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所有原始搞錢的“套路”,都正在AI上重演,歡迎閱讀。
"AI 算命、AI 直播、AI 培訓、AI 炒股 ……"
當村裡的老人都開始讨論并學習使用 AI 時,不同花樣的 "AI 套路 ",正在精準瞄上諸多對 AI 一知半解,卻求知若渴的群體。
坐标貴州某縣城的 70 後李姐,最近沉迷于 AI 算命。通過短視頻平台,她關注了一位 "AI 算命大師 ",9.9 元一位,她給全家都算了命," 大師用 AI 算的,很準。"
但為了 " 解運 ",李姐又花了 299 元," 大師算出來我有一劫,但他說他有辦法給我解。" 不過,直到李姐的孩子小林發現此事,她才明白自己被套路了。
在 00 後小林看來,自己母親就是諸多 "AI 小白 " 的畫像,"AI 浪潮快速來襲後,有很多人,他們通過互聯網接觸 AI,但對 AI 一知半解,這些‘ AI 小白’,正在成為‘ AI 套路’的受害者。"
實際上,正如小林所言,面對撲面而來的 AI 浪潮,那些存在信息差的群體,正在全面淪陷,成為各種 "AI 套路 " 的重災區。
在 AI 從業者馬少看來,信息差,導致了這一現象的發生," 一邊是存在信息差的群體,擁有蓬勃不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一邊卻是商家打着 AI 的旗号,不斷收割這些群體,進行’圈地運動‘。"
這些 "AI 套路 ",不僅僅局限于某一行業,他們席卷各大線上平台及線下公眾場景,穿着 "AI" 的外衣,實則進行保險、股票,甚至信貸和保健品的收割。
" 仿佛所有原始的搞錢套路,都可以在 AI 上重新做一遍。" 馬少強調,目前來看,這些 "AI 套路 ",難以監管," 或許只能通過市場教育來減少損失。"
一、毫無防備的 "AI 小白 "
越來越多的 "AI 套路 ",正在收割 " 賽博邊緣群體 "。
清明假期,回陝西老家祭祖的任強發現,自己返鄉創業的堂哥大任擱置了原來的創業項目,沉迷于學習 "AI 直播 "。
一問才知道,大任跟着網絡上的 AI 導師,投入了數千元,正在進行 "AI 直播 " 的創業,用大任的話來說," 大家都在學習 AI 直播,再不跟進就晚了。"
據大任透露,他的 AI 導師在北京,非常資深,有數千名學員," 她自己通過 AI 直播,每天至少能賺數千元。"
大任甚至去了北京,跟着 AI 導師現場學習了幾天,在他看來," 收獲頗豐。"
據大任介紹,所謂的 "AI 直播 " 培訓,是購買導師指定的 " 會員 ",便可在其指導下,錄制一段視頻後,在導師指定的小程式上,自動生成自己的 "AI 數字人 ",并發布相關的帶貨視頻。
大任透露,AI 導師的會員,有三個檔位,"498 元是入門會員,還有 3600 元會員,以及 29800 元會員。"
其中,498 元的會員,僅能生成自己的 "AI 數字人 ",而 3600 元檔位的會員,導師将提供相關的 " 增值指導 " 服務,而 29800 元檔位的會員,則可以帶貨相關的產品。
圖:大任所學習的 "AI 直播 " 相關内容
來源:大任供圖
最初,大任只是購買了 498 元級别的會員,在一次又一次的學習後,最終,他購買了該 AI 導師的 3600 元級别會員,并開始帶貨導師指定的保健品。
截至目前,大任已經 " 帶貨 " 近一個月,但并沒有多少收入,不過大任堅信,自己能夠收回成本,因為他的 AI 導師,已經實現了 " 日入數千 "。
在大任看來,即便是 " 帶貨 " 不理想,所學習的 AI 知識,以後也可以自己帶貨。
不僅僅是大任,在臨近北京的河北某縣城,65 歲的王老太也成為了該 "AI 直播 " 的 3600 元檔位會員。
