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劉強東親自送外賣,效果驚人!京東外賣日單量,已衝破1000萬單!誰要拉響警報?,歡迎閱讀。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孫志成 餘婷婷
都是一路拼殺,經歷過 " 血戰 " 的狠角色,所以動起手來,京東和美團絲毫不手軟。
兇猛攻勢之下,的确出了 " 奇效 "。京東外賣 4 月 24 日宣布,4 月 22 日晚 8 點 19 分,京東外賣當日訂單量突破 1000 萬單。而 4 月 15 日京東外賣才披露,日單量超過 500 萬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 3 月 1 日正式上線到 500 萬單,京東外賣用時 46 天;而從日單量 500 萬到 1000 萬,京東外賣僅用一周左右的時間。
復盤剛剛過去的這一周: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劉強東親自下場送外賣,和消費者合照、請外賣員吃火鍋甚至承諾優先給騎手對象安排工作⋯⋯而京東外賣系統一度因流量過大 " 崩潰 " 兩次," 京東外賣崩了 " 相關話題先後兩次衝上熱搜。
雖然日單量 1000 萬單,在體量上與美團仍有一定差距,但這個增速無疑是驚人的。京東黑板報顯示,從外賣的第 1 單到如今的第 1000 萬單,京東外賣已服務全國 166 個城市。
無論是昔日的 " 百團大戰 ",還是如今京東與美團的外賣之争,都在充分說明外賣業務的生意模型并不簡單,本地生活也不是一個可以講出 " 小而美 " 故事的賽道。這場 " 生死局 " 的關鍵是什麼?京東外賣達到 1000 萬單量級後,誰要率先拉響警報?
從日單量 500 萬到 1000 萬僅用 7 天
商家零傭金入駐、給騎手繳納 " 五險一金 "、上線外賣 " 百億補貼 ",在商家、騎手和用戶端,京東外賣都給出了幾乎 " 頂格 " 的待遇,祭出這 " 三板斧 " 靠的不可能只是勇氣,一系列動作一定是籌劃多時且經過嚴密計算的。
在市場層面的考量上,對于為何做外賣,京東集團 CEO(首席執行官)許冉在最近一次小範圍溝通中表示,京東做外賣最重要的是解決行業痛點、滿足用戶需求。她認為," 外賣行業本就是一個寬廣的賽道,完全容得下多個平台 "。
至少長達一年時間的籌備,讓京東一開年就和美團刀光劍影。與日單量破 500 萬單的同一日(4 月 15 日),一段京東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劉強東 2024 年的内部講話首次曝光,他直斥外賣平台抽傭過高,要求京東外賣利潤率不高于 5%,随即将這場交鋒推向高潮。
圖片來源:
社交平台截圖
不過,4 月 21 日,京東發布《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針對部分平台強迫外賣騎手 " 二選一 "、不能接京東平台秒送訂單的情況,為支持騎手自由接單、保障收入,京東推出多項舉措,包括加大全職騎手招聘力度,未來三個月将招聘名額由五萬名提高到十萬名。随後美團再次辟謠,否認了 " 二選一 "。
這場新交鋒餘熱未散,同日,有名為 "Jeffery" 的用戶在社交平台發文稱," 接到了東哥送的第一單外賣,榮幸啊,也算享受過千億大佬的服務啦,祝京東生意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京東方面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消息 " 屬實 "。緊接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段視頻顯示,劉強東在親自參與外賣配送之後,請外賣騎手們吃海底撈火鍋。吃飯期間,劉強東談起了送外賣的感受以及為騎手繳納 " 五險一金 " 等内容,并表示希望京東将來全職外賣員也能過 100 萬人。
短短兩天時間内,多個京東外賣相關詞條頻繁登上熱搜高位。
電商分析師、海豚智庫創始人李成東在接受記者微信采訪時認為,短短一周日單量從 500 萬單到 1000 萬單,說明京東的執行力确實厲害。" 一方面是外賣補貼力度夠大,另一方面則是宣傳的‘穿透力’強,吸引了一大批外賣用戶湧入京東。" 李成東如此表示。
誰要拉響警報:美團還是餓了麼?
" 到達 1000 萬單這個量級,可能對美團來說才算是顯性威脅。" 在京東外賣突破 500 萬單日單量之際,李成東當時向記者作出如此預判,但沒想到的是,京東外賣的 1000 萬單日單量來得這麼快。
對于短時間内日單量的猛增,李成東告訴記者," 訂單密度提高了,每單虧損才能減少;訂單密度不夠,外賣員配送單量就會相對較少,收入也就少。" 據他了解,"目前京東外賣每單仍在虧損,如此大的補貼力度,短時間衝量可行,但長期不可持續。"
至于要達到哪種單量級别可以平衡虧損,李成東認為,日單量 2000 萬單是最基本的。
其實,外賣業務本身利潤率不高,但因擁有萬億元市場規模體量,加之滿足的是 " 高頻 " 需求,流量大、活躍度高,因此外賣業務一向是互聯網 " 兵家必争之地 ",前有百度,後有抖音、快手等紛至沓來。而外賣背後,同樣規模巨大的即時零售市場,也是平台争奪的焦點。
再放到更大的本地生活領網域,更加講究規模效應。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 京東通過社會價值釋放的思路,切入外賣賽道,在消費者群體中形成正向共鳴,相對占據優勢。外賣業務的壁壘沒有那麼高,培養用戶習慣是關鍵。"
京東外賣的 1000 萬單日單量,究竟吃到了多少美團、餓了麼的 " 蛋糕 " 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外賣業務對新入局者都曾是 " 燙手山芋 "。前有已然謝幕的百度外賣,後來者抖音在經歷一系列組織、業務架構調整後,抖音外賣依然被 " 戰略性放手 " 了。快手則更加謹慎——此前有消息稱,快手外賣功能依舊附屬于團購業務中,缺乏入口和配送體系,與真正的外賣平台還有不小的差距。
因為外賣業務本身對于配送、運營體系和技術算法等綜合能力、投入的要求和門檻都非常高,京東外賣此番破局的關鍵之一在于首先擁有達達騎手網絡。市場增量規模相對是有限的,只要有強勢的新入局者出現,就會有人因此丢失部分資源。
不過,盤和林認為,餓了麼的市場份額與美團差距相對還是較大,過去由于兩家平台模式類似,餓了麼沒有撬動美團多少份額。" 京東外賣進入市場後,其實對餓了麼是中性的影響。餓了麼從京東外賣那裡失去的部分,或許可以借助這次外賣市場的重新洗牌,從美團手裡拿回來。" 盤和林如此表示。
從外賣 " 雙雄 " 到外賣 " 混戰 ",部分市場空間會受到擠壓,但一定也會有新的價值釋放出來。" 餓了麼必須要走對路,平台的獨特性在哪裡?需要自己去尋找。" 盤和林接着表示。
不過,短期補貼對用戶消費習慣的養成還是有限的。用戶選擇哪個平台,更多還是要考量體驗、供給側的多樣性以及需求的快速精準匹配,還有性價比等等。跳出平台競争的表象,外賣市場的新一輪厮殺,依然緊扣效率與規模的主題。
換言之,圍繞外賣的 " 京東美團之争 " 還将持續下去,更多外賣市場的參與者還在路上。這場萬億元市場規模之争,遠未到終局。
記者 |王郁彪
編輯|孫志成 餘婷婷 杜恒峰
校對 |何小桃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