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護膚賽道的範式變革已萌芽,歡迎閱讀。
文 | 化妝品觀察
行業的許多破界行為都是悄悄進行的,例如向上遊的滲透,從委托生產開始,之後着手新產品的研發甚至投資渠道。
比如,最近歐萊雅投資國内高端醫療美容連鎖機構 " 顏術醫美 ",加上之前合作錦波生物、收購高德美 10% 股份,歐萊雅在醫美賽道已經完成了原料、品牌、機構的 " 三維立體化 " 布局。
歐萊雅對醫美賽道的重注,代表了一種趨勢——對護膚品牌而言,尋找與醫美的契合點正成為「不下牌桌」的第一任務。
據《化妝品觀察》初步統計,今年美妝品牌(企業)在醫美賽道的布局超過 25 起,包括修麗可、曼秀雷敦、倩碧等海外品牌今年相繼加入醫美牌桌,推出 " 械字号 " 系列產品;國貨中,貝泰妮、華熙生物、珀萊雅等也紛紛布局其間。
同樣,資本也在向醫美賽道 " 澎湃 "。2024 年截至目前,醫美、輕醫美領網域融資事件 17 起,已知投融資事件金額超過 12 億元。
這些布局對于美妝市場的增長,能夠起到多少作用,需要時間的驗證。但品牌、資方虎視背後,一個值得關注的信号是——一個新的美容護膚生态,正悄無聲息地緩緩登上歷史舞台。
01 美妝「大踏步」進入醫美
突破固有模式很難,尤其是跨國公司,決策周期漫長,中國團隊通常說了不算。所以,歐萊雅近期的一系列動作,不能等閒視之。
歐萊雅在醫美領網域的布局分為兩步,先是收購高德美 10% 股權,并與國内山西錦波生物合作,定制Ⅲ型膠原蛋白,產品為修麗可膠原針,到這一步,在意料之中。
在機構端的布局,才真正體現歐萊雅打法的不同。這家跨國美妝集團最近直接入資中國醫美連鎖機構,不僅是全球首例,更是一招大棋。
一位醫美連鎖機構負責人認為," 不管入局醫美是否已經成為歐萊雅的全球戰略,單就其在中國市場試水,就說明中國市場「護膚 + 醫美」模式迎來了合适的時機點。"
且歐萊雅是從上中下遊多端滲透、深度參與,它給護膚品牌提供了一個思路:護膚品牌入局醫美,不一定要局限于 " 醫美圍術期(術前、術中、術後)產品供應商 " 的角色,還可以将自己打造成生态(平台)本身——作為實驗場,聚合原料、產品、品牌、渠道等等,最後賦能行業的新模式惠及所有合作夥伴。
這是一個正在發生的事,沿着(醫美)這條軌道,許多商機湧現,企業正在跑步入場,卷向原材料、診所、治療後護理等等環節。
如,一些上遊企業在今年涉足「械妝聯合」,包括華熙生物以復配透明質酸體系,實現透明質酸在醫療器械應用上的重要進步;聚源生物提出「妝械結合」的 ODM 模式,可同時生產重組膠原蛋白類「械品」與「妝品」……
品牌層面,修麗可推出了品牌首個三類醫療器械產品——「鉑研」膠原針,布局醫美注射領網域;曼秀雷敦推出首款「械字号」新品——醫用修復貼系列;玉澤推出兩款「械字号」新品;誇迪推出綠十字系列、藍十字系列、紅十字系列,等等。
盡管許多品牌(企業)只是初設醫美賽道,但市場已有燎原之态:
其一,它們聚焦「專業美容後修護」賽道,主打「醫用敷料」,抓住了最核心的需求和最易市場化的品類。
包括玉澤、誇迪、潤百顏、倩碧等品牌,今年均錨定醫美術後修護需求開發了相應產品;同時幾乎每一個跨界醫美的護膚品牌都以「醫用敷料」為主打產品,且在「醫用敷料」上,聚焦重組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兩大賣點。
從賽道看,醫美術後修護無疑是近兩年醫美市場的熱點之一。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下同),2022 年到 2026 年我國醫美術後修護類產品復合增長率高達 30%,預計 2026 年市場規模将達到 253.8 億元。
從消費品類看,目前 " 械字号 " 產品中最成功的品類當屬醫用敷料。2023 年,我國醫用敷料市場規模約為 123.71 億元,同比增長 13.64%。