在王老太看來,"AI 太火了,不學跟不上時代,這個軟體,在老師的指導下,一鍵就能生成只屬于我們自己的 AI 數字人,還能夠帶貨,省事省心。"
"3600 元,能學到 AI 知識,還能生成專屬自己的 AI 數字人,沒什麼吃虧的。" 這是大任和王老太的共同想法,實際上,也是諸多接觸 "AI 直播 " 培訓用戶的想法。
不僅僅是 "AI 直播 ",DeepSeek 爆火時,大任便在網絡上購買過《清華大學 DeepSeek 使用教程》。
雖然任強告訴過大任,該課程實際上是免費的,但大任表示," 你們能夠接觸到,但我們接觸不到,這個錢花得很值。"
任強則對大任的行為表示無奈," 勸過了,但他們深信不疑。"
二、披着 "AI" 外衣生猛拓客
不得不重視的是," 全民 AI" 後,很多原始搞錢套路,都開始裹上 "AI" 這個時下正流行的高大上的外衣,逐一重演。
90 後娜姐,便是大任的 "AI 直播 " 導師,她通過持續在短視頻平台發布自己利用 "AI 直播 " 賺錢的内容,來獲取 " 粉絲 "," 每帶一個學員,就有相應的提成。"
在大任的介紹下," 聽筒 Tech" 聯系了娜姐,她極力勸說 " 聽筒 Tech" 成為她的 29800 元檔位的會員,她告知 " 聽筒 Tech",成為 29800 元檔位會員後,還可以帶學員,通過獲取學員,便能夠賺取更多的收入。
" 在這個 AI 時代,你不學,就落後了。" 這是娜姐他們的統一話術,如今,娜姐每周進行數場線下培訓,她的學員已經發展到不同的省份," 大部分都是縣城裡的,很多是寶媽,還有很多本來就做直播的人。"
娜姐說," 别錯過 AI 這個風口,越早學習,越早賺錢。"
在娜姐的短視頻平台賬号上," 聽筒 Tech" 看到,她頻繁更新如何利用 "AI 直播 " 賺錢的相關内容,且強調自己 " 教學員 AI 直播賺錢 "、" 日入數千 " 等。
除了 "AI 賣課 " 和推銷保健品,"AI 算命 " 也精準地瞄準了這些群體。
在社交平台,諸多 "AI 算命 " 的相關内容層出不窮,李姐便是通過短視頻平台推薦的 "AI 算命 " 相關内容,才被 " 套路 "。
圖:短視頻平台關于 "AI 算命 " 的相關内容
來源:視頻号(左)、抖音(右) " 聽筒 Tech" 截圖
" 算命的大師說,9.9 元算命,但算出來我命裡有一劫,他能化解,費用是 299 元。" 為了化解李姐的防備心,大師還給李姐發了他是如何用 "AI" 給她算命的過程,并告訴她," 這是高科技,很先進的。"
當然,最終,深信不疑的李姐,花 299 元,為自己 " 命中的一劫 " 買了單。
在李姐的指引下," 聽筒 Tech" 關注了該大師的社交平台賬号,發現該賬号有數萬粉絲,其主頁内容封面全部為 "DeepSeek",數條内容點贊超萬。
在評論區中,不少粉絲留言 " 算命 ",博主均回復 " 私 "。
實際上,不僅僅是 "AI 直播 " 和 "AI 算命 ",利用 AI 拓客搞錢,被充分應用到不同領網域。
直銷,同樣是 AI 拓客的重災區。
在小紅書,一位名為 " 安利網絡構建者 " 的賬号,這樣解釋直銷模式對 AI 的需求," 無論是視頻、音頻還是文案,利用 AI 不僅每天可以生成十幾條源源不斷的優質内容,還能定位目标閱聽人,實現精準引流和商業轉化。"
在其他社交平台,有賬号直接打着 " 新直銷時代,AI 是打造工具 "、" 傳統直銷将落幕,AI 将引領直銷新時代 " 的頭銜,進行用戶 " 圈地 "。
比如,一位博主分享了将 "DeepSeek+ 直銷 " 打造 AI 銷冠的過程。他表示,親眼目睹了 AI 怎樣将一個猶豫不決的客戶,一步步促成交易并下單," 簡直殺瘋了,銷售邏輯無懈可擊。"
