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李一舟AI課程下架,知識付費緣何走向“割韭菜”怪圈?,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鏡像娛樂
利用萬千粉絲和巨大流量登上風口浪尖的網紅李一舟,在被 " 割韭菜 " 和侵權的聲讨中翻車。近日,從 " 李一舟 199 元的 AI 課程賣了 5000 萬 " 的衝上熱搜,到其 AI 課程被全面下架,僅僅花了兩天時間。
此前,李一舟的 AI 課程就因廣告過多、課程質量低等備受争議,引發了學員要求維權退款、助教解散群聊等風波;又因上升到法律層面的侵權争端,被眾多開發者和平台要求賠償與道歉。
2 月 22 日,李一舟用于售賣 AI 課程的微信小程式 " 一舟一課 ",因違反《即時通信工具公眾信息服務發展暫時規定》已暫停服務,标價 199 元的 AI 課程已經下架。其個人視頻号也被禁止關注。
李一舟憑什麼賺到錢 ?
199 元的 AI 課程賣了 5000 萬,李一舟對商業策略和營銷邏輯的洞察與實踐無疑是成功的,在進駐 AI 領網域之前,他就靠着打造人設、制造争議話題和販賣認知賺取大量流量,成為抖音有着百萬粉絲基礎的網紅。
李一舟的抖音介紹寫着:清華大學博士、三家互聯網公司創始人、融資數千萬、職業經理人、擅長解決 AI 人工智能、商業模式、知識 IP 和流量問題。
其中每一個标籤都足夠有吸引力,但深究便會發現,人設也許沒有那麼站得住腳。李一舟是清華博士不假,但是與人工智能八杆子打不着的工業設計類專業,屬于清華美院,本碩均就讀于湖南大學。
起初李一舟分享商業知識為視頻内容,由于閱聽人較為狹窄漲粉量有限。直到 2021 年 2 月,他的短視頻《35 歲以後,有多少朋友和我感觸是一樣的?》因中年危機的感悟引發了廣泛共鳴和讨論,視頻大爆,成功躍升為幾十萬粉絲的網紅。
随後他把握住了 " 販賣認知 " 的流量密碼,例如 " 人生經驗财富密碼 "" 普通人逆襲 "" 流量思維 " 這些話題,精準錨定廣大閱聽人的心理需求,開始賣課變現。從月銷幾百萬的 " 普通人翻身 " 課程,到 " 每個人的人工智能課 " 吸金無數。
李一舟是懂流量的,也很敏銳地覺察到 AI 領網域發展下技術焦慮的情緒,無數普通打工人陷入被取代的擔心和對抓住致富機遇的渴望,買課似乎帶來了解決焦慮的一線希望。
" 割韭菜‘’與侵權的多重聲讨
憑借近乎完美的人設和粉絲基礎,李一舟的視頻閱聽人是龐大的。他的營銷手段還包括通過視頻裡對學習 AI 能賺到錢的宣傳,将話題引向賣課。以及直播間 " 只有不到 10 個名額 " 這種慣用的營銷話術,精準把握消費者的心理。
199 元的課程或許只是消費的門檻價格。" 每個人的人工智能課 " 共有 39 節,時長加起來不到四小時,大部分内容在公開平台上都能找到,只是一些淺顯的再加工。而李一舟的付費產品不局限如此,從引導消費者更新 1980 元的高階課,到通過 " 一舟智能 " 平台裡對 " 算力 " 消耗的付費和充值會員的要求,付費套路環環相扣。
2 月 16 日,随着 OpenAI 上線了首個視頻生成模型 Sora,帶來了 AI 領網域又一場震撼的技術變革。盡管官方表示 Sora 只有有限的創作者有訪問權限,有一批人卻已經打着 " 用 AI 教你賺錢 " 的名頭,靠 Sora 賣課和咨詢變現。随後一張的梗圖在網絡上廣泛流傳,李一舟與 OPenAI 的創始人被網友戲稱 " 中美兩大 AI 巨頭 "。
火是火了,靠流量上位也往往也容易被流量反噬。李一舟的套路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 AI 課程其實就是智商稅。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學員表示 " 購買了 199 元的課程,幾乎沒有有用的東西 ",還有學員說 " 我在學習群發表觀點,立刻被拉黑踢出群。"
輿論持續發酵,對于他站不住腳的人設、賣課營銷話術和付費套路明顯 " 割韭菜 " 的攻擊開始占據主導。
在網絡上流傳的一張課程群截圖,有學員對此表示不滿時,課程助教甚至說 " 如果不想聽,可以解散群 "。對此,李一舟在之後的聲明中表示 " 事件被誤解和誇大了 ",始終沒有正面回應争議。沒過多久,李一舟以及其他幾位網紅的課程最終被下架。
據界面新聞報道," 一舟智能 " 上未經開發者和網站允許就擅自發布的模型,已經涉及侵權的法律問題。多位開發者與 SD 生态網站 Liblibai 已經發布聲明,要求李一舟方停止侵權,及時與公司及原創作者協商賠償事宜,并就侵權行為在公共媒體平台及自媒體平台進行道歉。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遊雲庭表示," 未經授權被第三方商用的行為涉及到違約,上傳模型的用戶和網站方可以追究違約責任。如果是盜用或破解技術措施後使用第三方模型的,則向用戶提供盜用接口服務者涉嫌不正當競争。"
技術變革下的 " 販賣焦慮 "
争議之下,映射出的是 AI 技術給世界帶來巨大颠覆的同時,落在每個普通人身上的焦慮與恐慌。李一舟不止一個,各種賣課營銷套路一直助長着知識付費行業亂象。把握用戶心理與追逐熱點帶來的流量,凌駕于真正的内容創作之上,而新興的 AI 領網域更是重災區。
随着 Sora 的橫空出世,一些敏銳捕捉到商業新機的人開始急着賺錢,盡管還未開啟公測,一大批 Sora 的培訓課程和咨詢湧現。在微信、小紅書、抖音等平台,出現若幹個 Sora 相關的付費教程,并且能創造上萬的銷售量。
從元宇宙、區塊鏈到 ChatGPT、Sora,每當新技術出現,都會有人抓住風口盈利變現,除了賣課還有咨詢付費等服務,互聯網内容生產的追逐熱點制造焦慮,讓這些課程與機構攫取了更豐厚的流量和利潤。
但無論技術如何更迭,賣課營銷的話術不過是換換概念,依舊是類似 " 不學 AI,賺錢的就是别人 " 這種制造技術焦慮和鼓吹财富自由的老套路。
為應對 AI 變革的知識付費本無罪,但若利用信息差與誇大營銷造成只有 " 付費 " 而沒有 " 知識 ",流量至上與販賣焦慮淹沒了真正有價值的知識,無疑是當今時代亟需解決的問題。
不僅需要更完善的法律規範與風險監管機制來保障,更重要的是身處時代焦慮的人們,應當審慎思考與積極行動,看到對于 AI 的普及與應用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在流量裹挾下相信所謂的 " 幾周學會新技術 " 和 " 财富自由 " 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