從產品賣點看,重組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已經是市場上用戶認知度比較高的原料,二者瓜分了 90% 的敷料市場份額;并且其在醫用敷料方面具有合規性。
從賽道,到品類,再到成分,大部分入局醫美賽道的護膚品牌,無不做出了離商業轉化「最近」的選擇。在更追求增長的當下,這是一種務實,同時也加速了品牌在醫美賽道兵戎相見的節奏。
其二,部分企業 / 品牌在醫美領網域的布局,已下探到渠道端,意味着資源整合、平台化作戰開始。
醫美是一個重度依賴實體的形式,截止到 2024 年 7 月 31 号,醫美線下門店不到 2 萬家。受限于銷售形式,品牌想要拓展影響力,對渠道資源的整合是必經之路。
在渠道建設上,上述品牌及產品,目前基本都入駐了專業醫美機構。如貝泰妮旗下高端抗衰品牌瑷科缦與卓正醫療、澳瑪星光等高端醫美連鎖機構合作,入駐全國雙美機構數已超過 600 家。
另外,有部分品牌開設了醫療美容診所等。典型如,至本最近在上海開設醫療美容機構 " 澄穆醫療美容診所 ",該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項目中,涵蓋了超光子、超皮秒、超瑪吉等熱門光電儀器類項目和薇旖美、嗨體、潤致娃娃針等注射類項目。
在商業競争中,一旦賽道的競争從品牌、產品走到了渠道層面,即意味着其聚合的產業鏈端口更多,入局的玩家更多,競争也從單點發力走向協同作戰。而這,也是一個(細分)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标志。
02 一個「嶄新」的業态
對美妝企業紛紛向往醫美,業界有不少歸因和解讀。
一種是醫美市場近幾年的高速發展。
在化妝品市場增速放緩之際,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卻屢創新高:
2021-2024 年,在大消費領網域,醫美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 20%+,是增速最快的子行業 ¹;到 2030 年,中國整體醫美市場規模将達到 1.3 萬億元 ²。
驚豔的數據推動了美妝企業對醫美賽道的熱情,以皮膚科學為基礎、傾向于輕醫美或者醫美的賽道成為了第二增長曲線。
另一種是醫美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對高效、安全、個性化護膚方案的迫切需求。
回溯日本、歐美的美妝產業發展,都遵循一個規律:基礎護膚→功效護膚→醫美,背後的驅動力是需求端對美的預期值越來越高——消費者對產品的起效周期從年、縮短為月、再壓縮到天。
更為關鍵的是,一些輕醫美的項目與購買大牌護膚品的價格是差不多的。譬如,一組嬌蘭套裝大概 3000 元,消費者能用小半年,但是換算成光子護膚項目,折合下來 900 元一次,并且效果上更勝一籌。
于是,越來越多消費者将輕醫美項目當成日常保養的剛需,進而帶動了護膚品牌投入醫美賽道。
更多品牌橫跨化妝品和醫美「雙賽道」,是不争的事實。但抛開商業發展邏輯,我們以更宏大的產業視角來看待——它本質上是在塑造一種全新美容護膚業态。
中信證券的一份報告曾指出,中國美妝行業大概率會經過四個發展階段(以市場規模增長速度進行衡量)。
在第二個階段,即平台期,多數企業開始探索第二成長曲線,從拓品類、拓品牌、拓賽道,到形成集團化、生态化。當產業走進第三個階段,醫美、護膚良性共振,迎來新一輪生态繁榮,也将開啟下一輪快速增長期。
随着輕醫美的普及,傳統概念裡美妝與醫美的界限早已經被打破,醫療美容、化妝品的客戶,在慢慢破圈、靠近、相融,最終整合出一個幾千億規模的新型復合市場。
