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31省份一季度GDP出爐,排名有變,多項指标意想不到,歡迎閱讀。
到昨天(4 月 25 日),全國 31 個省份的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全部發布。其中 21 個省份達到或超過 GDP 預期增長目标,經濟大省更是普遍超預期,表明今年全國經濟開局良好。
與上年同期相比,各省份的 GDP 總量排名總體穩定,上海、遼寧、四川 3 省市的排位上升,河南、湖南、安徽、重慶、雲南的排位下降。
拉動經濟增長的 " 三駕馬車 " 中,絕大多數省份的投資、消費、出口均取得增長。尤其是消費增長有所起勢,有望一定程度對衝外貿承壓帶來的影響。
一位粵港澳大灣區智庫專家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時認為,一季度全國省份經濟發展态勢總體良好,工業投資、消費、外貿等多項指标表現超預期,這為下一階段應對外部不确定性增多的挑戰打下了基礎。
滬遼川 GDP 排名上升
從 GDP 排名來看,一季度,上海、遼寧均連升 2 位,分别從全國第 11、18 位升至第 9、16 位;四川從第 6 位升至第 5 位。
2025 年一季度全國各省份 GDP 情況(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一季度,上海實現 GDP12735.06 億元,按不變價計算,同比(下同)增長 5.1%,超過年度目标 0.1 個百分點。上海的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總產值增長 7.2%,帶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 3.5%,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 2.8 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6.5%,增幅比上年全年提高 1.7 個百分點,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 5.1%,是全國僅有 6 個保持增長的省份之一。
遼寧的排名上升,反映出東北振興的成效。作為東北地區的經濟龍頭,近年來,遼寧各項投資加碼,制造業復興,經濟回升向好。一季度,遼寧全省地區生產總值 7606.9 億元,增長 5.2%,增速超預期。
近幾年,四川與河南的 " 第五省 " 之争較為膠着。去年,四川直到四季度才反超河南,從而連續兩年獲得全國第五。今年一季度,四川 GDP(15246.92 億元)超過河南 301.34 億元,守住了優勢。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7.2%,服務業增加值增長 5.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7003.4 億元,增長 5.2%。
除了河南與四川存在 " 位次之争 ",江蘇與廣東、浙江與山東、湖南與上海之間的 GDP 差距亦不大。一位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的區網域經濟專家認為,經濟大省之間的良性競争,诠釋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活力。
一季度,江蘇(33088.6 億元)與廣東(33525.51 億元)之間的 GDP 差距比去年同期減少 53.35 億元,至 436.91 億元,差額相當于廣東 GDP 的 1.3% 左右。江蘇 GDP 增速比廣東快 1.5 個百分點(5.9% 對 4.1%)," 三駕馬車 " 也都比廣東快。僅從 GDP 總量層面,廣東的 " 全國經濟第一大省 " 地位的确面臨來自江蘇的挑戰。
浙江是一季度 GDP 增量最高的省份,增加了 2163 億元,相當于增加了一個麗水市的 2024 年經濟總量。這使得浙江與山東的差距縮小至 1166 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 349 億元。
湖北增速領跑經濟大省
一季度,湖北實現 GDP13543.49 億元,增長 6.3%,增速領跑 2024 年 GDP5 萬億以上的 11 個經濟大省。
湖北這一增速,不僅創下近 12 個季度以來的最高增速,更連續第 9 個季度高于全國。一季度,湖北的 " 三駕馬車 " 均快馬加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 6.6%,比上年全年加快 0.1 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6887.19 億元,增長 7.3%,比上年全年加快 2.2 個百分點;出口 1246.2 億元,增長 22.4%。這三項增速分别高于全國 2.4、2.7、15.5 個百分點。
其他 10 個經濟大省中,山東、浙江、安徽的 GDP 增速也達到 "6 字頭 ",分别為 6.0%、6.0%、6.2%;江蘇、河南、福建、四川也取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4%)的增長,增速分别為 5.9%、5.9%、5.7% 和 5.5%;上海增速也超過預定目标;僅廣東省的增速低于預定目标,湖南省(5.4%)基本達到預定目标(增長 5.5% 左右)。
前述智庫專家指出,經濟大省的發展态勢良好,起到了為全國經濟 " 挑大梁 " 的作用,穩住了全國經濟的基本盤。
一季度,廣東 GDP 增長 4.1%。這一增速雖然低于年度預定目标,但比去年全年提高了 0.6 個百分點。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鑑于廣東經濟體量巨大,4.1% 的增速亦屬可貴。假以時日,廣東在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 7.5%)等方面的持續發力,有望在工業經濟乃至整體經濟上收到效果。
從全國來看,共有 19 個省份的 GDP 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 個省份與全國持平,10 個省份低于全國。增速最高的為西藏自治區,一季度實現 GDP717.21 億元,增長 7.9%;增速最低的是海南,實現 GDP1904.17 億元,增長 4.0%。
全部省份規上工業正增長
一季度,全國工業經濟總體開局良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6.5%,比上年全年加快 0.7 個百分點。
分省份來看,31 個省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部實現了正增長。共有 9 個經濟大省的工業增速超過全國,增長最快的為安徽(9.2%),其次是浙江(8.9%)、河南(8.8%)。工業大省江蘇、山東的增速也高達 8.2%。全國範圍來看,23 個省份的工業增速超過了全國,其中,西藏、甘肅、貴州 3 省份增速超過 10%。
作為近年來異軍突起的制造業 " 黑馬 ",安徽的制造業正處在高速發展通道。一季度,安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20.1%,連續 15 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產量分别增長 1.1 倍、19.5%、18.2%。尤其是首位產業汽車產業,迎來高光時刻,一季度全省汽車產量 76.2 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 37.9 萬輛,分别增長 18.2%、83%,總量超過廣東,躍居全國第一。
全國工業第一大省廣東的工業增速(3.9%)雖然不及全國平均水平,但一個積極信号是,制造業轉型更新正收到成效,新動能產業增勢迅猛。一季度,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3.9%,增速比 1-2 月份加快 1.1 個百分點。其中,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别增長 5.9%、5.3%,新能源汽車、儲能用锂離子電池、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分别增長 29.9%、83.5%、31.3%、10.8%。
