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大眾汽車的轉型陣痛,裁員關廠謀新生,歡迎閱讀。
在全球汽車行業格局歷經深刻變革的當下,德國大眾汽車集團正面臨着一系列嚴峻挑戰,其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
當地時間 12 月 20 日,大眾汽車集團與工會經過艱難的第五輪談判,終于達成一致協定。這場談判從本月 16 日一直持續至 20 日,此前的四輪談判皆因雙方分歧巨大,幾度陷入僵局,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工會方面最初要求保留所有工廠,為約 13 萬名員工提供就業保障,同時拒絕永久削減月工資。而大眾汽車集團有着自己明确的三個優先事項,即減少德國工廠的過剩產能、降低勞動力成本、将開發成本降低至具有競争力的水平。好在本輪談判成功化解了雙方的矛盾,協定達成後,大眾汽車集團将保持其在德國的 10 家工廠當下繼續運營,暫時避免了立即關閉工廠和裁員的危機。不過,這并不意味着大眾汽車就能高枕無憂,按照協定内容,到 2030 年,集團仍将會裁員超 3.5 萬人,約占員工總數的四分之一,同時預計德國将削減超 70 萬輛產能,變革的壓力依然沉重地壓在大眾汽車的肩頭。
大眾汽車集團在德國共有 10 家工廠,約 13 萬名員工。未來,這些工廠都将迎來不同程度的調整。例如,位于德勒斯頓的最小工廠将于 2025 年底停止生產汽車,轉而用作其他用途,該工廠現擁有約 300 名員工;總部的沃爾夫斯堡工廠更是面臨生產線數量的大幅削減,将從目前的四條削減至兩條,在此過程中,到 2030 年預計該工廠會減少 4000 個工作崗位,并且高爾夫車型的生產也将轉移至墨西哥;此外,在電動汽車生產的關鍵基地思維考,生產線數量也将停止生產汽車,生產線數量也将減少至一條。
大眾汽車集團降薪、裁員和關廠的一系列舉措,其實是其為削減成本、應對利潤下滑而做出的無奈之舉。早在今年 9 月 2 日,大眾汽車就表示計劃關閉一家較大的汽車制造廠和一家零部件工廠,這兩家工廠都涉及大眾集團的主要乘用車品牌。随後,大眾汽車還宣布将提前終止一項持續超 20 年的就業保護協定,原本承諾直至 2029 年都不會裁員,現在卻決定從 2025 年中旬開始進行裁員。自 10 月和 11 月以來,大眾汽車裁員關廠事件持續發酵,甚至引發了大眾汽車員工的大規模罷工,大眾汽車與工人之間的糾紛一時間陷入白熱化,也引起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關注。當地時間 12 月 7 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對媒體表示,德國大眾汽車計劃關閉數家德國工廠的做法是 " 不正确的 ",他認為大眾汽車當前的困境是由公司管理層決策失誤造成的,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應由勞資雙方談判決定。
大眾汽車集團之所以要采取這些降本增效、調整產能的措施,背後是整個汽車行業大環境變化帶來的重重壓力。即便大眾汽車作為歐洲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在全球汽車行業競争日益激烈以及電動化轉型加速的大趨勢下,也難以獨善其身,正經歷着艱難時期,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全球銷量下滑、電動化轉型艱難等問題。數據直觀地反映了銷量下滑的困境,今年前三季度,第 1 步:分析題目。這是一篇關于大眾汽車集團現狀的說明文,主要介紹了大眾汽車集團與工會談判、工廠調整、面臨困境及原因等内容。
今年前三季度,大眾汽車集團全球累計銷量為 652.43 萬輛,同比下滑 2.8%。其中,大眾品牌乘用車累計銷量 339.68 萬輛,同比下滑 2.5%。而產能過剩問題也随之凸顯," 如何止住銷量下滑導致的產能過剩 " 成為大眾汽車眼下極為緊迫的問題。
不可否認,大眾汽車在當前車市中仍保持着一定的競争力,但汽車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已然清晰,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是不可逆轉的潮流。大眾汽車必須加速電動化轉型進程,才能緊跟市場的步伐,在激烈的競争中謀得一席之地。此次與工會達成的協定,既是為了應對當下的而產能問題,也是大眾汽車在轉型之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盡管這一步充滿艱難與挑戰,但也是其謀求長遠發展不得不做出的抉擇。未來大眾汽車能否在變革中成功突圍,重塑輝煌,整個汽車行業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