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許倬雲: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自由,卻越來越孤獨?,歡迎閱讀。
《更新書堂》· 第 339 篇
内容來源 | 本文為磨鐵文化社書籍
《三千年文明變局》深度書評
許倬雲 著
責編 | 聶敏
第 7441 篇深度好文:3516 字 | 8 分鍾閱讀
現代社會中,人的處境發生極大變化。
有些人工作很忙,社交圈和活動排的滿滿,或者瘋狂學習考證來填充生活。
而當冷靜下來時又感覺自己像個空心人,不知道未來在哪裡如何改變,甚至懷疑人活着到底在追求什麼。
他們或許衣食無憂,工作體面,甚至過着别人羨慕的生活,卻覺得人生似乎無意義。
而這個世界仿佛越來越盛行躺平風和享樂主義,因為覺得一切無意義,所以得意時須盡歡,失意時消極躺平。
結果躺平又躺不平,盡歡也盡不了,内心掙扎而矛盾。
我們是讓慣性作用繼續行進,還是加以匡正?
一、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自由,卻越來越孤獨?
1. 個人變成了擁擠人群中的孤獨者
在今天的社會,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交通很方便,就業也有很多選擇的機會。
城市化的居住環境,再加上信息工具發達,每一個個人在高度流動性的社會中,很難和另外一個個人保持長期聯系,更談不上構成比較穩定的社團。
鄉黨鄰裡、宗族親戚在今天都不過是回憶,不再具有真實的意義。
在高度發達的國家,例如美國和西歐,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太多的選擇,而每個人能夠得到的機會,既有許多可能性,也有許多限制。
于是,個人是飄零的,也是孤獨的。
今天,在這個經濟發達的社會中,有許多人是在網上工作,在家裡上班,他們更沒有所謂的同事、同僚等一群朋友。
最近大家在讨論教育制度,說網上的課程和學校已經紛紛出現,将來受教育也是在網上接受信息和訓練,于是同學這一環也不見了。
家庭這麼一個重要的生活單元,既有感情又有血緣的紐帶,今天也在逐漸解體之中。
因為,人珍惜自己的自由,不願意再把自己與另外一個人綁在一起,婚姻因此成為一個短暫的結合,甚至不再有這樣的制度。
在這個最自然的單元也瀕臨破碎的時候,個人實在已經無所歸屬。
個人确實是擁擠人群中的孤獨者,相呴以溼、相濡以沫在今天已經成為奢侈的幻想。
人不僅是孤獨的,也是寂寞而無助的。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發布的數據,2021 年,中國獨居人口已達到 9200 萬," 一人戶 " 家庭超過 1.25 億。
一個人跑到某個陌生城市生活,不認識路可以看地圖軟體,吃飯可以點外賣,娛樂可以刷抖音,很多事情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這背後都是科技的力量。
我們的生活真的很便利,但我們的便利要錢買,所以我們除了追逐錢,不知道該追逐什麼。
高流動性社會帶來了獨居經濟的盛行,而獨居體量越來越大也得益于高度發達的科技。
沒了高德地圖,沒有手機,沒有二維碼,我們可能都會慌了神,我們更像是擁有高生產力和運用高科技的猿猴。
依賴科技,人看似是脫離群體就可以獨立的個體,看似自由,但靈魂深處的孤獨和精神世界的空白,無法解決。
2. 人融入部門之中,自我已不復存在
人類不過是許多動物中的一種,靈長類中人這一科,論體力、自衛能力都不如許多其他動物。
人能在萬物之中占據優勢地位,是由于人有智力,更重要的則是因為人能通過語言和思考結合成一個群體。
這個群體的結合能力,使得人類能夠從動物世界中脫穎而出,統治這個世界,将整個世界作為神賜給人的伊甸園。
到了今天,人群已在離散之中。
絕大多數的個人為了謀生,必須歸屬于某種產業部門。
產業部門是以金錢結合的,在這巨大的產業結構中,個人只是可以随時被替換的小零件。
在今天的科技生產條件下,人的異化程度比過去更為嚴重:單獨渺小的個人只是将他自己的力量融入產業部門,他自己已經不存在了,他不過是一個随時可以被替換的小零件。
人的尊嚴究竟在哪裡?人的自主性究竟在哪裡?人之不同于其他動物就在于人能合群,那是不是合群之後就不再有自己?" 群 " 又歸誰主導?
用金錢堆砌的無冕之王、假借公權力而取得支配地位的民選貴族,他們已經代替了過去的封建領主和帝王。
主宰着許多小民百姓的命運,也決定着國家共同體的功能和發展方向。
3. 三百年發展的成績與後果
從啟蒙時代到今天,人類在這三百多年中逐漸發展取得的成績,從生產的能力和生活的舒适程度來說,都遠遠超越了過去千萬年加起來的總和。
人類因此自信,也因此驕傲。
但今天,這三百多年的發展也讓我們看到了意想不到的後果:在這個方向上人走得越遠越快,大多數個人的權利和自由都不再得到保障。
人有了自由,卻不再平等;有了安全,卻不再有慰藉。
人在伊甸園外,是不是只剩下額頭流汗的機會?這茫茫大地是不是終于只屬于那些人上人的 " 高級人 ",而 " 低級人 " 的命運只不過是散漫的工具?
