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華為、小米搶灘登陸,AI大模型掀起手機江湖「新戰事」,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今年上半年,一個接一個的大模型發布,企業之間上演了一場 " 百模大戰 "。到了下半年,大模型有些 " 退潮 ",取而代之的是應用端的落地,讓更多的用戶對大模型有了深切的感知,同時也在變革着終端硬體的發展方向。
其中,手機作為感知能力最強的終端設備之一,大模型在端側以及雲側能力的加持,正在推動着其加速體驗上的革新。在之前的文章中,钛媒體 App 曾指出," 未來 AI 一定會成為手機行業的關鍵競争力,大模型與手機系統的深度融合,将會讓手機成為一個新的物種。"
在整個消費電子的下行周期下,融合大模型,既是手機廠商之間的一次 AI 博弈,也是全產業鏈的一次主動求變和 " 自救 "。
華為、小米大模型露出水面,榮耀 OV 躍躍欲試
多年前,AI 就已經應用在手機端。Counterpoint 高級分析師分析師 Ivan Lam 告訴钛媒體 App,AI 是勢不可擋的發展,已經在很多方面滲透到生活了,特别是通過消費類電子,例如我們使用智能手機拍照,手機在處理照片出片的時候,絕大部分手機都已經運用了 AI 算法。
8 月 4 日,華為在開發者大會上發布了 HarmonyOS 4 系統,通過盤古大模型的加持,智慧助手小藝将具備 AI 大模型能力,帶來更智能化的體驗。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 ChatGPT 等第三方 App 安裝的方式,小藝是與系統的深度融合,是在系統層面提供的大模型服務。
钛媒體 App 了解到,基于盤古的自然語言大模型、視覺大模型以及多模态大模型,華為的智慧助手 " 小藝 " 在互動、生產力提升和個性化服務三個方向上增強。
HarmonyOS4 全新小藝
其中,在語音互動的基礎上增加了文字、圖片和文檔等多種形式的互動。看到一張圖片時,除了識别文字之外,還能将圖片裡關于時間等信息點添加到手機的會議提醒中。小藝在看到一篇文章後還能生成内容摘要,以及對一張圖片進行二次創作。
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表示,"AI 大模型技術的發展将會帶來下一代智能終端作業系統的智慧體驗。"
就在華為發布 HarmonyOS 4 系統一周後,小米大模型也浮出水面,其開發的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 MiLM-6B 現身 C-Eval、CMMLU 大模型評測榜單。
信息顯示,小米大模型參數規模為 64 億,在 C-Eva 總榜單排名第 10,在 CMMLU 中文向大模型排名第 1。小米相關負責人稱,小米一直積極布局大模型,已取得一些階段性成績,近期将會同步相關進展。
圖源:雷軍微博
對于大模型,雷軍此前曾表達過自己的觀點," 小米在 AI 領網域已經耕耘多年,有 AI 實驗室、小愛同學、自動駕駛等團隊。對于大模型,我們當然會全力以赴,堅決擁抱。我們正在研發一些有趣的技術和產品,等我們打磨好了,再給大家展示。"
相關信息顯示,今年 4 月,小米正式組建 AI 實驗室大模型團隊,目前擁有人工智能領網域相關研發人員超過 1200 人。
今年一季度的财報電話會議上,小米總裁盧偉冰還表示,會積極擁抱大模型,但不會像 OpenAI 一樣做通用大模型,而是會深度和業務結合協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内部效率。
除了華為、小米外,其它國產廠商,在大模型上也或多或少有動作。在 MWC 2023 上海展會上,榮耀 CEO 趙明就表示,未來将把 AI 大模型引入端側,賦能 YOYO 智慧助手,打造更加個人化、人性化、隐私保護更周全的端側個人模型。并在網絡大模型方面跟互聯網公司進行合作,目前已有接觸。
8 月 12 日,有數碼博主發文稱,OPPO、vivo 也正在搞大模型,但落地會稍微晚一點。至于是像華為、小米那樣自己研發,還是與現有大模型廠商合作,目前還不得而知。
芯片廠商加速," 慢半拍 " 的蘋果也有了新動作
某手機品牌軟體研發人員對钛媒體 App 表示,AI 在手機的應用其實已經很多了,但生成式 AI 将會給手機帶來全新的體驗,這個體驗更接近于用戶長久以來對于 AI 的期待,而不只是 "1+1=2" 式的互動。
為了實現 1+1>2 的效果,除了手機底層系統上的發力,還需要在硬體端進行提升。并且,終端側的應用,也可以進一步打消用戶在隐私上的顧慮。Canalys 研究分析師鍾曉磊告訴钛媒體 App," 大模型運行在手機本地,比起雲端延遲更低,離線運行也可以更好地保護用戶隐私。"
