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昔日爛片《小時代》,今天竟成預言家,歡迎閱讀。
爛,被罵,然後被遺忘,這是一部爛片正常的生命軌迹。
大多數爛片都是易耗品,不過三五個月,就會在數字叢林的黑暗底層悄然降解。
偶有《逐夢演藝圈》之類爛得格外出塵脫俗的,還能留下一個名字供後人戳戳點點,但内容早已無人知曉。
唯有《小時代》,命硬得非比尋常,一直被咒罵,從未被遺忘。
不僅不被遺忘,反而還被發揚光大。一個中文互聯網住民,有可能沒看過《小時代》,但絕無可能沒見識過《小時代》的 meme。
這兩年,《小時代》的口碑甚至有了逆轉的趨勢,因為這部曾經魔幻的電影一次又一次照進更加魔幻的現實。
有人說,《小時代》之所以不被理解,是因為它就像《黑鏡》,超前了那個時代太多。那麼在它上映的第十個年頭,是時候重新評價了嗎?
1
活着的《小時代》
很少有一部電影,能像《小時代》一樣,既生機勃勃,又烏七八糟。
很遺憾,作為一部電影來看,《小時代》在今天依舊很糟糕。
而且是越來越糟,從第一部到第四部,故事與鏡頭越來越不耐煩,就像郭敬明虎頭蛇尾的每一本小說。
這是連夜重刷四部《小時代》後,我得到的結論。
當年被批評的主要問題并沒有因時間濾鏡而變得柔和,不論從劇作還是電影表現技法來說,這都是一套稚嫩且任性的作品。
但跳出電影,單從賽博文化的角度來說,《小時代》的江湖地位堪比《甄嬛傳》與《武林客棧》。
《小時代》早已被砌進了 21 世紀流行文化史的詞匯大廈,好比 " 賤人就是矯情 ",喜歡的,不喜歡的,誰也躲不開它。
當年摘抄的 QQ 籤名,搞不好就來自那裡:
" 沒有人能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正年輕着。"
" 沒有物質的愛情就像一盤沙,都不用風吹,走兩步就都散了。"
姐妹花吵架的名場面,更是無數 " 賽博成語 " 的出典。
最近抖音評論區常見的 " 林蕭你。。",就來自《小時代 4》,完整版是 " 林蕭你現在罵人可真夠高級的啊?沒點歹毒的智商還真聽不懂 ",現在專門用來形容某些人很會陰陽怪氣。
每年 8 月 18 日,網友還會給顧裡過生日。
看過原作的都知道,這憋得不是什麼好活兒。
顧裡是《小時代》4 位主角之一,聰明理智且富有,一手罩着 3 個閨蜜——楊幂飾演的平凡女孩林蕭、貧窮但美貌的藝術生南湘,和大大咧咧的女漢子唐宛如。
但在她精心準備的生日宴上,幾位閨蜜卻驟然發難,壽星顧裡先是被紅酒潑頭,接着被玫瑰花打臉,最後得知父親死訊,一個晚上,接連失去親情愛情和友情。
這一場世紀之戰撕得别開生面,一圓桌人仿佛擊鼓傳花,誰來勸架,誰就下一個挨罵。
因為太經典,所以永難忘。現實裡每到這一天,網友都會轉發顧裡的生日邀請函,并祝大家 " 發爛發臭 "。
這特殊的祝詞來自顧裡的閨蜜南湘,她的原話是:" 今天我們大家之所以歡聚在這裡,是為我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顧裡,慶祝她的生日 …… 所以今天,我要敬我的好姐妹,感謝她,分享我的悲慘人生。我也發自内心地祝願她,從此以後,和我的人生一樣,開始發爛、發臭!"
