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近1個月每天只睡兩小時,我感覺快要死了,歡迎閱讀。
作者|王慧明
編輯|廖穎瑤
封面|站酷海洛
每天只睡兩個小時是什麼感覺?高邑低頭想了半晌說," 瀕死感 "。
這是他這段時間在社交媒體上看到、用來描述猝死的詞,發現完全可以形容自己失眠的感受。
凌晨 3 點,高邑的身體還在經歷一場艱難的 " 拔河 ",肉體已經疲憊到極致,意識卻異常清醒。心髒這時突突地跳,快到像要撞出胸口,連帶着心口、後背、頭一陣陣酸痛。
他趕緊閉上眼睛,急促地喘着氣,作為最後的求生手段。
◎ 圖:123rf
01
新冠康復後,發現自己睡不着了
追溯自己失眠的根源,高邑說是從去年 12 月患上新冠開始,持續地發熱、咳嗽、乏力讓他一直無法安然入睡。但随着新冠症狀的消失,入睡困難、夜間易醒的問題卻遺留了下來。
直至今年 3 月感染甲流後,失眠變得越來越嚴重,近一個月,他每天只能睡 2-3 個小時,其他時間都是頭重腳輕,連話都說不清楚。
◎ 圖:123rf
" 我也有試過強迫自己早點入睡,晚上 9 點就開始躺在床上,但腦袋卻額外的興奮,最後只能起來玩手機,餓了就到廚房找東西吃,直到天空亮起白光。" 高邑說,這段時間他工作毫無狀态,在公司幾乎聽不進員工的回話,跟旁邊人說話時也語無倫次。
到了後期,他開始幹嘔,多走動一會兒或是猛地站起來都會引起胃裡一陣翻江倒海。
高邑也嘗試過自救,在社區醫院開了十多副中藥,還沒喝完有次開車回家的路上,高邑眼前一黑,險些釀成大禍,家裡人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催促他去看醫生。
◎ 圖:123rf
高邑去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手術麻醉中心睡眠門診,周少麗主任在詢問了他的病史、睡眠、食欲、心情等情況後,為他安排了檢查,接着做了一個小時的問卷。最後的結論是:睡眠質量差,已經出現中度抑郁和中度焦慮。
新冠康復後,長期被失眠困擾的人群并不少見,去年 4 月一項涉及 50 萬參與者的研究顯示,在新冠大流行期間,人們普遍存在睡眠障礙,每 10 個人中就有 4 個人有睡眠問題;52% 的新冠感染者都出現了睡眠障礙,有些地區的感染者存在睡眠障礙的比例甚至高達 74.8%。最常見的睡眠問題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中斷,作惡夢等。
02
壓力,讓他的失眠愈加嚴重
在睡眠中心就診期間,高邑認識了另外一個病友——小梁,才 30 出頭的年紀,卻已經有了遮不住的白發。高邑與之交談後了解到,他的失眠源于新冠疫情開始初期。
小梁是一名程式員,在一家網絡公司負責產品開發,起初幹得還算開心,但随着新領導的出現,不适應與疲憊的感受将他淹沒,最後他主動找到上級要求離職。
" 我對自己的技術能力還算自信,不相信找不到更好的公司。" 辭職後的小梁并不急于找工作,在過了一段沒有上班壓力的生活後,疫情卻突然爆發," 連續性失眠出現在找工作期間。"小梁本計劃回到職場,四個月過去,投出的簡歷猶如石沉大海沒有一絲回應。
◎ 圖:全景
在巨大的壓力下,小梁開始睡不着了,每天只要一閉眼,大腦就會一條條地閃現當天找工作的情況,日復一日地睡不着覺,讓他的心髒開始不舒服起來,那種瀕死感迫使他叫過兩次救護車。醫生來後,告訴他沒事。
無奈下,他只好在不同的醫院找醫生開藥治療失眠,剛開始吃藥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吃完可以馬上睡着,但副作用也很明顯,就是睡不醒,中途有幾次面試,他困得張嘴說話都費勁,草草收場。
近年來,睡眠障礙的原因,心理因素成為了繞不過去的大山。據中國睡眠研究會的調查,排在前三的失眠原因,是情緒困擾、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
◎ 圖:銳景
治療失眠的第 3 個年頭了,小梁還是沒有找到工作,可時間不等人,他清楚地知道,程式員如果在 35 歲還沒有做出成績,就只能做些邊角料的工作了,再過幾個月他就要 32 歲了,危機感步步緊逼。
不知道是心理壓力過大還是藥物產生了耐藥性,小梁現在吃完藥也睡不着了,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中山三院的麻醉中心睡眠門診正在開展星狀神經節阻滞的療法,他決定過來試試," 最低的想法是讓我睡夠 6 個小時。"
高邑和小梁的再一次碰面是在治療後的一個月,兩人不約而同地戴着有睡眠參數的運動手表,數據顯示,高邑的睡眠時長已經到了 7 個小時,小梁的睡眠時長為 6 個小時且有了 2 個半小時的深睡眠。
兩人看着對方的睡眠表現,高興之情溢于言表,最後說着說着,抹起了眼淚。
● 專家解析 ●
周少麗
中山三院睡眠醫學中心副主任、手術麻醉中心疼痛與睡眠專科主任
病毒感染後出現失眠與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和炎症狀态有關,患者產生的緊張、焦慮、恐懼等因素可造成機體過度覺醒。身體不适、生物節律紊亂、睡眠驅動力下降、抗病毒藥物不良反應等均是影響睡眠質量的原因。
中山三院針對失眠患者首創 "WCC-SOD" 治療計劃:
"W" 指 "Watch",即運動手表監測睡眠。周少麗建議購買帶有睡眠參數的運動手表,每天進行監測;
"C" 指 "Further Consultation",即定期復診;
"C" 指 "CBT-I 療法 ",即認知行為療法。包括睡眠限制、刺激控制、放松訓練、睡眠衛生、認知療法等;
"S" 則為 "SGB 療法 ",指超聲引導下星狀神經節阻滞;
"O" 是 "OZONE 自體血回輸療法 ",即三氧大自血療法;
"D" 則為 "Drug 療法 ",即藥物療法。
通訊員 | 周晉安 劉鑫
39 深呼吸 "患燈片" 欄目,講述患者故事。如果你有得病、求醫的經歷需要講述,可以将其寫成文字發給我們,如能刊發我們将付予稿酬。如有相關患者故事線索提供,也請留言或發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聯系我們。
RECOMMEND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