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光伏需要一場迫在眉睫的供給側改革,歡迎閱讀。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耶倫近期來訪前後反復造勢中國產能過剩和廉價商品輸出的問題。也有人說,此次來訪 "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欲借着產能過剩的話題施壓中國尋求在美國處置通脹過程中得到一些正向支持。
國際金融局勢撲朔迷離,但我們确實可以并應該分析一下事關產業競争力的系列問題:
· 中國包括但不限于光伏這樣的強勢先進制造業是否需要供給側改革?
· 如果沒有供給側改革,長期的廉價和内卷是否符合本國利益?
· 是否向某方表态的一樣,先進產能并不過剩,甚至還不能滿足需求?
01
光伏行業面臨嚴峻的產能過剩問題
光伏組件價格目前已跌至甚至不足 0.8-0.9 元一線,對應矽料價格 50-60 元區間。而上一輪產能過剩打壓下,矽料價格仍然是 60 元附近,對應組件價格約為 1.4 元一線。
相同的矽料價格下,組件竟然便宜了 40%。
雖然矽片尺寸變大、電池效率提升等因素導致了成本的節約,但與價格回落相比仍然相距甚遠。在近兩年光伏行業裝機量猛增背景下,全行業主材環節卻面臨全線虧損的尴尬局面不得不引發我們的反思。
當然是產能過剩的問題。
主材各環節全行業供給高達 1000GW+,而我們測算 2024 年全球組件需求約為 636-715GW(今年全球裝機量 530GW,容配比 1.2-1.35),也就是說中國的產能已經超過相比市場預期本就樂觀判斷的需求超 50%,而考慮到全球其他地方產能超過的幅度或将更大。
當然如果我們勢必要讨論所謂先進產能緊缺的話題,那無疑有點自欺欺人了。
在供給超過需求 50% 以上的背景下,價格戰似乎不可避免。無論是新進入者還是老龍頭都有擴大市占率的需求來維持自身融資和行業地位,則加速了價格出清。
而我們知道光伏主材環節除了組件以外,均為重資產,出清不易。按照經濟學理論來說,價格跌破 " 可變成本 " 或其現金流提前斷裂才能導致出局。這就拉長和拉大了光伏行業價格戰的時間和威力了。
02
本輪光伏產能過剩的根源和新特點
本輪產能過剩,有其充分的歷史背景,是行業格局變遷共振的結果。顯然是行業歷史上最為沉重的一次,但或許也是鳳凰涅槃的一次。
從外部原因來看:近年股市 IPO 融資大放水,造成熱門行業可以輕易從資本市場再融資和上市,極大放大了產能規模;地方政府和國有資金也在缺乏廣泛商業機會的背景下,投入雙碳懷抱,推波助瀾,大搞建設,進一步助推產能過剩。
從内部原因來看:光伏行業自 2021 年開始加速技術迭代,從矽片環節的大矽片、N 型矽片到 N 型 TOPCON 電池迭代,再到大尺寸各類組件的迭代等等。新進入者沒有產能包袱,可以迅速通過切入所謂先進產能獲得市場份額和融資,此外原有的龍頭企業也被迫加大新產能投放維持市場份額,加劇了產能過剩風險;
光伏行業自 2020 年開始垂直一體化逐步成為主流,隆基、天合、通威、阿特斯、東方日升等傳統專業化巨頭全面一體化,相當于此前他們所缺的產能接近復制一遍,是造成產能過剩的深層次原因;全球碳中和目标預期強烈,帶來光伏行業新增需求的高度确定性,從而助推資本進入行業。
與歷史較為契合的是融資環境好轉及需求增長預期,新特點則是:各環節均大量迭代、全面垂直一體化和 IPO 規模的史無前例,而全面一體化則是最為顯著的新特點,也造成了產能極具擴張。
融資環境的好轉、IPO 的史無前例和大量海外光伏巨頭回歸 A 股融資等都造成了短期產能擴張衝動。
但是,我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在沒有供給側改革前提下的行業,過度的資本寬松導致的内卷,無疑加劇了社會資本的浪費,甚至是鋪張,這些錢大量進入毫無意義的内卷之中,本身就值得反思。當然這不僅僅發生在光伏行業,如今已席卷沒有供給側框架下的大部分行業了。
全面一體化是光伏行業近年的趨勢也是内在需求。但是全面一體化後,也就意味着将原本屬于專業化的細分鏈條的產能繼續刷新一倍有餘,而且是全面刷新,這就造成了產能在短期的迅速堆積——是造成現階段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全面一體化後優勝劣汰下來的企業或具備更強的支撐,規模效應及需求鎖定導致後期行業門檻被大幅拉高。
03
如果沒有供給側,将會走向何方?