内娛少有的刻薄與狗血,構成一個個女性地獄笑話,這是《小時代》對整個中文互聯網梗界的特殊貢獻。
十年後的今天,你依然能真切地感覺到《小時代》在活着。
點開優酷,有人在結伴重溫,打開豆瓣電影,還能看到當天新鮮出爐的打分。
B 站鬼畜區,2023 年模仿《小時代》的搞笑配音,仍然能有大幾百萬的播放量。
甚至很多人說,就是因為《小時代》,長大後才來到上海。
沒有人公開承認自己喜歡《小時代》,但《小時代》依舊流行在這個時代。
2
" 小震撼 "
這兩年,《小時代》甚至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架勢。
倒也不是我軍太優秀,只是同行不給力。
一個不太冷的知識:十年來,《小時代》始終蟬聯暑期檔青春類電影票房冠軍,直到今年《熱烈》打破紀錄。
不論是青春品類,還是時尚品類,能與《小時代》一較高下的選手都屈指可數。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小時代》确實是超越時代的。
單論物質之浮華,它就難逢敵手。
早在 2013 年,它就用上了 8000 件高級時裝。林蕭身上的高定裙子,一條售價 45 萬,就連拍碎在顧裡臉上的玫瑰,都是當年售價 1314 元的 roseonly。
據 B 站 up 主 @天美意制鞋廠統計,電影中僅時代姐妹花上腳的鞋子就有 126 雙,每一雙都是行走的鈔票。
戲劇導演陳士争曾銳評,整部電影 " 就像植入式商業廣告 "。
只不過嵌入其中的是彼時大多少年從未聽說過的品牌,它們将在未來十年占領中國每一條頂級商業街道。
同時期的《辣媽正傳》裡,作為時尚編輯的孫俪穿得還是明黃配亮粉的多巴胺配色。
即使十年過去,提起時裝電影,《小時代》還是那個總被拿出來誇的别人家的小孩。
而精神上,《小時代》更是給了中國年輕人一些小小的消費主義震撼。
富二代顧裡,身上一水的奢侈品,家裡的衣帽間如同走秀 T 台。買東西必去恒隆廣場,就連吃個西紅柿,也要是久光百貨的進口番茄。
包包不叫包包,叫 Fendi 的包包,西裝不叫西裝,是 Armani 的西裝。護膚的磨砂膏加了碎鑽,每一件随身物品後面必然跟着一長串價格。
當年老成些的觀眾都笑話,哪有這樣的人啊,郭敬明一個初見繁華的小城青年,怕不是以為皇後娘娘天天在後宮烙餅卷大蔥。
而對我身邊的男同學而言,這是他們第一次知道,阿迪、耐克天外有天。從此數着壓歲錢孜孜以求的,變成了 Burberry 一千多一件的 Polo 衫。
接下來的十年,更是打臉的十年,一次次消費事件證明,現實遠比《小時代》中的消費主義更魔幻。
眼瞅着 AJ 賣成了股票,髒髒包興起又衰落,衣着時尚的女孩可以在奢侈品店與貴賓室 " 騙吃騙喝 " 零成本生活 ……
去年上海鬧疫情那段日子,不少人跑去給十年前的《小時代》道歉。
不光道歉,還摸到《小時代》的豆瓣頁面悄悄打高分。因為這波道歉潮,常年徘徊在 4 分檔的《小時代》竟然升到了 5 分區。
因為大家發現,《小時代》" 竟然有點子現實主義在身上 "。
核酸檢測點,仿佛顧裡附身的精致滬上青年紛紛顯形,别人趿拉着拖鞋就出門了,他們西裝革履、妝發俱全。别人挂在門上的取菜袋是塑料袋,他們的菜籃是 LV 的包裝袋。
這邊廂有人早起 5 點搶不上菜,那邊廂奢侈品店還能給 VIP 客戶配送愛心點心。
《小時代》終于照進了現實,十年前,是它第一次把奢侈品的存在如此赤裸地擺在年輕人面前,與上海、成功和愛情綁定在一起。
我們大受震撼,此後逐漸習慣。
甚至就連影視劇裡,道德都與金錢開始劃等号。
