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微信小店的終局,谷歌已經寫了一個版本,歡迎閱讀。
文 | 略大參考,作者 | 楊知潮,編輯 | 原野
微信小店低調得像 " 黑市 "。
零售的生意歷來高調,實體零售都會把牌匾做大,開在人流最密集的地方。電商也會利用好每一個入口,恨不得讓所有流量經過之處都有商品選項。
但微信卻在努力把自己的電商業務 " 藏起來 "。它在微信裡沒有獨立入口——雖然拼多多和京東在微信裡都有。它只能通過視頻号、搜一搜等入口間接進入。甚至連電商的盛宴 " 雙 11",微信也看起來興趣平平。
很顯然,微信做電商的理念,和所有平台都不一樣。按照微信的暢想,微信做電商既不像淘寶模式、也不像抖音模式。相反,它倒是更像一個大洋彼岸的公司——谷歌。
01 最 " 抽象 " 的電商
微信小店用一次送禮物的更新登上熱點。對于一個上線五天的功能,讨論其能為微信電商帶來多大的革命性改變,顯然是很難得出答案的。但毫無疑問,它讓許多人知道了微信小店的存在。
只是,那些因為送禮物關注到微信小店的人,随即遇到了一個問題:找不到微信小店的入口。
畢竟它沒有直接的入口,必須要通過視頻号、搜一搜、分享等方式間接進入。它并不存在一個類似 " 淘寶網 " 的主站頁面。哪怕京東和拼多多都在微信内有一個獨立的入口,但自家的微信小店卻沒有。
圖:直接在微信搜索 " 微信小店 ",并不能找到它的入口
太低調了。
這在騰訊產品上并不常見,在此之前,鋪天蓋地推產品是騰訊營銷的一貫打法。去年年底,《元夢之星》幾乎把騰訊能用的廣告位都用了一遍,其發布會還披露,該遊戲首期營銷就耗費 14 億元。短期内它的光芒壓過了當時的任何一款互聯網產品。
但在微信電商上,騰訊表現得非常克制,甚至可以說是太克制了。
入口隐秘之外,騰訊也置身于電商大促的熱鬧之外。有騰訊高管曾經在采訪中解釋了騰訊對雙十一的 " 淡薄 ":微信視頻号營銷轉化與 " 雙十一 " 節點沒有特别強的相關性。對客戶而言,視頻号更多是一個流量平台。關鍵在于他們是否選擇在 " 雙十一 " 時段,通過微信小店來提升 GMV 并實現轉化。
很顯然, 微信的電商理念和現有平台不太一樣。
它不是淘寶、京東式的貨架電商——畢竟它連一個電商首頁都沒有。同時,它也不是快手、小紅書式的内容電商——相反,微信對直播帶貨的态度并不積極。按照晚點 LatePost 援引微信内部人士的說法, 張小龍并不喜歡直播帶貨,認為這種模式同質化,又太過吵鬧。
微信對電商的真實理念,說起來有點抽象,不容易進行簡單概括。但其中有兩個關鍵詞是确定的:
首先是生态化。
今年 8 月,視頻号小店正式更新為微信小店,顧名思義,微信電商不再只是視頻号的電商,而是整個微信的電商。微信生态裡的幾個主要入口:小程式、公眾号、視頻号、搜一搜都被打通。
三季度業績會上,騰訊管理層表示,微信小店将會被完整納入微信生态中,以及,會在社交和通信這一側将某些流量打過去,也會考慮微信小店如何整合視頻号等渠道。
簡而言之,微信小店沒有入口,但處處都是入口。
第二,是張小龍提到的 " 原子化 "。
在各大電商平台忙着雙十一促銷的 11 月 11 日當天,張小龍在騰訊周年慶大會上提到了自己對微信電商的暢想:" 商品信息應該成為一個原子化交易組件,能自由地在微信裡遊走。"
這樣的一個電商模式,國内很難找到模板。
02 大号的谷歌獨立站?
