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小米15發布會,我最期待的反而是畫餅的AI,歡迎閱讀。
文 | 藍媒匯,作者 | 陶然,編輯 | 魏曉
狂飙一整年的小米,可能也到了該回歸 " 平常 " 的時候了。
小米 15 系列暨小米澎湃 OS 2 新品發布會昨天深夜結束,時長三個半小時的内容裡,塞進了大量看點:
閉關一年的手機部副總裁金凡帶着澎湃 OS 2.0 高調出關
依舊小屏旗艦的小米 15 系列加量也加價(最低配置 12GB+256GB 起售價 4499 元)
地表最快四門車 SU7 Ultra 量產版實車亮相但價格同樣震撼(81.49 萬)
總之,幹貨滿滿。
但,除去最後 SU7 Ultra 的實車炸場,這場發布會對比以往總覺得少了一些 " 爽點 ",或許是因為小米不再一味的拼參數,或許是旗艦機的成本也終于是壓不住。
發布會的主題被定為 " 新起點 ",經歷小米 14 和 SU7 兩波銷量和口碑雙豐收之後,小米的品牌力肉眼可見地再上一個了台階。
只是,這個更高的新起點,同樣意味着尋求突破和增長,會變得更困難。
當然,從現象級的狂飙回歸穩定且持續的增長,并不是一件壞事。
短板補上了
在小屏旗艦這個細分賽道内,小米 15 依然是安卓标杆,唯一對手是 iPhone,新入局的 vivo X200 Pro mini 和傳聞明年登場的 OPPO Find X 系列 mini 版本具備挑戰者潛質,但沒有迹象表明會是個大威脅。
畢竟,對于機身手感、相機 Deco 位置等等細節的把握,小米已經在過去兩代的成功中總結出不少方法論,而友商似乎更像是看到安卓小屏市場被小米穩拿後,才想進來試着分一杯羹。
去年雙十一,小米 14 最終拿下了京東和拼多多 4000-6000 價格段銷量及銷售額雙料冠軍、抖音國產手機銷量及銷售額雙料冠軍,和天貓國產手機的銷量冠軍。
在官方海報中,被概括為了 " 四大平台 國產冠軍 "。
結合開售五分鍾銷量猛增至上代(小米 13)首銷總量 6 倍、雙機型(标準版+Pro 版)激活量破百萬(Pro 版本翻倍,标準版據稱遠不止百萬規模)等數據,不難看出小米 13 系列打下的口碑基礎,疊加小米 14 同規格下配置更新卻降價的種種利好,讓小米 14 系列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
這種成功對後面新換代的機型來說,都是一堵不矮的牆,小米 15 需要翻過去、需要更成功。
有一個點是很好翻的,是小米 14 系列的短板:系統。
澎湃 OS 1.0 和小米 14 一并發布後,金凡幾乎 " 實錘 " 了内鬼:無他,這麼好的機子,怎麼系統做的這麼拉,系統流暢度、動畫效果對比友商 OS 略顯不足,使用中還偶爾會冒出一些可大可小的 bug。
當大家都是長板的時候,孤零零的這一個短板,就會被無限次審視。
金凡也在昨晚這場發布會上繞彎解釋了一下澎湃 OS 1.0 到底怎麼了:"OS 1 多設備統一融合的架構,是過去幾年完成的最重要的基建。"
對于小米人車家戰略來說,這是地基,是 " 車同軌 " 的部分。
" 當然也确實有憾,有很多規劃中的技術改進、產品改進還有沒有完成。"
而這些問題,在随小米 15 新發布的澎湃 OS 2.0 上,都解決了:連續啟動應用響應時延降低 45.7%、通知啟動應用時延降低 54.9%。
一句話總結就是:不卡了——整體流暢性提高了大約 50%,從落後友商幹到了領先友商。
搭配新的動畫特效、動态桌面等功能,系統不會成為這代數字旗艦的 " 勸退理由 " 了。
比 14 更好,比 " 驚豔 " 稍遜
第二個點,則來自今年牙膏擠爆的芯片供應商,高通:骁龍 8 至尊版,确實有點強。
這是小米一貫擅長的參數環節,采用台積電第二代 3nm 制程的骁龍 8 至尊版比上一代產品 8 Gen3,CPU 的單核及多核性能均提升 45%,超越蘋果 A18 Pro,功耗反而降低了 52%;GPU 性能比上一代提升 44%,功耗也降低了 46%。
這種 " 降本增效 " 的性能更新會直觀地體現在日常使用中:應用多開更穩定,打遊戲更流暢,同樣強度的使用體驗更新,耗電量還會顯著降低。
至于和徕卡合作的影像部分,客觀上只能說是常規更新,值得提的一項是 Pro 版本用上了 14 Ultra 同款的 IMX858 長焦傳感器,對應 120mm 潛望長焦鏡頭。
但反過來說,這就相當于是劇透了明年一季度的 15 Ultra 大概率會在長焦鏡頭這塊掏出新東西。這也是小米中杯目前的尴尬之處:它是大屏旗艦,可螢幕尺寸與 Ultra 相同,影像能力和标準版相比有更新,但并不如 Pro 版和 Ultra 版之間的差距這麼明顯,各方面都位處中間地帶有些上不去下不來。
14 系列标準版和 Pro 版巨大的銷量,證明了用戶顯然更傾向于那塊精巧的直板 " 小屏 "。
