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虎媽背後:社會不平等與家長的教育投入,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缪斯夫人 (ID:Ms-Muses),作者:柳皚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社會研究中心長聘副教授、研究員)、肖志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社會研究中心在讀博士生),責編:錢嶽,題圖來自:AI 生成
一、社會不平等與教育投入
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投入,會影響青少年的發展和成就。一直以來,人們對家長教育投入的關注都局限在家庭内部,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家長的教育投入與他們對于宏觀社會的不平等感知息息相關。
經濟不平等會如何影響家長的教育投入呢?讓我們設想兩個社會,一個社會人人平等,每個人的收入和财富幾乎均等;另一個社會具有高度的不平等,要想獲得收入或财富,就需要通過個人的努力來得到。
在這兩個社會中,教育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在第一個社會,因為收入和财富幾乎均等,教育不會對收入產生任何影響。然而,在不平等的社會當中,财富需要個人努力和能力來獲得,而衡量個人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便是 " 教育 "。
在一個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的回報率通常更高。具體來說,受教育程度高的個體,通常而言職業地位更高、收入更多、掌握的社會經濟資源更豐富。正因如此,在一個不平等的社會當中,父母從小便希望子女赢在起跑線上,深度參與子女的成長過程,并注重對子女在全方位加以大量的時間、金錢、精力的投入。我們通常将這種養育模式稱之為" 密集型育兒 "(intensive parenting,Faircloth,2023)。
二、社會不平等與教育投入的變化趨勢
研究指出,中國父母教育投入的變化趨勢(Liu et al.,2022)和中國社會不平等程度加重的趨勢(Xie and Zhou,2014)是同頻共振的。一方面,自 20 世紀末 90 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收入基尼系數迅速上升,2008 和 2009 年達到 0.49 的峰值,此後在 0.46~0.48 間波動,這一不平等程度已經超過大多數發達國家(Xie and Jin,2015)。
同時,大多數中國人也都意識到了外部環境中經濟不平等的加劇。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的數據顯示,在受訪者認為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中,經濟不平等問題一直名列榜首(見圖 1)。
圖 1:中國最嚴重的五類社會問題,CFPS 2012-2020
注:上圖基于 CFPS 中的下列問題繪制而成:" 你如何評價下列問題在我國的嚴重程度 ",選項從 0(不嚴重)到 10(非常嚴重)。
無獨有偶,在這一時期,密集型育兒也開始在中國父母當中盛行。伴随着民辦課外輔導市場的發展,母親們開始更多地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為孩子們量身定制課後的學習計劃,尋找優質的教育資源,避免孩子在競争激烈的教育體系中敗下陣來(楊可,2018)。由于擔心孩子學業落後帶來的影響,當今中國的家長不斷增加對孩子的教育投入。
自 2010 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家庭為子女購買校外教育,相應的金錢支出也在不斷增加,這一教育投入的内卷過程甚至延伸到了學前幼兒階段(見下圖 2,Liu et al.2022)。
中國近年來經濟不平等和密集型育兒 " 齊頭并進 " 式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它們的關聯性。
圖 2-1 中國父母校外教育參與情況(%)
圖 2-2 中國父母校外教育金錢支出(元 / 年)
三、不平等感知對教育投入的影響
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 2010~2020 年的數據,研究者發現中國家長,不論是母親還是父親,他們所感知到的不平等程度都與其社會經濟地位息息相關。具體來說,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較高、居住在城市地區以及擁有城市戶口的父母,對當前社會的不平等程度持有更悲觀的看法,更可能認為當前中國的貧富差距較大。
進一步來看,家長對經濟不平等的感知會促使其增加對子女的教育投入——包括金錢和非金錢投入。金錢投入衡量了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總支出,包括校内外的學雜費等;非金錢投入則包括父母希望子女接受的最高教育水平(教育期望)、父母對孩子考試成績的期望以及父母對子女在家庭作業和娛樂活動等方面的管教嚴格程度。
統計分析發現,父母對經濟不平等的感知越強,在子女身上的花費就越多。與此同時,感知到經濟不平等程度較高的父母往往對子女的教育和發展抱有更高的期望——教育期望和成績期望都顯著增加,并增強對子女的管控嚴格程度。
與此同時,相比于父親,不平等感知的影響在母親群體當中顯著更強,而這也與中國家庭的性别分工和母親作為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密切相關(Wu and Wang,2017;Zhang and Pan,2022)。
不僅如此,不平等感知對家長教育投入的影響,在不同經濟地位的父母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差異。具體來看,由圖 3 可知,在受過高等教育或居住在城市地區的母親中,不平等感知的增加對子女校外教育金錢投入的影響更強(斜率更高)。而在非金錢投入上,這種教育或城鄉差異并不存在。無論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如何,非金錢投入都伴随不平等感知的增加有所同步增長。
圖 3:母親對不平等的感知和家庭對子女的校外教育支出,分教育和城鄉
四、結語
綜合來看,與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家長相比,社會經濟地位較高的家長對當前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持更悲觀的看法。進一步地,與收入不平等感知較低的父母相比,收入不平等意識較強的父母給子女教育投入更多的金錢,對子女的學習成績和教育成就有更高的期望,對子女管教也更為嚴格。
與父親相比,中國母親承擔了更多的育兒責任,因此母親對收入差距擴大的認知與對子女教育的密集投資更為密切相關。這與中國家庭中流行的 " 虎媽 " 形象高度吻合。
此外,不平等感知對父母教育投入的影響在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的家庭之間存在系統性的差異:在金錢投資上,高經濟地位的家長在感知到社會不平等後,會顯著增加對子女的教育投入;而在非金錢投資上,無論社會經濟背景如何,伴随不平等感知的增強,中國父母都會以類似的方式增加對子女的投資。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低階層父母即使無力增加對子女的金錢投入,但伴随不平等感知的增強,對子女的嚴格管教和教育期望也會同步增加,從而盡己所能幫助子女在學業上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Faircloth,C.2023."Intensive parenting and the expansion of parenting."Pp.33-67 in Parenting culture studies.Cha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Liu,Airan,Chunni Zhang,and Wangyang Li,2024."Parental perceptions of economic inequality and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in China."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1-21.
Liu,Airan,Wangyang Li,and Yu Xie.2022.Changes in Family Investment in Children ’ s Out-of-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2010 – 2018.Beijing.
Wu,Fan,and Lin Wang.2017."Family Care Arrangements and Policy Need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hina:An Analysis Based on Multiple Data Sources."Population Research,41 ( 6 ) :71 – 83.
Xie,Yu,and Xiang Zhou.2014."Income Inequality in Today ’ s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111 ( 19 ) :6928 – 33.
Xie,Yu,and Yongai Jin.2015."Household Wealth in China."Chinese Sociological Review,47 ( 3 ) :203 – 29.
Zhang,Chunni,and Xiuming Pan.2022."Report on Family Investment in Child-Rearing in China."Pp.69 – 102 in Annual Report on Chinese Children ’ s Development,edited by L.Yuan.Beijing: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楊可,2018,母職的經紀人化——教育市場化背景下的母職變遷,《婦女研究論叢》,2:79 – 90。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缪斯夫人 (ID:Ms-Muses),作者:柳皚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社會研究中心長聘副教授、研究員)、肖志文(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社會研究中心在讀博士生),責編:錢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