但實際上,該播主依然是在利用 AI 來吸引用戶邁入這個新的市場。直觀的是,他在筆記的轉發摘要上這樣寫道," 我們有產品,有課程,有工具,評論或私信我,即可了解同款工具。"
也即是說,無論是 "AI 直播 ",還是 "AI 算命 ",抑或是其他行業,都正在利用 AI 去獲取客戶流,然後再進行商業轉化。
三、AI 時代,尤其要拒絕 " 套路 "
種種迹象表明,所有傳統搞錢套路,正在借助 AI,重新演繹一遍。
不僅僅是此前一直備受質疑,雜亂無章、真假難辨的 "AI 賣課 "。今年以來,随着 DeepSeek 進一步引爆 AI 應用市場,保險、保健品、股市、信貸等等,這些傳統行業都在利用 AI,來挖掘商機。
實際上,幾乎每一個風口,傳統銷售行業都會利用新的科技技術,來進行獲客。此前,在移動互聯網時代 O2O 模式正火之時,很多銷售團隊都披着 " 技術革新 " 的外衣,進行資本收割。
其實,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在這輪 AI 革命時代,該類問題卻顯得尤為重要。
在馬少看來,大任和李姐等 "AI 小白 " 用戶,之所以對這些 "AI 套路 " 深信不疑,主要的原因在于這些群體既有對 AI 求知的渴求,卻又困于信息受限," 巨大的信息差,導致這些群體對一些披着 AI 外衣的套路失去了防備心。"
" 關鍵是,在 AI 和短視頻等的雙重作用下,造成信息的無差别深入滲透,直接面向超 11 億網民,尤其是帶動無信息甄别能力的青少年和中老年等’ AI 小白‘群體,在内容的驅動下造成‘衝動消費’。" 馬少強調。
這種聚焦效益,在尚未得到有效的監管下,一旦發生規模問題效應,非常嚴重。" 尤其是利用 AI 導流,進行金融信貸和電信詐騙,後果就更不堪設想。" 馬少表示。
于此,深圳一位律師告訴 " 聽筒 Tech"," 如果是通過發布虛假廣告、欺騙、誤導消費者去獲客,本質上是一種欺詐行為,可以根據《廣告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規定追究商家的民事責任。但消費者要提升自我保護意識,理性評估需求,優先選擇公開資源入門。"
上述律師認為,消費者購買相關課程前,要核實機構營業執照、師資背景等。一旦碰到此種欺詐,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相關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制定課程分類标準,要求審核并公示資質證明,推廣公益性教育。
但是,該律師還表示," 雖然有相關法律規定可解決,但問題是維權成本高,大部分人還是選擇默默忍了。"
很顯然,破解 AI 市場的亂象,仍需多方共同努力。
比如,消費者端,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理性看待 AI 培訓廣告,不盲目跟風購買。而培訓機構,則應誠信經營,提升課程質量,切實履行承諾的服務内容。社交平台方面,同樣應該對相關内容進行嚴格把控。
" 更為重要的是,監管部門應加大對 AI 市場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機制,明确監管責任和标準。" 上述律師直言。
但馬少依然遺憾,畢竟,更多情況下,最終還是消費者為 AI 這一輪新的市場教育 " 買了單 "。
(文中均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聽筒 Tech,作者:小聽,編輯:饒言,題圖來自:AI 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