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智駕該偃旗息鼓了?2秒就撞,再提0接管、0自燃的車企,要負最大責任!,歡迎閱讀。
2015 年 9 月 1 日,《廣告法》羅列一堆禁用詞,并有詳細指明,與 " 最 " 有關、與 " 級 / 極 " 有關、與 " 一 " 有關等等皆屬禁用詞,而這些禁用詞亦被視作為極限詞。近乎 10 年時間的發展,文字遊戲還演繹不斷,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 一 " 還是小喽啰,與 "0" 有關才最為致命。
即便到今天,自然數是否包括 0 仍有争議。高人指出," 争議的,才是最有流量的,才是最有噱頭的 " —— 0 自燃、0 接管等等 " 跳出三界外 " 似是而非的極限詞,正逐漸成長為毒殺消費者的精神藥劑。
3 月 29 日,一台小米 SU7 在高速公路發生碰撞後爆燃事件,如同洪水般襲向整個互聯網,風生水起一周年的小米汽車和雷軍,迎來大考。
事件被關注的焦點,是 " 智駕有沒有問題 " 和 " 車門是否鎖死 ";網友們所要看到的結果,是 " 駕駛者的問題 " 還是 " 車企的問題 "。事故發生後的第四天,雷軍才出面回應,一直掌控着流量密碼的雷軍,這次不得不說是被流量反噬,紙包不住火,鬧得這麼大,這次事件必然不能以模棱兩可結尾。
在調查結果出來之前,筆者認為,吃一塹長一智,要先最讓我們關注的,當是智駕。回顧小米官方公布的數據,提示駕駛者接管到駕駛者接管,僅是 1-2 秒的時間就發生碰撞,在這已然開啟了全民智駕的大時代,這次事件,無疑是給 " 全民智駕 " 四個字狠狠打臉。
不禁讓人發問:智駕,是否該偃旗息鼓了?
事實上,關于智駕,基本是伴随着新能源汽車而起,由此,新能源汽車也被視作為智能汽車,但各大企業投入資金、大力研發多年,水平或許達到了 L3 級,宣傳時仍舊以 L2+ 級宣傳。因為,政策上還未放開 L3,企業沒法跨級,否則就是誇大宣傳。
政策沒放開,嘴巴先放開了,以往不少企業對外宣傳都以 " 自動駕駛 " 作為口徑,後因存在誤導消費者的嫌疑,皆改口為 " 輔助駕駛 "。然而,僅涉足汽車行業幾年、慣以視頻形式出現的雷軍,顯然沒有注意到文字帶來的力量,在 3 月 28 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上,雷軍現場提及:" 任何一輛小米汽車,現在用的都是端到端的自動駕駛!"
2021 年 8 月,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L0 級 -L2 級皆加入了 " 輔助 " 二字,L3 級以上則剔除了這兩個字,補以 " 自動 " 二字,L3 級的解析為:" 在一定條件下,系統駕駛權與責任全部交給自動駕駛系統。不符合條件時,系統報出接管請求,由駕駛員接管車輛。該等級下事故責任可能歸于廠商,然而,當系統提示駕駛員接管,但駕駛員未能及時反應導致事故時,責任仍可能由駕駛員承擔。"
高情商的雷軍,也情不自禁喊出了 " 自動駕駛 " 四個字,就如同 " 遙遙領先 " 一樣,是對自家技術的極度自信。然而,在這百舸争流的時代,正如一句經典台詞一樣," 不是你聲音大就你有理 ",心懷對安全的敬畏之心,才是對消費者最大程度的負責。
要偃旗息鼓的,并非智駕。
從小米 SU7 高速爆燃事件來看,駕駛者在系統提醒接管後,立即完成了接管,可惜最後事故還是發生。不管怎麼說,駕駛者還是信賴智駕,更為大家關注的,是期間駕駛者曾 " 脫手 ",即雙手離開方向盤,筆者認為,這就是車企們過度宣傳 "0 接管 " 埋下的禍根。
什麼是 0 接管?按照字面意思,就是不用接管,但還有補充,就是 " 雙手依舊不能離開方向盤 "。這就很有意思了,既然不用接管,那為什麼雙手還不能離開方向盤?