在這個新型復合市場中,我們可以将醫美診所看作一個新的消費場景,醫生除了會根據客戶的需求,選擇合适的醫美方案之外,還會為客戶進行定制化的護膚品配置,其服務的核心在于以客戶為中心,根據客戶需求去選擇匹配的交付手段,該用醫美就用醫美,該用護膚品就用護膚品,該用功能食品就用功能食品……
換言之,產業之間技術、經營方式都會走向融合,美妝、醫美和醫學科技的底層技術也會打通,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在海外市場,這樣的趨勢已經顯現。近年美國市場起來的許多新公司,往往只基于生命科學或醫藥方面的一個技術,由技術溢出帶來產業發展和交匯的紅利,最終涉獵了美妝、保健品等多個行業。
将視角放到中國化妝品上市公司身上,我們發現同樣的特征。如貝泰妮,在護膚品牌基礎上,投資功能食品、保健品等領網域;另一美妝上市公司華熙生物旗下亦布局有黑零、WPLUS+ 等功能性食品品牌。
顏值經濟的產業鏈正越拉越長,規模擴大,維度更新,品牌的想象力不應該被限制住,對于護膚品牌,尤其是規模企業,這個賽道會有很多商業機會。
03 高端護膚品牌的未來
由護膚和醫美「協同」,正在構建一個更具潛力的產業生态;但短期内二者還存在另一重關系——醫美正逐漸 " 吃掉 " 部分美妝市場的份額。
可參考的是面膜品類。
在面膜上,這種此消彼長正在發生——曾經的 " 面膜大王 " 美即官宣閉店,主打 " 械字号 " 醫用敷料的敷爾佳收入持續增長;幾元一片的妝字号面膜遭受冷遇,接近 30 元一片的醫用敷料卻被 " 一搶而空 "。
" 一冷一熱 " 折射出新的市場趨勢:械字号醫用敷料「蠶食」妝字号面膜的市場份額。
盡管國家藥監局已經明确醫用敷料和化妝品屬于不同種類的產品,醫用敷料類不得冠以 " 面膜 " 等稱号;但在社交媒體上,仍有消費者發文分享将醫用敷料用作日常面膜。一位功效護膚品牌創始人直言," 消費者心智中,敷料已經和面膜劃等号。"
歷史從不重復,但總是押韻。在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下,醫美新興項目(如水光針)中使用的三類醫療器械,正在 " 擊殺 " 傳統高端護膚品。
據新氧數據顏究院和新華财經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體驗過醫美抗衰項目的人群中,90% 以上消費者年齡在 21 歲至 40 歲之間,其中 21 歲 -30 周歲的人群數量最高,達到 53.1%。
" 很多 90 後顧客将買高價護膚品的錢用來做輕醫美。" 前述創始人在《化妝品觀察》采訪中指出,未來在高端市場特别是抗衰的需求上,醫美會是美妝最大的競争對手。
輕醫美能夠代替掉部分高端抗衰護膚產品,這至少在企業成長性上呈現出一個趨勢。
據企查查顯示,截止今年 10 月底,醫美相關企業已注冊 3.62 萬家,且這些醫美企業的 " 存活率 " 十分不錯,從成立年限來看,近三年醫美賽道新進熱情較高,成立年限 3 年及以下的現存企業占比共計 67.09%,成立年限 3 年以上的企業占比達 32.91%。
作為對比,2024 年至今,已有超過 10 價定位高端市場的品牌,選擇撤櫃或暫停運營。
業績表現就更為直觀了。從魔鏡市場情報公布的 1~9 月天貓和淘寶美妝銷售 GMV 排名來看,如可復美這類與醫美強關聯的品牌,增長率達到了 40%;而大眾耳熟能詳的雅詩蘭黛、資生堂、SK-II 等傳統大牌,GMV 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跌。
信達證券報告曾提到,客觀效果較強之下,醫美或成為部分中產階級消費者高端化妝品的替代,部分購買高端護膚品的消費者轉為使用低價有效的入門級醫美項目 + 中端價位段的皮膚學級護膚品作為替代。