近期傳出歐洲部分地區将中國廉價的光伏組件作為栅欄使用;部分應用市場因為組件過于便宜,而導致容配比大幅提高。
我們如今看到的是光伏各環節大多都接近甚至跌破現金成本,全行業已不再賺錢。就連輔材等環節也競相被壓價,或虧損或微利。
作為中國具備全球絕對領先優勢的行業尚且如此,令人唏噓。
遙想 2016 年以前鋼鐵行業出現全行業連續多年大範圍虧損,如果不進行供給側改革,那麼大量國有鋼鐵企業就将退出市場,大量職工問題無法解決。同時中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卻導致進口鐵礦石價格高企,外國資源商賺取高額利潤而中國鋼鐵行業全行業大幅虧損的結果。
在玻璃、化工、有色金屬等等行業均出現類似案例。
如果決策層當下不當機立斷進行光伏行業的供給側改革,那麼我們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1、光伏企業主材環節激烈競争尚需時日,全行業整體虧損不可避免。在幾乎壟斷全球產業鏈的行業中,相當于中國以 " 舉國資金 " 貼補海外碳中和。
中國有一半的組件是出口的,随着海外占比重新回升,出口占比将會繼續放大,甚至達到 70% 的水準。
如果不進行供給側改革,中國如此強大的制造業行業卻以貼補海外碳中和為代價,實在是令人唏噓,而這一結果并不是因為海外造成的而是中國產業本身。
2、中國耗費大量廉價能源貼補海外。
雖然光伏發電可将電力放大 100 倍左右(生產相關設備輔材等耗電量和未來 30 年獲取量),但每年僅為 3 倍,而中國有一半甚至未來更多比例的組件出口。這就将導致一個問題:中國每年在光伏制造業耗費的電力能源甚至僅僅能貼補國内新增光伏所產生的電量。
而全行業不節制的產能過剩,相當于中國以廉價能源貼補海外,而能源消耗與制造代價留在了國内。
3、各國加大貿易保護,產能過剩不利于行業迭代與創新。
廉價光伏組件已經導致多國對中國產品進行貿易保護措施,美國、印度、土耳其等國尤甚。各國通過加征關稅及阻斷進口等,截留中國光伏企業大量賦稅,并補貼國内產業。這就造成了這些國家本就不具備競争力的企業竟然依托本國市場能夠獲得大量超額利潤進而進行研發迭代。
而反觀國内,大量資金用于内卷和產能比拼,諸多新進入者大量虧損,龍頭企業也微利甚至虧損,不利于國内未來產業研發和迭代更新,是殺雞取卵的行為。
如果不正視這一現象并加以改變,中國先進制造業的優勢可能逐漸轉為劣勢,并被海外企業蠶食所謂的絕對領先優勢。
4、中國光伏行業也已十分強大,本應坐享應有利潤,不供給側改革,将會導致更長時間大量社會資本的浪費。而這些資金本該為穩定經濟基本盤做貢獻。這些資本甚至可以進入中國新型電力系統的加快構建上來,也可以進入全球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充分發揮能源轉型的歷史機會。
如果此時不進行供給側改革,我們可以想象,全行業将在未來 1-2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持續充分競争,甚至某些公司加快豪賭,造成社會資源尤其是產業資本及政府資本的浪費。這些資金本該為持續走弱的經濟基本面注入活力,而不應該浪費在本已領先的優勢制造業上内卷來。
面對如今對 " 先進產能 " 并不過剩的判斷言猶在耳,但實際我們看到的是所謂先進產能充分釋放後也已不再先進,并已過剩。而這些 N 型產能價格也已 " 末路狂奔 "。
這些先進產能,在未來技術加快迭代背景下甚至有可能不先進了,這些龐大的產能規劃勢必将在未來成為技術加快迭代的又一個犧牲品。
面對如此窘境,我們何以自縛呢?
