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股價多年沒起色,2024同比增虧超2億,美迪西怎麼了?,歡迎閱讀。
2024 年,CRO 企業美迪西虧損規模同比擴大,歸母淨利潤錄得 -3.31 億元
投資時間網、标點财經研究員 呂貢
繼上市以來首虧後,這家 CRO 企業的業績與股價還在下探。
2025 年 4 月 22 日,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美迪西,688202.SH)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實施了股份回購,回購數量約 15.82 萬股,成交價在 27.89 元 / 股至 28.35 元 / 股區間,成交總金額達 445.64 萬元(不含印花稅、交易傭金等交易費用)。
本次回購方案由美迪西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長陳金章,以及該公司實際控制人、時任董事、總經理 CHUN-LIN CHEN 提議,預計回購金額為 5000 萬元至 1 億元,旨在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增強投資者信心等。
事實上,近幾年,美迪西已發起多次股份回購計劃,但公司股價遲遲未出現明顯拉升,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美迪西近五年股價走勢(元)
數據來源:Wind
回溯美迪西股價走勢,早在 2021 年 9 月觸及 407.19 元 / 股(按前復權計算,下同)高點後,該公司股價便開啟持續下行通道,相繼跌破 300 元 / 股、200 元 / 股、100 元 / 股和 50 元 / 股等重要整數關口。進入 2025 年,這一跌勢還在繼續,截至 4 月 24 日收盤,該股報收于 28.62 元 / 股,相較于此前 407.19 元 / 股高位,跌超九成,市場表現低迷。
投資時間網、标點财經研究員了解到,在股價持續下探過程中,美迪西的機構持倉情況發生了些許變化。
據東方财富官網數據顯示,2022 年末,全國社保基金四零六組合、華寶中證醫療 ETF、招商國證生物醫藥指數(LOF)A 的持股數量分别為 139.47 萬股、76.48 萬股和 68.47 萬股;至 2023 年末,這三家機構的持股數量分别增至 195.26 萬股、198.43 萬股和 114.66 萬股。
亦有多位投資者較為審慎,市場分化趨勢同步顯現。例如,華夏上證科創板 50 成份 ETF、中歐醫療創新股票 A、中歐醫療健康混合 A、融通健康產業靈活配置混合 A/B 等機構,其 2023 年末的持股數量均較上年末大幅減少,持倉規模降至百萬股以下。
截至 2024 年末,美迪西的持倉機構總數為 41 家。其中,除了 MEDICILON INCORPORATED 和澤豐瑞熙私募證券基金管理 ( 廣東 ) 有限公司 - 澤豐廣鑫 1 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兩家機構,其持股數量分别達 354.08 萬股和 269.35 萬股外,其餘機構持股數量均較少,多徘徊 10 萬股以下,呈現出 " 頭部集中、尾部分散 " 的特征。
從股東戶數變化看,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美迪西的股東戶數為 1.24 萬戶,雖較 2024 年末微增 194 戶,但據 Choice 數據統計,這一規模仍顯著低于同時期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股東戶數(超 3 萬戶)。
美迪西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情況(億元、%)
數據來源:東方财富網
股價走低背後,美迪西的業績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據公司近日發布的最新年報數據顯示,2024 年,美迪西延續上一年下行趨勢,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24.01% 至 10.38 億元,歸母淨利潤則錄得 -3.31 億元,同比增虧超 2 億元。
作為一家生物醫藥臨床前綜合研發服務 CRO,曾經美迪西的業績也有過高光時刻。2019 年 11 月登陸上交所科創板以來,美迪西業績呈現出逐年穩增态勢,至 2022 年,公司年營收規模和歸母淨利潤已分别漲至 16.59 億元和 3.38 億元。
但自 2023 年起,美迪西的漲勢似乎按下 " 暫停鍵 "。受生物醫藥領網域投融資景氣度下滑、行業競争加劇、市場需求發生較大變化等因素影響,美迪西的經營迎來諸多挑戰,利潤甚至由盈轉虧。2024 年,公司虧損依舊。
投資時間網、标點财經研究員注意到,2024 年,藥物發現與藥學研究、臨床前研究兩大核心業務板塊收入,分别占據美迪西全年總營收的 47.71% 和 52.25%,這一年,這兩大板塊的收入下行,降幅分别擴大至 21.64% 和 26.11%。
毛利率下滑趨勢更為嚴峻,2024 年,藥物發現與藥學研究業務毛利率已由正轉負,錄得 -3.68%;臨床前研究業務毛利率則降至 15.37%,與 2021 年同期的 48.77% 相比,大幅縮水 33.4 個百分點。
從地區分布來看,2024 年,美迪西來源于境外的收入處增長狀态,且該部分收入在美迪西全年總營收中占比也增至 37.94%,較上年增加約 9.57 個百分點。不過,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
一方面,為拓展海外市場,美迪西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建設新的實驗室,新增設備及場地等因素會導致固定成本持續攀升,這将會對該公司的盈利能力構成一定壓力。
另一方面,海外市場政策環境的不确定性也為公司帶來了挑戰。2024 年期間,同屬于 CRO 領網域的 " 藥明系 " 企業如藥明康德(603259.SH,2359.HK)、藥明生物(2269.HK)等,曾多次受到美國《生物安全法案》風波影響,股價因市場擔憂政策風險而大幅下挫。随後,兩家企業接連剝離了部分境外資產。美迪西在 2024 年報中提到,公司将在美國、歐洲等海外產業核心區網域多點布局,年内,該公司境外訂單同比增長超過 20%。結合當前背景,作為 CRO 企業,美迪西在推進海外市場布局時,亟需充分考量政策環境的多變性,并審慎評估潛在風險。
美迪西主營業務板塊收入變化情況(億元)
數據來源:公司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