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傳統車企逐鹿廣州車展:有的發猛力,有的已棄療,歡迎閱讀。
第二十二屆廣州車展如期舉行,展車總數達到 1171 台,包括 78 台全球首發車型,新能源車型有 512 台,展覽面積創下歷史新高,首發新車的占比同樣在增高,這就是在釋放一個信号:車企對中國市場更關注了。
不出意外的還是雷軍,他就是廣州車展妥妥的頂流人物,小米汽車展區裡裡外外圍滿了媒體老師,只為了看雷軍開一場發布會。發布會結束後,雷軍動身到友商展區登門拜訪,引得大量媒體老師追随圍觀,那場面叫一個震撼。位于鴻蒙智行展區的餘承東,反而還暗淡了些。
(圖片來自電車通攝制)
這一 " 名場面 " 和早前的北京車展如出一轍,只是動靜沒有那麼大。
印象中雷軍很少拜訪合資品牌,主要找自主品牌展位打卡,但是今年廣州車展有了一些不一樣的變化,就是雷軍來到了寶馬的展台,試坐了一下寶馬第二款國產 M 性能車 M235L,寶馬也因此吃上了雷軍的熱度。
不說雷軍,電車通幾乎一整天的時間 " 浸泡 " 在傳統品牌的展區中,發現了一些和往年不一樣的變化。總體看來,今年傳統品牌展區不像去年一樣冷清,營銷活動更活躍,有更多面向中國市場的實質動向。另一方面,在大家看不到的角落,又有傳統品牌缺席了。
在廣州車展之前,我們已經聽到過許多傳統品牌 " 暴雷 " 的消息,電車通在傳統品牌展區輾轉數萬步後發現,他們更希望靠自己覺醒,多過仰仗雷軍的光芒。所以我們聚焦傳統品牌在廣州車展的動向,看看他們給出了什麼樣的新答案。
不同于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有更扎實的制造優勢,依然能夠在一年最後一場國際車展中拿出大量的新品。
尤其是比亞迪,月銷 50 萬足以證明其頂流身份,加上仰望 U7 混動版、騰勢 Z9 和 N9 等多車首發,撈足了關注。頭部品牌發布的新車的确裹挾龐大的流量,自然會吸引到媒體老師們的用力傳播。這并不是因為比亞迪在智能化有什麼了不得的進化,作為新能源頭部,比亞迪在行業中的聲量本來就很高,每一次發布新車都能夠帶來突破性的技術進展,所以才會被緊緊關注。
就拿仰望 U7 來說,光是那套構造十分復雜且有開創新的雲辇 -Z 電磁懸架系統,就足夠外界多關注一陣子。
對于廣汽集團而言,廣州車展就是占上了 " 主場優勢 ",具體展區情況是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對半分,一邊是傳祺 + 埃安 + 昊鉑,另一邊就是廣汽豐田 + 廣汽本田。合資品牌的步子不再保守,廣汽豐田鉑智 3X 瘋狂造勢和主打端到端智駕,本田也正在把公眾的關注力轉移到新品牌 " 烨 " 的兩款新車身上。
其實可以從傳祺 S7、昊鉑 UT、昊鉑 HL 等首發車型看到許多新勢力造車的影子,增程式動力、AI 燈光、激光雷達這些肉眼可見的配置與以往的傳統做派顯然不同。傳祺展台中央還有廣汽與華為聯合打造的概念車,觀念上已經有了顯著的轉變。
東風日產也有首發車型 N7,此前還高調宣布與華為合作打造智能座艙。
吉利展台陣仗不小,把 Flyme 作為智能化時代的核心競争力,旗下更多車型換上了 Flyme Auto 座艙系統,在展台後方展示 Antora 芯片、多設備生态協同等方面的成果,強調技術輸出。
傳統豪華品牌值得一提,他們更願意把新能源汽車放在展台顯眼的位置。一汽奧迪在廣州車展首發了兩款新車,分别是 Q6L Sportback e-tron 和新一代 A5L,兩者雖然能源形式不同,但在平台化能力和智駕上進展顯著,後者已經确認用上華為的高階智駕能力,前者方案未知,據說也是來自華為。
Q6L Sportback e-tron 也是目前 BBA 中智能化水平最高的新能源產品,沒有之一。
另外上汽奧迪與奧迪共同打造的新品牌 AUDI 首次在車展上亮相,展區只有一款 AUDI E 概念車,全套中國新能源技術和智能化解決方案。本質上可以說 AUDI 是奧迪的新勢力品牌,可以證明奧迪有在努力變成 " 中國市場想要的模樣 "。
對傳統品牌而言,新車就是他們展示技術的方式。
價格還是影響消費者決策的最後一環,傳統豪華品牌效應褪去,大家恐怕也不接受溢價太高的合資智能電車。所以廣汽豐田鉑智 3X 很聰明,懂得拿捏消費者對 " 低價位高智駕 " 的真實需求。
除了流量,智能化和電動化不可避免地成為車展共識,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品牌,基本上都把重心放在這些部分,哪怕要用上中國的解決方案。
另外,傳統品牌也有一些十分特殊的存在,比如長城汽車,展方雖然寫着哈弗、坦克、歐拉,但展台中的 23 輛車均為魏牌藍山智駕版。長安馬自達也是如此,偌大的展區只有 EZ-6 一款新能源車型。
想想也不奇怪,藍山智駕版和 EZ-6 是長城汽車以及長安馬自達旗下電動化、智能化最佳的產品,品牌方集中展示是情理之中。至于後續的公眾日是否會改變展車陣容,那就是後話了。