我們應該當機立斷,進行必要的宏觀管理,否則真正積重難返的時候,大量光伏企業破產,才發現造成了更大的代價,而這些代價本可不必要。
我們發現光伏玻璃行業的利潤仍能保持較好的水平,甚至獨善其身,正是源于這個行業以前的供給側結果。
04
光伏供給側如何推進?
通過供給側改革可以改變或改善上述問題,提高光伏行業全球競争力,将穩定盈利投入在技術迭代與研發上,使中國優勢產業走向更為廣泛的全球。具備領先的技術優勢的光伏產業才可以穿透貿易壁壘,而不是通過廉價再廉價。
那麼如何進行供給側改革?參照玻璃和鋼鐵行業一樣。
1、進行整體產能規劃頂層設計,對產能盲目擴張進行限制。如果需要技術迭代,則以新產能取代老產能。對于每年新增需求,給予一定的增長寬預期額度。
2、新產能規劃統一置于發改委審批。
3、新進入者,在先進技術和迭代上有充分論證後才可進行產能建設。
4、限制光伏行業加大產能建設角度上的再融資和上市。限制地方企業、國有資本參與新的產能建設上來。
5、鼓勵光伏行業兼備收購。對于新進入者投入的產線可能更快退出,鼓勵通過兼并收購來完成過往的產能擴張目标。
05
市場關注的市場化出清,是真正的市場化嗎?
目前官方表态顯然更贊成市場化出清,就是由市場調節。
但我們強調過去幾年發生在光伏行業當然不僅僅是光伏行業的產能過剩,其實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化。
IPO 和再融資的史無前例,造成了市場化的扭曲;地方政府及國有資本地角逐進入,也進一步扭曲了市場化。
資金供給層面超市場化的擴張帶來了制造業深度的内卷,并不是真正市場化的結果,而是政策上本就推波助瀾的結果。适時收手,并非完全限制市場化,而是迎合市場化的矯枉過正行為。
我們需要不斷充分競争的行業來獲得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但我們也不需要一個占據大量社會資源來充分内卷适得其反的先進制造業。我們本該将這些資源投放到更加市場化的方面,來維護經濟的活躍和穩定,不是嗎?
雖然我們知道廉價的光伏組件有利于國内的能源轉型,對于大量國央企電力公司布局光伏能源等極為有利。但我們深知,中國光伏行業是一個能夠引領并遍布全球的產品,值得我們重點呵護。
未來将有更大比例的光伏產業出口或產能出海,維持中國光伏產業的競争優勢,不僅僅是依托產能和價格的碾壓,而是在長期保持合理利潤加快產業迭代和技術突破瓶頸的引領上,使其他國家繼續望塵莫及,從而突破貿易壁壘,符合我們長期的利益。
就像美國的醫藥、科技產業一樣,攫取高額利潤,從而持續引領全球,哪怕是美國的光伏企業一樣保持了高額利潤。在美國,其自身先進的行業可謂是呵護備至,在中國,當然也同樣應該适用,更加值得保護來維系長期競争優勢。
06
最後陳述
雖然眼下光伏行業面臨各種問題,特别是在深度一體化,社會資本大量進入背景下導致的產能過剩,但我們對這一個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與中國產業的全球領先優勢仍應保持積極的看法。
在沒有供給側的背景下,龍頭企業加速 " 下海 " 助推產能市場化出清。經過此次 " 全面一體化 "、"IPO 高潮及地方資本推波助瀾 "、" 技術迭代 " 等因素共同推動下的涅槃行為,應該視為,光伏行業壁壘更加加寬的節奏,下一輪周期,理應更好。
不過,作為中國最領先的行業,我們還是期待中國決策層更快、更準進行上層規劃,也避免資金的内耗與浪費,實現高質量發展。
往 期 推 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