從二類醫療器械(醫用敷料)到三類,從面膜到高端護膚品,同樣的替代故事,在不同的時間和品類裡上演。走向「醫美」,或許是高端護膚品牌相對确定的終局。
04 國貨 / 外資站上同一起跑線
于護膚品牌,醫美是一個新的起點,在新起點,國貨品牌和外資大牌史無前例地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貨美妝市場份額已攀升至 56.7%,超過外資化妝品。但此前三十餘年,中國本土美妝市場一直是外資美妝巨頭的重要市場,由眾多外資美妝企業盤踞。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這部國貨品牌趕超史,以悲涼為底色。而在醫美賽道,國貨品牌無需再跨越三十年鴻溝,甚至在某些維度,比外資大牌優勢更加明顯。
前文提到,重組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瓜分了 90% 的敷料市場份額。透明質酸和膠原蛋白是二類械字号產品的大勢材料,而醫美注射類項目中,透明質酸和膠原蛋白也是注射填充的大熱材料。
中國企業在對重組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的開發應用上,是有絕對優勢的:
中國透明質酸行業雖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後勁足,歷經 30 多年時間,現已在國際上位于絕對領先地位。據 2021 年 Frost&Sullivan 咨詢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透明質酸全球市場銷量 720 噸,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達 87%。
重組膠原蛋白作為真正中國人原研的一個成分,技術與產業化均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尤其我國的基因工程和重組蛋白在藥物及健康方面的應用。
輕醫美熱度在持續攀升,重組膠原蛋白也受到其影響逐步開始在求美者當中流行。這意味着,在當下的醫美市場,國貨品牌在醫美重組膠原蛋白和透明質酸領網域,有明顯的技術溢出紅利。
歐萊雅和錦波生物的合作,是一個印證。2023 年,歐萊雅和錦波生物建立戰略合作,當年 12 月,巴黎歐萊雅便推出加入重組膠原蛋白成分的第二代 " 小蜜罐面霜 2.0",今年歐萊雅旗下修麗可又和錦波生物,合作推出膠原注射類產品。
此外,目前許多企業正在向重組膠原蛋白三類證發力,其中也多以國貨品牌(企業)為主。如巨子生物 4 款重組膠原蛋白三類器械產品,預計将在 2024-2025 年獲批;創健醫療有 5 款三類醫療器械有望在 2026 年上半年前獲批;敷爾佳、丸美等亦在布局三類證產品的研發。
" 醫美概念天然就是比化妝品更高位的,技術的重要性和價值尤為凸顯,目前國貨品牌對重組膠原蛋白技術在醫美領網域的應用和研究上,走的更快。" 前述受訪人士稱,從這個角度來看,本土護膚品牌創造了一個先發優勢。
不過,這也不意味着外資品牌落後挨打。前述醫美連鎖機構負責人坦言,如修麗可等高端品牌,天然比其他品牌具有合作的吸引力,其高端品牌形象能提升醫美診所的形象。
她還談到,那些過去數年只記得卷直播,忘記塑造品牌形象的國貨護膚品牌,更自斷入局醫美的生機。
" 護膚和醫美本質上是兩個體系,決心進入醫美賽道的品牌,不僅要從產品定位和成分上進行改變,還需要重新審視其價格體系和銷售渠道。傳統護膚品的價格透明度較高,進入醫美渠道後确保產品價格具有競争力,是對品牌控價體系的一個全新挑戰。在這方面,國際品牌做的更好一些。"
注:¹ 數據來自歐睿咨詢
² 數據來自中信證券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