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馬麗哭訴她與沈騰的家人被長年網暴,病态嗑CP害了誰?,歡迎閱讀。
電影《水餃皇後》正在熱映,并保持五一檔新片票房首位。5 月 3 日,劇組在與長沙站的觀眾互動時,主演馬麗突然情緒崩潰,流着淚講述自己和丈夫、沈騰與妻子這兩家人遭受了長達 10 年的網暴,以至于她和沈騰都不敢與各自家人公開出行。
馬麗說,這些年從《夏洛特煩惱》開始,有很多 " 特殊的一些人群 ",會傷害到沈騰的家人和她的家人," 我們甚至都不可以和家人公開地一起出去遊玩。我們也是正常的夫妻,我們不可以公開露面,(因為)會遭到謾罵。我覺得我們的家人所遭受到的網暴,這 10 年來,他們承受了太大太大的壓力了。"
馬麗當眾向自己的老公和沈騰的太太表示感謝,因為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她和沈騰不可能完成這麼多部合作的作品。
馬麗同時懇請大家:" 喜歡我們的作品就好,不要去幹涉我們的生活,我們真的壓力很大。因為我覺得那樣的心态是不對的,我們要給彼此一個創作的空間。如果再那樣網暴我們的家人,我們是會出來保護他們的。我也會崩潰,我覺得最壞的影響可能就是我們就不再合作了,因為我不想那樣的聲音傷害到我們彼此的家人。"
馬麗的這番哭訴一度衝上熱搜第一,直指近年來愈演愈烈的病态嗑 CP 現象。
"CP" 原指搭檔、組合。一些影視作品中的角色組合,因為映射了美好的情感關系,受到觀眾喜愛,這本無可厚非,也是人之常情。但近年來,随着網絡社交占據越來越人的生活空間,嗑 CP 之風日漸盛行。部分網友甚至将虛拟作品中的情感關系強行投射到演員的真實人生,不僅模糊了藝術與生活的邊界,還演變為對相關藝人及其家人的暴力。
事實上,病态 " 嗑 CP" 現象實為是當下娛樂工業中值得警惕的傾向。當觀眾對于角色 CP 寄予美好期待,在資本與流量驅動的娛樂產業,便會有一套流水線式的操作加劇 " 造夢陷阱 ",刻意通過剪輯、花絮、營銷炒作 CP 的暧昧感,以 " 眼神拉絲 "" 同框即撒糖 " 甚至偽造互動細節等手段,利用觀眾的代入感收割流量。
比如,如今一部現偶、古偶上線,劇方 " 營業 " 已是營銷的常規操作,通過 " 掃樓 "、直播、上綜藝等,有意無意制造明星互動的 " 糖點 ",并通過社交平台斷章取義制造話題,導致觀眾陷入 " 集體幻覺 ",誤以為角色情感真實存在,進而将觀眾對美好關系的想象轉化為消費行為。
而社交平台通過算法推薦 CP 相關内容、開設 CP 超話等方式,進一步 " 固粉 ",強化角色 CP、模糊現實與作品的邊界,甚至刻意制造話題熱度,縱容隐私洩露、惡意 P 圖、散布謠言等行為的滋生。
正是在娛樂工業化的資本推手和平台算法的流量助推下,部分極端 CP 粉由此誕生。他們不僅用角色濾鏡代入演員真實人生,更試圖以虛拟關系綁架藝人,在線下追私、扒隐私後,因藝人現實中的婚戀與預期不符,轉而網暴相關人士及其配偶。此次馬麗選擇直接發聲,可見已對此類惡性行為不勝其擾。
殊不知,病态 " 嗑 CP" 傷害的絕不僅限于相關藝人。随着平台算法通過 " 協同過濾 " 使觀眾陷入信息繭房、困于數據囚籠與認知窄化,一個普通網民的社交主頁會漸漸被大量 CP 二創、绯聞推測充斥。于是,虛拟與現實的界限被徹底混淆,他或她不再關心相關作品質量,而是沉迷于 " 摳糖 ",尋找所謂戀愛證據,自己則淪為 " 工業糖精 " 的成瘾者、" 娛樂至死 " 的施暴者與受害人。
當馬麗口中的 " 一些特殊人群 " 在深夜反復刷新 CP 話題時,或許該停下來自問:究竟是資本編程了他們的偏激欲望,還是自己選擇了這場狂歡?明星不是紙片人,他們的生活不應成為大眾的情感輿論場、娛樂狂歡場。
須知,病态嗑 CP 的本質,是互聯網社交時代被技術異化、資本操控、泛娛樂化 " 共謀 " 的精神症候。當個體在娛樂至死氛圍中失去構建真實關系的能力,當資本利用人性弱點轉化為盈利工具,當算法不斷喂養人性中的陰暗需求——我們或許都該警惕:那個在螢幕前為虛拟愛情流淚的自己,能否明晰現實生活與虛拟空間的邊界?
娛樂工業流水線的糖,永遠無法治愈現實情感的貧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