在系統層級,除了華為鴻蒙之外,谷歌也在持續推進。在 I/O 大會上,谷歌發布的新一代大語言模型 PaLM 2 便有四個版本,從小到大分别為壁虎(Gecko)、水獺(Otter)、野牛(Bison)和獨角獸(Unicorn)。其中," 壁虎 " 可以在手機上運行,而且速度足夠快、不聯網也能正常工作。
與此同時,對比過往的 AI 技術,将大模型 " 裝進 " 手機中,對手機的算力、存儲等性能的要求會更高。芯片端,高通、聯發科也都透露了最新的進展。
聯發科稱,下一代旗艦 SoC 天機 9300 将于下半年推出,常規的性能提升之外,還将整合最新的 APU,在手機等終端設備上帶來更強的 AI 能力,類似 ChatGPT 的服務體驗。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高通展示了在終端側運行生成式 AI 模型 Stable Diffusion 的技術演示,和終端側語言 - 視覺模型(LVM)ControlNet 的運行演示,參數量達到 10 億 -15 億,能夠在十幾秒内完成一系列推理。
高通產品管理高級副總裁兼 AI 負責人 Ziad Asghar 指出,今年将能夠支持參數達 100 億的生成式 AI 模型在手機上運行。而這也意味着,運算基本上可以完全在終端上運行,而不用調用雲端的能力,更好地保護用戶隐私。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另外,被外界稱為 " 慢半拍 " 的蘋果,也有了新動向。庫克在業績會上透露,未來幾個月内,蘋果公司用于生成式 AI 的研發支出将進一步增加。钛媒體 App 從蘋果官網查詢到,蘋果關于大語言模型相關的招聘需求就超過了 600 個。
還有消息稱,蘋果已建立了自己的大語言模型框架 "Ajax",并将其應用在地圖、siri 等功能上。得益于在芯片、系統等生态上的優勢,從 iOS,到 A 系列處理器,蘋果在自研體系下,效率會更高。對于隐私的看重,也會加速蘋果在端側性能的提升。
手機江湖 " 新戰事 " 打響
之前,趙明曾指出," 消費電子行業是長周期行業,影響最大的因子從來不是經濟周期,而是創新周期。" 現如今,手機換機周期的增長,大部分的原因便在于創新匮乏上,傳導至整個產業鏈,使得上下遊都經歷了大滑坡。
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來自 Counterpoint 的數據顯示,2023 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年同比下降 8%,環比下降 5%。鍾曉磊對钛媒體 App 表示," 整個行業回暖的節點在一直在延後,今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可能會是持平微跌,回暖可能要等到年底或者說是明年。"
高通、聯發科的财報也給出了同樣的信号。聯發科約 50%收入與手機相關,其二季度合并營收為 981.35 億元新台币,同比下降 37%。手機芯片業務的疲軟,也讓高通第二季度的營收降至 84.51 億美元,同比下滑 23%。其中,手機處理器業務營收 52.6 億美元,同比下降 25%。
AI 大模型的快速發展,被認為是手機行業換代的一個觸點。從雲側到端側的更新,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次全行業對于負增長局面的 " 自救 "。
民生證券曾發布研究報告稱," 小型化 " 和 " 離線化 " 模型出現,邊緣側終端和芯片迭代有望加速。AIGC 内容的拓寬,未來智能終端的人機互動都将重構。輕量化 AI 模型賦能硬體,将帶來產品邏輯的深度變革,智能硬體均有重估值潛力。
對于手機終端廠商,在存量市場保持競争力,AI 大模型上的博弈,是重新構建護城河的一個過程。大模型不是簡單組裝,背後是對廠商技術以及軟體等多能力的考驗。
底層系統上的融合,算法的分配和優化,功耗的控制,對 " 智能 " 的理解差異,這些都會讓廠商在體驗上拉開差距。屆時,手機市場格局也會被重構,能夠更成熟應用大模型的品牌将會占據上風。芯片端的競争亦是如此,AI 能力成為未來争奪客戶的關鍵。
從全行業的角度來看,硬體能力上的提升,使得手機上可以做到大模型的離線應用,性能上的差距,也将引發新一輪的換機潮,繼而推動手機上下遊產業鏈業績的增長,重回正增長的軌道。
正如 Counterpoint 高級分析師分析師 Ivan Lam 對钛媒體 App 說得那樣," 當下 AI 的滲透,最終會成為一個必須具備的智能手機的功能之一。而換機,在理性消費盛行情況下,更多是性能不足的時候才考慮。"
可以預見的是,華為、小米搶灘登陸大模型後,手機江湖的 " 新戰事 " 也将燃起。(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 / 杜志強,編輯 / 鍾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