統企業工作人員稱:" 由于關稅政策還不明朗,今天加稅,明天暫緩,後天說不定又取消,所以後續應對措施還要根據長期政策變化展開,目前不急于行動,還要再觀望觀望。"
實際上,雖然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朝令夕改,整體局勢可能有反轉,但中美貿易逐步走向脫鉤會是大概率事件。在這個大框架下,儲能企業又應如何應對?
首先,與客戶協商共同承擔關稅,分攤上升的成本。
雖然儲能關稅已加到 173%,但仍有儲能行業從業人士對華夏能源網私下透露,若下遊客戶或開發商能承擔部抽成本,儲能出口美國還有一絲 " 活口 "。
全球第二大儲能電池供應商億緯锂能(SZ:300014),也在回應美國 " 對等關稅 " 政策時表示,公司與美國客戶主要采取 FOB(離岸價)模式進行結算,這種模式下公司不承擔關稅成本,因此當前關稅政策對現有合同的交付不造成影響。
阿特斯(SH:688472)也表示,對于關稅成本有多種分攤和協商的辦法,合同有關稅變化保護條款,會争取将關稅的影響限制在合理可控範圍内。
其次,通過在美國本地建廠、技術授權等方式,滿足美國市場需求。阿特斯就曾表示過,公司在逐步推進海外電芯和儲能系統制造,以應對美國關稅政策。
此外,開拓新興市場,分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是長遠之策。近年來,亞非拉等地區的儲能市場快速增長,有較高裝機需求,可作為中國儲能企業的海外發展重點。
無論這次美國發起的關稅戰如何收場,都對中國儲能產業敲響了警鍾。中國企業必須盡早重新謀劃全球化策略,以應對美國市場變化,并重構新的秩序。正如橋水基金創始人瑞 · 達利歐所說,重要的不是關稅,而是舊秩序的崩潰。中國新能源企業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