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國際深海采礦規則拖了十幾年懸而未決 采礦公司準備今年逼宮,歡迎閱讀。
财聯社 3 月 20 日訊(編輯 史正丞)随着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将尋求關鍵礦產的目光投向海底,一場僵持多年的國際立法較量正在面臨 " 破局時刻 "。
作為背景,根據 1982 年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自聯合國下屬國際海底管理局(ISA)的各國大使們,過去十多年來一直在為深海采礦的國際規則進行談判。除去各國領海,ISA 對全球 54% 的海底擁有管轄權,這片區網域蘊含着地球上最大的金屬儲量。
最近一次審議深海采礦法規草案的 ISA 會議本周在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舉行。雖然大會将今年 7 月會議設定為立法截止日期,但根據媒體報道,各方對現行草案還有 " 近 2000 個争議點 ",所以并不能排除 7 月依然談不攏的可能性。
今年給個說法?
面對立法進程看不到頭的僵持,采礦公司決定向 ISA 發起衝鋒。
加拿大礦業初創企業、美股上市公司 The Metals Company 已經宣布,無論深海采礦規則是否頒布,都将在今年 6 月向 ISA 提交許可證申請。這将逼迫 ISA 在缺乏環保細則的情況下審查采礦合同。此例一開,其他礦業公司料将紛紛效仿。
在今年 1 月礦業公司寫給 ISA 的聯名信中,礦業公司們委屈地表示,現在的情況對他們而言非常不公平,要在沒有明确監管框架保障的情況下進行大量投資。
ISA 于 1994 年成立,負責規範國際水網域的海底資源開采,以及确保海洋環境得到保護。該組織的成員國已經向一系列機構發放了勘探合同,在全球超過 130 萬平方公司的海底區網域進行礦產勘探,深度可超過 4000 米。但在 ISA 頒發采礦許可證之前,不能進行開采。
目前有望成為 " 海底開采首礦 " 的區網域位于克拉裡昂 - 克利珀頓斷裂帶,這是位于美國夏威夷和墨西哥之間的廣闊太平洋海底區網域。
(來源:ISA)
在那片海底,有十多億顆金屬結核,或者說土豆大小的金屬塊,經過數百萬年形成,富含生產電動車電池所需的钴、鎳等金屬。
(海底的金屬塊和一條五腳虎,來源:OCEAN EXPLORATION TRUST)
橫亘在采礦許可面前的,不僅僅是環保問題。目前科學家們對深海區網域到底有多少未知物種都不清楚,這也是相關立法的主要堵點。
與此同時,今年的兩次政治更迭,給礦業公司們帶來了更加混沌的信号。
混沌信号
今年 1 月 1 日,來自巴西的海洋學家萊蒂西亞 · 卡瓦略成為國際海底管理局新任秘書長,她在選舉中擊敗了前任秘書長、英國律師邁克爾 · 洛奇。
洛奇曾不顧科學界的反對,推動深海采礦法規的起草,同時因為與礦業公司的密切關系受到審查。在本周的會議上,卡瓦略對與會者表示,她會以中立的管理者身份,致力于 " 透明、包容和基于科學的治理 "。
反對深海采礦的群體認為,卡瓦略的風格可能會導致對采礦法規的更多審議。礦業高管則感嘆,如果不是環保人士從中作梗,談判可能會進展得更快。
另一個颠覆性的衝擊來自于華盛頓——堪稱全球 " 多邊關系破壞者 " 的特朗普上台了。一聽到礦產就兩眼放光的美國總統,已經任命支持海底采礦的高級官員,同時致力于确保關鍵礦產的供應。一些采礦企業,也把 " 捅破窗戶紙 " 的希望寄托在特朗普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沒有批準《海洋法公約》,也不是 ISA 成員國,僅作為觀察員列席 ISA 會議。
The Metals Company 的首席執行官傑拉德 · 巴倫對媒體評論稱,美國新政府是這個行業的重大突破,今年将會是決定一切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