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副溶血弧菌頻現,生吃海鮮要小心了!,歡迎閱讀。
俗話說夏天和海鮮更配,但也有一種說法,副溶血弧菌和海鮮可能更 " 登對 "。據了解,副溶血弧菌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產品,包括多種海洋魚類、蝦、蟹、貝類等。
" 副溶血弧菌是弧菌科弧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兼性厭氧菌,為多形态杆菌或稍彎曲弧菌。" 北京世紀壇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苑曉冬介紹,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較強。有嗜鹽、耐鹼、畏酸、怕熱的特點,而海鮮一般都是鹹的,因此,副溶血弧菌在海鮮中的檢出率非常高,一般可達 57.4%-66.7% 之間。有研究稱,夏季天氣較熱,細菌繁殖率高,副溶血弧菌在海產品中的檢出率可達 90% 以上。因此,不少人食用海鮮後因感染副溶血弧菌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
" 感染副溶血弧菌後,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腹部陣發性絞痛為重要表現,尤其是中上腹部的疼痛,嚴重者會出現脫水。" 苑曉冬表示,由于感染後的症狀沒有明顯特異性,因此醫生通常通過詢問患者的飲食狀況、症狀表現來綜合推斷感染可能最大的病原菌。
該病發病有潛伏期,如果細菌在食物中的存活時間長,在食物中蓄積了比較多的代謝產物、毒素,則患者的潛伏期短,通常 2-3 小時内就能發病,如果食物中細菌的存活時間較短,細菌量相對較少,該病的潛伏期就可以延長,可達 10 小時左右,但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 24 小時。" 感染後一部分人除了腹痛等消化道症狀外,還會出現發燒等其他症狀。腹痛、腹瀉嚴重,和 / 或伴有劇烈嘔吐、高熱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脫水,極少數人會出現感染性休克。" 苑曉冬補充道。
感染出現不适後,苑曉冬建議人們科學地對自己的病情進行評估,腹痛不劇烈,腹瀉不頻繁,不發燒,進食不嘔吐,沒有出現暈、脫水、中毒症狀的情況下,可以口服對症的藥物并注意補充水和電解質,密切觀察身體狀态。當出現不适加重,尤其發覺自己出現嘴幹、口渴、尿少、精神狀态特别差等情況,應及時就醫。
" 盡量不要生吃海鮮,不要吃‘過嫩’的海鮮,加熱海鮮時建議煮沸 1 分鍾以上。如果非要吃生的,可将海鮮腌制到鹽度飽和的狀态後再吃,也可将海鮮在食醋中放置 3-5 分鍾後食用。" 苑曉冬提醒,不要随意生吃野外水產品,除細菌感染外,野生水產品還存在寄生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