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失落”的《鱿魚遊戲2》:現象級IP與奈飛的命運糾纏,歡迎閱讀。
時隔三年,全球現象級 IP 回歸,排面拉滿了。
據 FlixPatrol 統計,12 月 26 日上線的《鱿魚遊戲》第二季(下稱《鱿魚遊戲 2》),上線僅一天便在 92 個國家的電視節目排行榜上位居榜首,到第三天(28 日),該劇在 93 個國家中仍穩居第一。
麥當勞、PUMA、Crocs、Vandy The Pink、Kaws 等均與其合作,推出了一系列聯名產品。從聯名套餐,到聯名公仔,再到同款 " 死亡校服 " 和聯名鞋,顯現出《鱿魚遊戲》這一 IP 巨大的商業号召力。
其全球宣發聲勢也十分浩大,從英超比賽看台,到曼谷、巴黎、吉隆坡、澀谷,均出現了大屏廣告。
但熱度超高的同時,該劇的口碑卻在持續下行。
近 60 萬用戶為第一季打出了豆瓣 7.7 分,可截至發稿前,第二季豆瓣評分已跌落至 6.4 分。兩季 IMDB 評分的對比同樣明顯。單集評分裡,第一季第六集最高甚至達到了 9.2 分,但第二季結局因 " 突兀 " 和 " 未完結 ",僅有 6.8 分。
作為承接第一季和第三季完結季的 " 過渡季 ",續集魔咒是否真的難以打破?這三年,頂級 IP 又是如何與奈飛互相改寫彼此的命運?
更壕的《鱿魚遊戲 2》:難看不誤吸金
以 2140 萬美元投資,撬動近 9 億美元價值,《鱿魚遊戲》第一季曾創下連續 23 周霸榜奈飛非英語劇集周榜前十的輝煌紀錄,累積觀看量超 2.65 億,是全平台觀看量最高的劇,成為奈飛史上最有價值的流媒體電視劇。
各大獎項也坐不住了,紛紛向頂流抛來橄榄枝,金球獎給出提名,艾美獎給出最佳男主、最佳導演等多個獎項。《鱿魚遊戲 2》雖然尚未正式開播,但是已經出現在第 82 屆金球獎最佳劇情類劇集提名中。
戰績如此輝煌,《鱿魚遊戲 2》的全面大更新并不令人意外。第二季制作費用為 1000 億韓元 , 約合人民币 5 億元,網羅了一大堆當紅藝人,主角全部回歸,配角中偶像明星數不勝數,有樸珪瑛、任時完、樸成焄、姜河那、曹柔理、李陣郁等,幾乎均有大熱作品在手,Bigbang 組合成員 TOP 崔勝铉在裡面扮演了一位說唱歌手。
第二季第一關仍是 " 一二三木頭人 ",第二關、第三關設計了新的遊戲。除了繼承第一季對貧富差距、階級矛盾的批判,第二季嘗試在" 時代性 " 和 " 當下性 " 方面進行新的突破。
新參加遊戲的選手中,導演黃東赫特意加入了加密币的博主,以及因投資加密币而破產的年輕人,他表示這一設計對應着韓國失業率升高且越發年輕化的社會現實。代表着酷兒群體的 " 賢珠 " 這一人物,是一名做了變形手術的前特種兵中士,在劇中展現出了英勇和善良等品質。
劇中還用了很大篇幅呈現決定遊戲是否繼續的 " 投票 " 環節,意在重新思考民主制度。這一環節,最終導向了越來越嚴重的撕裂,以及殺戮流血。
幾乎所有批評《鱿魚遊戲 2》的聲音,都指出了" 拖拉注水 " 的問題。為了突破創新,細節鋪墊、剖析人物内心的感情戲和投票環節占比不少,代表着主流價值觀的主角竭力終結這場遊戲的訴求,與觀眾觀看遊戲血腥獵奇場面的意願產生了矛盾。
而大逃殺生存遊戲的本質、收視邏輯決定了它必須要 " 快 ",在快慢之間拉扯,這讓第二季丢掉了第一季全球大爆最明顯的優勢:兒童遊戲簡潔明了,節奏足夠快而抓人。很多觀眾并不關心深度探讨,在沒進入遊戲的前兩集便已失去耐心。結尾的起義意料之中地慘敗了,戛然而止,為第三季鋪墊,使得這一季觀感更加 " 不爽 "。
另外,李政宰所扮演的主角成奇勳也明顯地更不讨喜而是更煩人了。作為上一屆踏着 455 名選手屍體活下來的唯一赢家,帶着已有經驗 " 開挂 " 再上島,(由于推動情節需要、忽略了人性和邏輯)懷着試圖拯救所有人的 " 聖父情結 ",但無論是招兵買馬的對抗計劃、登上遊戲時攜帶的定位器、最後的槍戰都十分 " 草台班子 ",缺乏對敵偵查、對 " 内鬼 " 的洞悉,這讓《鱿魚遊戲 2》被诟病為 " 抗日神劇 "。
這一設定也嚴重浪費了影帝的演技:他幾乎全程都只有一個緊皺眉頭的便秘糾結表情,和另一位影帝 001 号李秉憲的對手戲則有一定的賣腐成分。