大洋彼岸似乎有模板——谷歌電商。
相比大名鼎鼎的搜索業務,谷歌電商顯得異常低調。它和微信小店一樣,完全隐藏在了谷歌的生态内。用戶通常只有在谷歌生态下的搜索廣告中,才能獲得進入商品頁面的入口。
圖:移動 web 端的谷歌電商(Google Shopping)頁面
其實在 2021 年之前,谷歌電商還擁有過獨立的 APP"Google Shopping",用戶可以像逛淘寶一樣在其中購物。但 2021 年 4 月,這款 APP 被下架。
自此,谷歌電商就徹底藏在了谷歌生态内部。把張小龍形容微信電商的話換到谷歌身上 " 谷歌商品信息就像一個原子化交易組件,自由地在谷歌生态裡遊走。",也是非常恰當的。
當然,谷歌電商和微信電商也有不像的地方。
現在的谷歌電商,大部分訂單并不由谷歌承載,而是跳轉至其他電商平台來下單。
而就在一年前,用戶還可以直接在谷歌上下單,再由背後的平台和商家發貨,這個模式有點類似中國的 " 聚合打車平台 "。如果說 Ebay 是第三方電商平台的話,那谷歌就是 " 第四方 "。但去年 9 月,谷歌電商關閉了 "Buy on Google",進一步減少對交易的參與程度。
圖:Saas 平台上對谷歌商家的通知,他們無法再使用 "Buy on Google"
從獨立 APP 的關閉,再到 "Buy on Google" 的取消,可以發現,谷歌的電商業務一直呈現變輕的趨勢。如果說一開始的谷歌電商還有一些傳統電商的影子,後面的谷歌電商則是完全變成了 " 導購平台 ",更多是在賺流量的錢。
這個理念和微信管理層所說的 " 對客戶而言,視頻号更多是一個流量平台 ",非常接近。
除了給亞馬遜、Ebay 們導流以外,谷歌電商生态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組成:獨立站。
所謂的獨立站,其實就是品牌官網、官方商城 APP。今天的蘋果官網、小米商城、汽車品牌官網、茅台官方商城,都可以認為是獨立站。
而與中國消費者不同,歐美消費者非常習慣從品牌的官網渠道下單。按照歐睿的數據,獨立站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高達 2-3 成。因此國内許多跨境電商商家都選擇建設獨立站來銷售商品,來補充和替代入駐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平台。
既然做獨立站,大家自然要 " 讨好 " 網站的主要入口——搜索引擎。
谷歌通過搜索廣告、youtube 廣告,疊加自身的技術能力,以 SaaS 方案的形式幫助商家 " 在谷歌上開店 "。眼下,谷歌已經瞄準了國内的跨境電商行業,不久前,谷歌在廈門成立了一個跨境電商加速中心,目的是招攬更多中國客戶去海外開獨立站。
雖然國内獨立站不是主流,但國内的微信生态也有一個很類似谷歌獨立站的產品:小程式電商。
在國内互聯網生态中,小程式已經部分取代了 web 的功能,微信也承載了一部分 " 浏覽器 " 和 " 搜索引擎 " 的作用。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微信孕育出一個類似 " 獨立站 " 的產品,也就成了水到渠成。
與谷歌獨立站一樣,小程式電商也是微信電商生态的關鍵一環。那些耳熟能詳的大品牌,包括迪卡侬、優衣庫,都早已在微信生态内擁有獨立的店鋪。微信小程式開店的 SaaS 一站式解決方案,已經成為微盟旗下的重要業務組成。
現在的小程式電商已經不再是單打獨鬥。前文提到,今年年中,微信電商進行了一次更新,打通了視頻号、公眾号、小程式等各個模塊。而微盟 SaaS 客服人員透露,眼下的開店解決方案可以同時包括微信小店、視頻号、小程式、搜一搜。
也就是說,眼下的整個微信電商已經是一體化的,猶如一個大号的 " 獨立站 "。
和谷歌的獨立站業務類似,在微信生态裡開店的商家,可以擁有更多私網域流量。商家可以通過公眾号、社群等多種形式留存自己的流量,達到類似獨立站的效果。
谷歌和微信電商不止是形式近似,就連兩家摻和電商業務的原因也是類似的:廣告。
從去年開始,廣告就成為了整個騰訊公司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略大參考在文章《騰訊正在從廣告主變成廣告商》中提到,過去的騰訊廣告投入非常高,更多是以廣告主的身份參與到互聯網廣告生意裡,但随着遊戲行業進入平穩期,騰訊漸漸轉變了身份,廣告收入在業績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漸漸變成了廣告商。
今年年初,馬化騰表示 " 今年要全力發展視頻号直播電商,電商和廣告是相輔相成的。" 很顯然,騰訊做電商,與廣告業務息息相關。
谷歌這邊,早在 2009 年的報告中,這家全球廣告龍頭就把亞馬遜當成了潛在對手。
事實證明谷歌和騰訊的判斷是對的:eMarketer 的數據稱,預計到 2024 年,谷歌在美國搜索廣告市場的份額将十多年來首次跌破 50%。亞馬遜等競争對手在蠶食谷歌的地位,預計亞馬遜今年的市場份額将從 2022 年的 17.6% 上升至 22.3% ——顯然,有電商,廣告的錢會更好賺。
形式近似、理念近似、甚至動機都近似、那他們的結局會近似嗎?
