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步兵炮,發源于一戰,為進攻而生,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鋼鐵槍炮與細菌 Author 鋼鐵槍炮與細菌
在抗戰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火炮——小鬼子的 92 式步兵炮。雖然它個頭不高,比重機槍大不了多少,可在戰場上,它可是機槍和野戰工事的噩夢。
92 式步兵炮
不過,下文中我們不會專門介紹 92 式步兵炮,而是要來說說步兵炮出現的歷史背景和早期發展。
步兵炮,顧名思義,是專門給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小型火炮,它們一般重量都很輕,方便士兵攜帶和操作。
早期的步兵炮設計簡單,使用便攜式的炮架,能夠快打快撤。步兵炮通常跟着一線步兵一起行動,為步兵提供最為及時的火力支援。
在編制中,步兵炮往往直接編入營級部門,因此也經常被稱為 " 營炮 "。在有些軍隊中,步兵炮也會被集中編制在步兵團中,這樣更加方便部隊訓練和裝備維護,到實際作戰時再分配給一線步兵分隊使用。
步兵炮最早出現在 17 世紀的歐洲線列步兵時代,在當時的英國步兵營中,就裝備了兩門超輕型的 3 磅炮。
不過,步兵炮真正得到重視和發展,還要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提起一戰,人們印象最深的就是塹壕和機槍。在被塹壕和鐵絲網封鎖的戰場上,重機槍無情地收割着士兵的生命。那是一個火力得到巨大提升,但機動能力還嚴重不足的時代。戰場上的火力優勢完全偏向防守方。
在進攻方進行炮火準備時,防御方可以隐蔽起來減少傷亡,等到炮擊結束後再從掩體中爬出來,用機槍收割進攻方的士兵。當面對防守方的野戰工事和機槍陣地時,進攻士兵在接近到手榴彈能投擲的距離前,幾乎毫無辦法。
在凡爾登戰役持續的 300 多天中,雙方共傷亡了超過 100 萬士兵。而雙方的戰線幾乎沒有獲得什麼多少實質性進展。
在索姆河戰役的第一天,機槍和野戰工事就給英國人造成了将近 6 萬人的傷亡。
當時戰場上的野戰炮重量普遍在 1 噸左右,行軍機動可以采用騾馬拖曳,但是很難讓騾馬拖着火炮衝鋒。雖然也能依靠人力,推動野戰炮短距離移動,但是戰場上到處都是炮彈造成的彈坑,而且往往泥濘不堪,想讓炮兵推着火炮跟上衝鋒的步兵幾乎不可能。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戰炮
而如果将野戰炮部署在後方,當前方步兵需要火炮時,又無法做到及時的溝通,很難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
于是一種足夠輕便、能跟上步兵快速前進并且能在需要時提供火力支援的步兵炮,就應運而生了。
以法國的 37 毫米 M1916 型步兵炮為例,它的重量只有 108 公斤,作戰時可以由四名士兵攜帶,能夠跟上快速運動的步兵。它發射的炮彈彈丸重 670 克,剛好可以對付由沙袋和木頭構築的野戰工事。
法軍士兵在操作 M1916
這門炮的後膛是著名的法國 M1897 型 75 毫米野戰炮的縮小版,射速非常快。射完炮彈後打開後膛,彈殼會自動彈出,加快了再裝填速度。
理論上這門炮的最大射速可達每分鍾 25 發。它的有效射程為 1500 米,因而可以在敵方機槍的威脅範圍之外,從容地進行射擊。為了前線步兵作戰能夠得到及時的火力支援,法國人為每個步兵營都配備了這種火炮。而當時其他的野戰火炮,大多裝備在步兵師下屬的炮兵團中,不會直接編入到步兵團中。
不僅法國人自己裝備,後來參戰的美國軍隊也非常喜歡這種步兵炮,将其作為制式武器裝備。除了法國,還有不少國家也裝備了類似的武器,比如奧匈帝國的 M1915 型 37 毫米戰壕炮。它比法國炮更輕便,可以使用三腳架,也可以安裝輪子和防盾。
奧匈帝國的 37 毫米戰壕炮
步兵炮的出現,改變了戰場上的許多戰術。衝鋒中的士兵不再只是被動地成為靶子,而是可以進行反擊、利用步兵炮的火力壓制敵人,掩護自己的行動。特别是在進攻敵方戰壕時,步兵炮的火力可以有效摧毀敵人的機槍陣地,為步兵的突擊創造機會。
不過,步兵炮在一戰中只是剛剛嶄露頭角。到了二戰期間,更多型号,不同種類的制式步兵炮紛紛出現在了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