一季度,全國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 5.3%,比上年全年加快 0.3 個百分點。共有 8 個經濟大省的服務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全國,有力地支撐了全國服務業大盤。
其中,作為全國經濟總量和人口數量 " 雙第一 " 省份,廣東的服務業增加值超過 2 萬億,達 2.06 萬億元,增長 4.3%;江蘇、浙江、山東、北京、上海的服務業增加值過萬億,分别達 1.88 萬億、1.37 萬億、1.36 萬億、1.06 萬億、1.03 萬億元,增速分别為 5.9%、5.7%、6.0%、5.4%、5.6%。四川的服務業增加值達 9437.89 億元,增長 5.8%。
工業投資高速增長
一季度,全國固定資產投資 103174 億元,同比增長 4.2%,比上年全年加快 1.0 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 8.3%。
分省份來看,共有 29 個省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正增長。其中,增長最快的是西藏(27.7%)。北京增速達 24%,排名全國第二。内蒙古、新疆增速也在 20% 以上。總體來看,西部、東北省份增速靠前,表明國家正通過加大投資持續推動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
主要受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 15.2% 等因素影響,一季度廣東固定資產投資下降 6.2%,和海南(-1.2%)一起成為兩個投資下降的省份。一季度,全國有 25 個省份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負,天津、上海、貴州、陝西、西藏、新疆 5 省份實現正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多個省份尤其是經濟大省工業投資高速增長。公布工業投資數據的 24 個省份中,有 18 個取得雙位數增長,其中山東、河南、上海、陝西、新疆、寧夏增速在 20% 以上。
廣東的工業投資增速雖然為負,但增速從 1-2 月的 -8.6% 回升至一季度的 -3.9%,比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出 2.3 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升至 38.0%,較去年同期提高 0.8 個百分點。
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更敢花錢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 124671 億元,同比增長 4.6%。最終消費支出拉動 GDP 增長 2.8 個百分點,貢獻占比過半。
分省份看,有 28 個省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正增長,其中 18 個省份的增速跑赢全國。江蘇、廣東、山東 3 省的消費總額過萬億,分别為 1.24 萬億、1.18 萬億、1.02 萬億元。浙江消費達 9.29 萬億元,排名全國第四。
分區網域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顯然更敢花錢。消費增速排名前 9 名均來自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包括西藏(11.1%)、湖北(7.3%)、河南(7%)、遼寧(6.7%)、内蒙古(6.7%)、新疆(6.7%)、山西(5.9%)、寧夏(5.9%)和安徽(5.8%)。東部地區只有江蘇(5.6%)、山東和河北進入并列第十,另一個并列第十是中部地區湖南省。
東部省份也在努力提振和擴大消費。一季度,廣東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2.5%,增速比 1-2 月份加快 1.5 個百分點,其中 3 月份增長 5.8%。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蘇州等大城市的消費中心引領作用持續加強。
3 月 26 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商務部《關于支持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的若幹措施》的通知,明确支持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加快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費環境,全方位擴大國内需求,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通知》推出包括積極推進首發經濟、優化入境政策和消費環境、更好發揮免稅店和離境退稅政策作用等在内的八項政策措施。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将 " 提振消費 " 置于年度重點任務之首。随着美國挑起關稅戰,外需變動進一步加劇,内需的重要性已無須多言。4 月 25 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外貿表現普遍超預期
今年一季度,從全國到各省市,外貿表現普遍超出預期。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全國貨物貿易進出口 10.3 萬億元,增長 1.3%。其中,出口 6.13 萬億元,增長 6.9%;進口 4.17 萬億元,下降 6%。進出口增速逐月回升,1 月份進出口下降 2.2%,2 月份基本持平,3 月份增長 6%。在外部困難挑戰增多的情況下,各地各部門和廣大外貿經營主體積極應對,推動一季度外貿實現平穩開局。
分省份看,20 個省份進出口正增長。其中,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山東、福建 7 個外貿大省合計進出口 7.78 萬億元,呈持續增長趨勢,占全國進出口總值的四分之三,實打實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前述智庫專家告訴第一财經記者,一季度外貿增長,不排除有貿易戰更新之前 " 搶出口 " 的部分原因,但長期布局的多元化市場戰略才是根本原因。
拿外貿第一大省廣東來說,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 2.14 萬億元,增速回正至 4.2%,高于全國 2.9 個百分點;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同期新高,貢獻了全國增量的 65.2%。廣東對前五大貿易夥伴東盟、中國香港、歐盟、美國、中國台灣進出口均實現正增長,增速分别為 6.9%、6.8%、6.9%、3%、36.3%。
再看外貿大省浙江。一季度,浙江外貿進出口 1.29 萬億元,同比增長 7.3%,對全國增長貢獻率 66.4%,居全國首位;進出口、出口增速在東部沿海主要外貿省市中分别居第 1、2 位。
新興市場是浙江進出口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一季度,浙江對共建 " 一帶一路 " 國家進出口 7241.8 億元,增長 7.8%,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 56.0%;對歐盟、東盟分别進出口 1943.4 億元、1904.8 億元,分别增長 12.6%、13.2%;對中東、拉美、非洲分别進出口 1521.5 億元、1339.1 億元、981.7 億元,分别增長 5.8%、2.2%、6.7%。
(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