03 " 中國獨立站 " 的想象空間
騰訊和谷歌在電商領網域還有一個相似點:屢戰屢敗。
2013 年,谷歌曾經推出過一個名為 "GoogleShopping Express" 的產品,該產品能夠像京東和亞馬遜一樣提供當日送達服務。2018 年,谷歌又推出了獨立的購物平台 "Google Shopping"。兩年後,随着大洋彼岸直播帶貨的興起,谷歌也有樣學樣推出了視頻購物平台 Shoploop。
但無一例外,這些獨立的電商產品都沒有掀起太大波浪。盡管 2012 年谷歌就通過 " 信任商店 " 勇闖電商賽道,但十幾年來,在機構報告中提及美國電商市場份額時,谷歌通常是被忽略不計的。在财報裡,電商也沒有被單獨列出。
騰訊這邊的故事也是如此,遠的有拍拍網的失敗,近的有去年 2 月,騰訊芸聚宣布轉型成品牌推薦平台。在相當一部分投資者看來,騰訊不太擁有做電商的基因。
但這次的結局,很可能有些不一樣。
復盤騰訊過去的電商努力,可以發現無論是拍拍網,還是後來的 " 視頻号電商 ",騰訊都在與對手進行同态競争。面對經驗更豐富、規模更大的阿裡和抖音,騰訊當然沒有優勢。
但這次,騰訊沒有直接競争對手。某種程度上,騰訊是在開辟一個全新的戰場:中國的獨立站市場。
在美國,獨立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前文提到,美國獨立站的市場份額高達 20%-30%。比如沃爾瑪常年都是美國市場份額前五的電商,僅次于亞馬遜、eBay、Temu、TikTok shop 這四家大名鼎鼎的電商平台。在歐洲,宜家也是前十大的電商玩家。
在國内,Web 的生态已經漸漸萎縮,按照 CNNIC 的數據,我國網站數量持續多年下滑,直到今年才恢復 2% 左右的微量同比增長。國内的獨立站也并非市場主流,公開資料中的 " 獨立站 " 信息,幾乎全部是跨境電商的相關内容。
但這不代表國内沒有獨立站的需求,恰恰相反,國内電商環境對獨立站有着迫切的需要:
第一,商家有進一步降本的需求。
第二,大商家需要降低對平台的依賴。比如東方甄選推出自己的 APP,盡管目前 GMV 占比并不高,但作為上市公司,這一步它不得不走。
第三,在獨立站中,商家能夠收集更多的數據,更加個性化地定制 UI 和服務。對于部分商家而言,獨立站更能釋放他們的能力。
而這些需求,打通生态後的微信小店都能夠部分解決。作為平台的微信,在私網域自由度方面一直備受贊譽,這讓它具備了承接獨立站需求的基礎。
當然,開辟全新的戰場并不容易,中國電商和美國電商市場也截然不同,獨立站模式也未必就适合中國電商。并且從谷歌廣告收入被亞馬遜部分搶走也可以看到,獨立站的流量,似乎有被電商平台侵蝕的嫌疑。
但比起與淘寶、抖音正面競争,這種差異化的道路終究容易了很多。并且這條差異化賽道的天花板一點也不低,美國市場已經給出了一個參考:20%-30% 的電商市場份額——這個比例在國内相當于第二大電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