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好好思考的大問題。
這個現代文明社會還在繼續不斷改變,我們是不是就讓慣性作用繼續進行,還是可以加一些匡正,帶回人的價值,帶回社會意義?
二、如何對抗生命中的虛無感?
現在很流行 " 躺平 "" 擺爛 " 這個詞,有人是作笑梗,有人則是淡泊,而有人是放棄。
躺平不可怕,放棄自己對生命對掌控權,放棄對人生的探索,最可怕。
如何對抗生命的虛無感,從許倬雲這位 93 歲的耄耋老人身上,或許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1. 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 存在于這世界上,你要有尊嚴,不要委屈自己去求取榮華富貴,甚至只為了求取一個更好的待遇。
假如你的興趣不在做醫生,你不要勉強自己學醫科;你的興趣在學文學,即使你可能生活得窮一點,也要想辦法堅持自己生命發展的方向。"
做自己有興趣的事,聽起來是件抽象甚至奢侈的事,但只要關注自己的熱愛,人才能學會安頓自己的内心。
2. 往裡走,安頓自己
為什麼顏淵很窮,生活比其他人都差,卻被孔子視為自己最優秀的學生?因為顏淵的内心豐富,自得其樂。
蘇東坡的《赤壁賦》《定風波》,正是在失意時寫的,逆境時自得其樂,這不是逃避人生,而是尋找安頓内心的境界。
而許老生而殘疾,八歲以前不能走路,卻能在凳子上看着螞蟻般家的情景看了一小時,這種也叫 " 自我派遣 ",其實也是自己尋找安頓的地方。
每個人的内心如何充實和安頓呢?
許老曾回答過這個問題," 靠輸入素材,特别是關于生活意義的素材,充實自己的内心。
多看看文學作品,讀讀好的詩詞歌賦,多聽聽好的音樂,多看看别人讨論生活意義的文章……它們幫助你明白,世界上有這麼美妙的聲音,有這麼美好的境界。"
3. 要有一個遠見超越你未見
許知遠曾在節目上問,人怎麼樣獲得自身的意義和價值?
許老說道," 我們要想辦法,設想我沒見到的地方,那個世界還有可能是什麼樣。"
" 山谷裡面花開花落,沒有人看見它那個花開花落,就白開花白落,它不在我們理解的世界裡面。所以今天看見黑洞能照相了,我們才曉得黑洞裡面是什麼玩意。我們宇宙知識多了一大塊,沒有衛星一個個上去,我們怎麼知道月亮背後的東西……
人受教育的功能,不是說你受的教育換得吃飯的工具,也不是說受了教育知道人跟人相處,和平相處。要有一個教育,養成一個遠見的,能超越你未見。
我們要想辦法設想我沒見到的世界還有可能是什麼樣,去擴展可能性,可能性是無窮的。"
我們受教育,不是只為了吃飯和糊口,而是知道世界的可能性。
我們要想辦法去擴展可能性,而如果沒有這種對可能性的求知欲,今天的人類不可能登上宇宙、拍到黑洞。
總結
太多人需要閱讀一些文化作品來安頓内心,也太需要過去的歷史來幫助我們理解當前的世界。
在《三千年文明變局》中,你能看到中國和歐美兩大文化系統每個時代的差别,而在《世界何以至此》中,你能看到西方世界裡的個人主義是如何歪曲的,在《我們去向何方》中,你會意識到中國文化在後現代文明中非常重要。
作為歷史學家,許倬雲擅長用宏觀層面的現象來啟發當代人思考,他極少告訴你答案和結論,卻能啟發當代人思考自己的生活。
我們如果只知道過分注重金錢和物欲膨脹是現代人精神空虛的某種因素,但不知道為什麼是如何影響每個人的思想的,也難以想象極端個體主義的危害,所以更談不上改變。
舉個例子,比如當你意識到追逐金錢影響了個人生活幸福感這件事,那又如何,人是不會随便改變自己的行為的,因為人是貪婪的動物且容易從眾。
但許老卻從宏觀層面闡述了文明背後的問題,減少讀者的負罪感之餘,能讓你沉下心來,反思生命幸福感這件事。
當人的内心變得寧靜,開始往裡走,如沐春風,焦躁的心似乎也能得到安頓。
人是靈性動物,不是科技猿猴,需要文化滋養。每個人的生活沒有标準答案,但經過閱讀後深刻思考得出的洞見往往就是答案。
閒暇時光,放下手機;往裡走,安頓
自己。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在智能商業時代,能真正駕馭 AI 的人,才不會被淘汰。
6 月 10 日,筆記俠将在廣州南豐朗豪酒店,舉辦第一屆 "AI 新視野,增長新勢能" 新商業大會。我們将聯合知名科技企業家、大廠 AI 負責人、頂級戰略咨詢專家和行業生态夥伴,共同打造這次融合 AI、面向未來的盛會。
掃碼了解,别錯過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