但需要指出的是:難看與否,都并不耽誤 IP 吸金。奈飛推出了《鱿魚遊戲》同名綜藝,本月推出官方手遊《Squid Game: Unleashed》,試圖與第二季形成 " 劇遊聯動 ",據點點數據統計、手遊次日衝上 93 個區網域市場 iOS 遊戲免費榜 TOP10(登頂 24 個區網域市場),并在紐約推出了《鱿魚遊戲》線下體驗,目前已開放售票。IP 做大做強之路,仍在繼續。
被 " 奈飛化 " 的韓國影視,被 " 鱿魚遊戲化 " 的奈飛
回顧從第一季播出到第二季播出的這三年,無論是韓國影視工業,還是奈飛平台,都發生了不少變化。
本土市場有限,在 " 文化立國 " 的戰略下,韓國影視從業者從一開始便注重國際化輸出,将好萊塢類型創作與本土文化特色進行嫁接,近年來不斷證明着自身在内容 " 國際化 " 和 " 本土化落地 " 的優勢。
作為全球化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鱿魚遊戲效應 " 讓奈飛看到了 " 韓國代工 " 的重要性。随着第一季熱播,奈飛全球新增付費用戶達到 438 萬,跟上一年同期數據相比翻了一番。正是以此為節點,奈飛不斷加碼在韓國影視工業上遊的布局。
奈飛 2023 年宣布,計劃在未來 4 年内向韓國投資 25 億美元,以制作劇集、電影及其他電視節目。此次投資相當于奈飛 2015 年進入韓國市場以來在韓投資的兩倍。
其在亞洲市場的加碼仍将繼續,奈飛 Q3 财報顯示,三季度的北美的付費用戶增長遜于預期。亞太地區的付費用戶淨增長數量同比增長 21%、營收增長 19%,亞太依然是奈飛用戶和收入增幅最大的市場。
一方面,從《王國》到《鱿魚遊戲》,再從《黑暗榮耀》到《現在撥打的電話》,奈飛逐漸摸索出了韓劇爆款方法論,疊加韓國影視從業者多年來對類型片的熟練掌握、工業化水準,現象級爆款得到批量復制,借助 OTT 平台的文化輸出,韓國影視工業全球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流媒體巨頭的 " 入侵 ",也逐漸侵蝕着本土創造力,韓國影視工業日漸淪為奈飛代工廠。
去年,KBS 電視台宣布因收視率慘淡暫時停播 2023 年水木劇,韓國 tvN 電視台也宣布因财務和廣告原因停播水木劇。
導演尹濟均在接受采訪時層表示,韓國電影正面臨系統性危機," 從今年開始,直到現在,韓國裡面投資電影的投資者們幾乎已經沒有了,這就是現實 "。去年韓國本土電影在票房榜上減少曾引發熱議。擁有巨額預算的奈飛搶走了最頂級的演員和創作者,如李政宰片酬從《鱿魚遊戲》第 1 季的 3 億韓元漲到 10 億韓元(約 500 萬人民币)。而大量流水線工業產品的復制,也在某種程度上損耗着創作者們的創造力。
正如同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 的規律,《鱿魚遊戲》也讓奈飛充分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看到了奇觀化、高概念、大尺度、快節奏的生存挑戰,在吸引注意力方面有多香。最典型的案例便是,一系列奈飛自制綜藝均充分 " 鱿魚遊戲化 " 了。
從引入海島求生機制的戀綜《單身即地獄》,引入 " 全女 " 元素的海島生存節目《海妖的呼喚》,到健身競技節目《體能之巅》,網紅比拼的 "18 禁 " 節目《激贊網紅》,《黑白廚師》引入階級戰争概念、讓 " 民間高手 " 與米其林大廚比拼,幾乎多檔爆款綜藝均能看到 " 鱿魚遊戲 " 的影子,主打短平快且狠,每關淘汰半數,區别只是被淘汰了不會死去。
上述綜藝的影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傳導到國内,《這是我的島》《島嶼少年》等一批 " 島綜 " 出現,芒果《逃出讨厭島》引發熱議,無限流生存綜藝《十天之後回到現實》被評為有《鱿魚遊戲》和《彌留之國的愛麗絲》的影子。可以确定的是,在被劃定的界限内,誰能有更大的尺度和話題度,就更有出圈的可能。
在短視頻時代,這或許是流媒體平台最靠譜的生存之道:上制作更快、能夠标準化復制、更重口味的預制菜,而 " 慢下來 " 才能擁有的細膩和深度,并不在考慮範圍内。
但當觀眾的阈值不斷提高,口味被養得越來越重,看到很多内容都沒有新鮮感、刺激感的時候,又該上什麼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