顯然,這是政策受限,但宣傳上可取巧。如同制作一張海報,寫滿了如何的優惠,下面一行小字還寫明各種限制的注意事項。不得不說,為了把商品賣好,企業們在宣傳的手法上是無所不用其極!
實際上,多家自認為智駕技術處于第一梯隊的企業,不少制作相關的視頻内容宣傳,"0 接管 " 幾乎随處可見,倘若接管一次,就顯得十分沒面子。不過,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這次沒有接管,不代表每次都不用接管,所對外展示的總是最好的一面,而企業在對媒體稿件進行處理時也會用 " 個例不具代表性 ",那為何在企業自行宣傳時,個例就代表了全部?
消費者買車,圖的是安心、省心,卻還要深刻領悟海報上每個字背後暗含的深層意思,實在是花錢買罪受。讓人唏噓的是,"0 接管 " 之類的宣傳,不在少數,還有 "0 自燃 ",亦是遍布整個車市。
2024 年 11 月 22 日,國家消防救援局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針對新能源安全和火災撲救難的問題,國家消防救援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轉變防控理念、提高設防标準、加強科技突破瓶頸等,且重點提到一句:" 锂電池的熱失控不可避免、滅火救援的難題還沒有有效解決。"
意思就是說,消防救援局都權威定調了 " 锂電池的熱失控不可避免 ",車企宣傳 "0 自燃 ",無疑是掩耳盜鈴。
這還不是關鍵之處。" 自燃 " 二字的诠釋,也在随着時間而發生變化,當發生此類事件時,多數企業會改變說法,如以 " 起火 "、" 過火 " 等來替代 " 自燃 ",按照他們的說法,自燃,是電池自行發生燃燒,是主動行為,企業有責;而起火、過火等是因為外來因為導致燃燒,是被動行為,企業無責。
消費者買車時,也需要對 " 自燃 " 二字開始琢磨了,但無論怎麼琢磨,對 "0" 字的含義估計才是印象最深刻的。0 代表沒有,沒有則最安全。
百舸争流,力争上遊,在全新的賽道下,大家都在你追我趕,以往三五年才能研發出來的新車,現在只需 1 年左右,我們都在說别人懶惰,别人都在說我們減料。
說一千道一萬,筆者的看法是:任何對車輛安全過度宣傳的,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安全,才是最大的豪華!
2021 年 4 月,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提到 " 安全才是一輛電動汽車最大的豪華 ";2024 年 12 月,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提到 " 安全是長城造車的底線 ";今年 2 月阿維塔 07 Pro+ 的上市發布會,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說出 " 對于智駕的普及,絕非簡單的技術下沉,先做到高級,再推進普及,要有安全的底線 "。三位汽車大佬對造車的诠釋,無一不指向了 " 安全 "。
最新消息,雷軍發布公開信,提到未來 72 小時内将完成三項關鍵動作:
第一,公開事故數據,在警方允許範圍内,今晚 20 點通過小米官網直播公布車輛 EDR 完整數據,并邀請中汽研專家現場解讀;
第二,啟動獨立調查 : 委托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清華大學車輛學院組成第三方專家組,全程開放媒體監督,調查報告将向全社會公開;
第三,家屬關懷機制 : 我的兩位聯合創始人已抵達武漢,全程陪同家屬處理善後,設立專項撫恤基金并承擔所有喪葬費用。
不管此次事件對于小米汽車後續的影響如何,筆者還是認為:智駕,不該偃旗息鼓,該偃旗息鼓的,是 "0 接管 "、"0 自燃 " 的極限宣傳語,回歸對技術、對安全的敬畏。
起于肆意,終于信任。還是要少些過度宣傳。
視頻号回顧: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