小時候老師告訴我們判斷一個人的善惡有很多标準,而《小時代》告訴我們唯一的美德就是金錢。
從前,有錢并不是什麼優勢,在青春偶像劇裡,富有甚至是減分項。富人經常被塑造得傲慢無禮,而窮人則勤勞善良。
但在《小時代》中,美德只屬于富人。因為富有,顧裡擁有聰慧、大度、堅強,因為貧窮,南湘永遠自卑、嫉妒、算計。
于是《小時代》後,富有漸漸成為影視劇中的第一等美德,正所謂 " 有錢的人才有青春 ",窮人只配陰暗爬行,就連光風霁月的仙俠劇都不能豁免。
3
隐秘的觀眾
為什麼一部早被蓋棺定論的爛片,能夠形成如此持久而廣泛的文化影響?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直到我仔細研究了它的票房成績。
盡管講的是奢靡浮華的魔都故事,《小時代》卻在三四線城市擁有最多的觀影人次。
《小時代 3》,三線及以下城市票房占比 40.7%,《小時代 4》,三線及以下城市票房占比 49.4%,這些城市票價更低,盡管總票房占比未過半,觀影人次卻要高于一二線城市。
貓眼專業版:《小時代 4》2015 年 7 月 18 日各線城市票房
而這些三四線城市的觀眾,明顯不會是社媒中擁有最大聲量的群體。
他們中,影評人與媒體人的含量更少,那些一線城市高高在上的評論,對他們也毫不重要。
他們是隐秘的觀眾,隐秘地觀看、隐秘地喜歡、隐秘地被改變。
這兩天圍觀西安熱鬧的時候,一則十年前的微博考古引起了我的注意。
發帖人是王俊凱,時間是 2013 年 8 月,那時,TFBOYS 剛出道十幾天,三人趁着暑假相約去看了《小時代》。看完電影,時年 13 歲的王俊凱的評論是,顧裡生日會上四姐妹吵架的情節把他看哭了,但他相信:
" 我們以後就算再怎麼像電影裡吵架也會很要好吧!"
真是一對奇妙的互文,如今成為消費主義代言人的少年們,曾經也是如此喜愛與向往《小時代》。
他們沒有談論劇情邏輯,更不關心鏡頭語言,一切停留在最表層的理解,而這,就足夠了。
手持話筒的大城市人,總是下意識地忽略隐秘觀眾的存在。
于是我們費解,《消失的她》為何能狂斬 35 億票房,而費力宣傳的《封神》還掙扎在 20 億之下。
同理是《八角籠》,是《孤注一擲》,那些早被影評人宣判 " 不太行 " 的片子,總是能出人意料地用票房說話。
而《小時代》正是屬于隐秘的觀眾的,喜歡它的和咒罵它的人群,就像抖音與快手,遠遠分割在兩個平行世界。
那個故事,在大城市人看來或許有些虛幻浮誇,但對于小城青年來說,卻是經濟高速發展期投下的一道倩影。
繼上世紀之後,上海灘再次成了金錢的化身、野心家的樂園。它如圖騰般勾引着小城青年,挑逗他們的雄心。
從此,貧瘠中對于富有的幻想有了具體的形象,它就是《小時代》的模樣。
站在十年的遠端回看,《小時代》依舊是部不合格的電影,但它作為消費主義時代的急先鋒,又如此像是個大預言家。
盡管消費主義與拜金主義令人厭倦,但不可否認,《小時代》也提示着那個時代曾經多麼充滿希望。
它讓每個人都敢于渴望消費,而消費就是普通人最平凡的雄心。
稀裡糊塗地,我們就跌跌撞撞滾進了它所描繪的那片紙醉金迷。
但下一個十年,《小時代》還會繼續火下去嗎?這很難說。
那個狂飙突進的時代已經永遠留在過去,而未來誰也不曾經歷。
當一切充滿希望時,我們是不介意佯做疼痛的,青春可以盡情揮霍在肆意妄為與歇斯底裡。
而當真正的疼痛到來時,沒有人想在逃避現實的烏托邦裡再痛苦一回。
今天的我,只想到點就下班,去有風的地方,讓愛更美味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