畢竟,這幾代的标準版小米确實做到了 " 有限的體積和預算内,盡可能沒有短板 ",這代又加了同級别唯一的超聲波指紋,電池容量還大幅提升。
不是 Pro 版太弱了,而是标準版太強了。
但,這次的強,似乎還達不到發布會上被多次提及的所謂 " 驚豔 "、"Amazing" 程度:系統優化和影像更新屬于可以預見的常規操作,高通這顆芯片參數上提升很大但未必能和 " 購機需求 " 直接挂鉤。
以及很重要的一點,小米數字系列在 RAM(随機存取存儲器)和 ROM(只讀存儲器)成本價上漲後,也終于告别了起售價 3999 的時代。
12GB+256GB 4499 元的定價對比 14 同配置漲了 200,對比友商小屏旗艦 X200 Pro mini(4699)便宜了 200。
雖然雷軍、王騰、盧偉冰等一眾高管都給市場打過不止一輪預防針,但 " 漲價 " 對于價格敏感型群體來說依然是個繞不開的話題。
好在,全行業都漲了,真有換機需求的,小米 15 仍是安卓小屏旗艦的最優解。
AI 是值得期待的
說完手機本體,随澎湃 OS 2.0 一并更新的小米 AI 值得單獨聊一下。
在澎湃 OS 1.0 架構的基礎上,AI 全面賦能的小米澎湃 OS 2 是小米邁向 AIOS 的第一步,也是小米「AI 全生态」的新起點。
小米這次掏出了三項技術革新 HyperCore、HyperConnect、HyperAI,分别對應在基礎體驗、跨端智聯和 AI 體驗。
AI 體驗,具體來說就是各項功能,包括不僅限于基于 AI 計算的電影感鎖屏、AI 寫作、AI 識音、AI 字幕等,小愛同學這次也更新為了真正可用的全生态 AI 智能助手——超級小愛。
這一次,語音助手有了完備的多模态能力,可以将班機信息、會議安排等内容直接記錄并生成到日歷中;可以從相冊裡根據用戶的指令找到某一張、某一類圖,甚至視頻裡的某一幀畫面;可以根據螢幕内容識别出地址,并一鍵開啟地圖導航,打通感知 - 理解 - 執行的全鏈路操作,真實有效地解決部分生活問題。
單獨看這些 AI 功能,其實都不新鮮,友商發布的類似功能比小米早不少。
但小米 AI Agent 概念的初步落地依然非常值得期待,很重要的一點是小米有着除了華為之外其他友商都幾乎不具備的 " 全生态 ":
人(手機)、車(SU7)、家(智能家居)。
截至目前,小米澎湃 OS 的跨端智聯技術已經連接了全球超過 10 億台設備,發布會上展示的 AI 執行 " 每次出門後關燈關空調掃地 " 指令等場景實際上非常有想象空間。
手機本身多是一個信息傳輸、交流分享的設備,它真正能單獨執行的小到文字記錄,大到确定某個訂單、某個行程,也都是信息的處理和簡單按鍵互動。
但通過更新後的超級小愛,小米有可能将 AI 的執行能力,延展到各類家電、米家全部的生态當中:一句話自動洗衣服、多長時間用什麼設定;空調主人上班給寵物開多少度、下班左右的時間調整為多少度再把窗簾拉上,通過智能門鎖看看門口有沒有快遞,這種把 AI 嵌入生活的體驗絕對是當前最有想象空間的場景之一。
小米 AI,勝在空間更大,場景更多,可能性更多。
略顯遺憾的是,超級小愛首批内測要等到十一月中旬,正式推送安排在了年底且僅支持部分比較新的算力充足的機型。
One More Thing:地表最強四門車
說是小米 15 和澎湃的發布會,SU7 Ultra 亮相的環節才是現場歡呼聲最高的時刻,沒有之一。
6 分 46 秒 874,小米 SU7 在各種 debuff 拉滿,包括熱熔胎跑部分溼滑路面、落葉擋住傳感器導致中途短暫失去動力,視窗只有一個小時,刨去勘測賽道和調試車輛時間後有且僅有一圈機會的情況下,刷新了賽道紀錄,成為紐北史上最快四門車。
這個成就,不論後續能延續多久,會否被反超,在中國汽車工業的歷史上都是值得被記錄的。
當然,這個刷圈的是 SU7 Ultra 的原型車,内飾拆空 + 幾乎全碳配置,和市售的 Ultra 量產版有很大不同。量產車要合法上路所以遠沒有那麼誇張,動力系統一樣但性能仍有待觀測。
預定開啟十分鍾,這輛八十萬的車小定量突破 3680 台,米粉群體擴大的同時也真是越來越有實力了。
雷軍,也确實沒把自己說的 "Dream Car" 當随便,造車的小米在按照理念滿足了 "80% 用戶 80% 的需求 " 後,依然用一種頗為理想主義的方式,在剩餘的 20% 空間裡嘗試登峰造極。
SU7 的性能很強,本身不是什麼問題,但用戶群體近幾個月卻時常因為對性能缺乏理解和控制能力而惹出各種事故,雷軍昨晚也在發布會上間接點了點部分問題人群:敬畏速度、安全駕駛,并宣布會将小米内部的駕駛、賽道、漂移培訓開放給車主:
我相信,經過培訓之後,很多人就不會在馬路上逞強鬥狠,在馬路上逞強不是英雄的表現,有本事,賽道見。
最後一次創業的雷軍,大概比很多人的想的,要認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