可以說在這一刻,傳統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變得不再 " 傳統 ",在智能化落地上都給出了明确的動作和時間點,不玩花活和概念,足以證明智能化和智駕化的市場浪潮。許多傳統品牌今年在中國市場都遇到了利潤大幅下降、份額流失等情況,市場已為 2025 年的汽車發展做出指示,廣州車展上的傳統車企正在逐步覺醒。
這一屆廣州車展,調整戰略完成自我覺醒的傳統品牌不在少數,但也不乏走向極端的存在。
電車通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不少進口品牌的電動化進度很保守,有些品牌甚至 " 牙膏倒吸 "。我們早些年向往的蘭博基尼,如今展位面積還不如哪吒汽車。
不同于積極擁抱新能源市場的奧迪,大眾今年在廣州車展的展車陣容和去年相比幾乎沒什麼變化,唯一的區别在于新增了大眾安徽旗下的 " 與眾 " 品牌。大眾燃油車陣容更龐大,電動車 ID 系列依舊是老幾樣,第二次出現在廣州車展上的 ID.BUZZ,甚至沒有任何上市的消息。
大眾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純電概念車 ID.CODE 被放在角落,需要我們走進展區才能看到,不得不說有些過于低調,大眾與小鵬汽車的合作成果目前進度也不得而知。同樣 " 躲躲藏藏 " 的還有廣汽豐田展區内的鉑智 7 概念車,展區外基本看不到。
凱迪拉克展區同樣,燃油車占據 C 位,電車 " 不配上桌 "。
通用旗下高端品牌道朗格今年的展示陣容也收縮了,去年還能看到的純電悍馬以及凱迪拉克豪華純電車 Celestiq,今年都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兩款全尺寸 SUV 太浩和育空。
路過保時捷展區,他們把最新發布的 911 系列放在展台最前端,但電車通并未發現 Taycan 的出席,電車產品只有一輛 Macan EV 坐鎮,且大多數人只是關注 911,對保時捷電車反倒興趣不大。
無論是全尺寸 SUV 還是 911 等跑車,部分傳統汽車品牌逐漸放下了對新能源轉型的緊迫感,做起了進口車的生意。實話說,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都無法迎合市場主流的情況下,續寫進口車的品牌和情懷,變成了他們為數不多的出路。
但要知道的是,傳統進口品牌的處境并不樂觀。
首先保時捷中國經銷商面臨銷量和利潤雙雙下跌,同時又因壓庫問題引起軒然大波,新能源車業務不受待見,中國市場價格戰打得兇狠,Macan EV 和 Taycan 幾乎不占優勢,不得不重視起跑車進口業務。
道朗格不展示電動車,重點放在進口全尺寸 SUV 上。和保時捷一樣,電車通認為他們對自己的目标群體有更清晰的認知,電動化可能不是出路,續寫進口燃油車的故事至少能穩住品牌影響力。
實際上這樣的品牌正在不斷被大型展會邊緣化,可能很少人會注意到,今年的廣州車展有多達 13 家品牌缺席,其中包括捷豹、路虎、斯巴魯、捷尼賽思、雪佛蘭等。說到底市場和銷量才是王道,脫離了廣州車展,傳統進口品牌的影響力難免會被進一步降低。
中國汽車市場汽車格局已變,想要重塑品牌榮光,情懷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支撐,這也是為什麼傳統品牌都要往智能化、電動化上發力。
可能大家也發現,大型汽車展會的風向與以往徹底不同,汽車不看發動機和品牌,看起了智能化和電動化。此外,雷軍等頂流人物的出現,也打響了車企之間的流量争奪戰。
事實上傳統車企轉型慢,營銷手段也很傳統,在車展上總是失去話題性。可以明顯發現這兩年的廣州車展,傳統車企的關注度遠不如國產自主品牌,銷量和利潤空間屢屢受挫,不得不想方設法求生。價格戰愈演愈烈,傳統品牌光環消褪,不僅要借中國新能源技術努力往上走,還要借此擺脫 " 雜牌電車 " 的負面影響。
也别說傳統車企都缺一個 " 雷軍 ",傳統品牌的自我覺醒是必要的,車展的本質要回歸到賣車,汽車的技術力才是車企活到最後的資本,原地踏步吃老本,即便雷軍來帶貨也不管用。
中國市場需求變化極快,汽車正在向快消品靠攏,需求一天一變。重視中國市場的車企,除了取長補短讨好市場,基本上沒有任何捷徑。總體來說,傳統車企有在努力證明自己可以在 2025 年保持優勢,但新車其實不算很多。
情懷雖無價,但市場價更高。當國内市場對自主品牌形成消費信心,進口車不再給消費者 " 長臉 ",進口品牌也會有離去的一天。
諷刺的是,今年廣州車展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參展品牌卻變得更少了,誰也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個品牌缺席重大展會,只是市場是殘酷的,沒有足夠的營收和資金流支撐,車企根本沒有參展造勢的資本。
2025 年,智能化汽車迎來徹底爆發,還有傳統車企敢不努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