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科學探索獎名單揭曉:清華唐傑北大數院丁劍在列,還有三體電視劇“丁儀”熱議原型,歡迎閱讀。
剛剛,第五屆 " 科學探索獎 " 名單出爐。
本次共有 48 位青年科學家獲獎,其中包括清華唐傑、上海交大盧策吾,北大數院丁劍等科學家在列。
值得一提的是,數學物理學領網域獲獎者何頌,曾被熱議是電視劇版《三體》中 " 丁儀 " 形象原型。(不過後來被他本人否認)
此次還首次出現了外籍非華裔獲獎人香港大學副教授 Joseph Ryan MICHALSKI,他一直致力于研究火星生命。
他們将在未來 5 年裡,獲得騰訊基金會 300 萬元獎金,供自由支配。過去 4 年,已有 200 位青年科學家獲得資助。
詳細名單如下 ~
聚焦信息電子領網域,來看看獲獎人都有誰?
信息電子領網域
程翔,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IEEE Fellow。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基于數據驅動的智慧網絡和網聯智能研究,側重智慧交通和物流場景,包括無線通信信道建模和應用、通信感知一體化技術、B5G/6G 智能車聯網、和多智能體協同理論和技術研究。
他共發表論文 280 餘篇,曾獲倫納德•亞伯拉罕獎(通信領網域影響因子最高的期刊,代表中國團隊首次獲獎)在内的多個知名國際期刊和會議的論文獎項。
耿新,東南大學首席教授。
他主要從事機器學習、模式識别、計算機視覺等方面的研究,創建了東南大學模式學習與挖掘(PALM)實驗室并擔任實驗室主任至今,在相關領網域重要國際學術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百餘篇。
他本碩畢業于南京大學,2008 年獲迪肯大學博士學位,曾任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體學院院長。
盧策吾,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向:如何讓機器理解人類行為;如何讓理解的人類行為能指導機器人進行工作,實現人機協同。去年,一篇關于小鼠群體大腦行為理解機制登上 Nature。
他曾獲得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博士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師從賈佳亞教授;随後前往香港科技大學、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其中斯坦福研究期間,師從李飛飛、Leo Guibas 教授。
宋清海,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他的研究領網域包括各種有源和無源的微納米光子學器件的設計、制備、表征,并利用相關的器件研究其内在物理過程并探索其光電子應用。去年,其團隊在高純度超集成手性光源領網域重要突破登上 Science。
這也是宋清海教授第二篇 Science 論文,也被入選 "2022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他本碩畢業于復旦大學,曾擔任西北大學、耶魯大學、普渡大學研究助理。目前任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導。
唐傑,清華大學教授。
相信讀者們已經很了解這位老朋友了。
他于今年年初入選 2023 AAAI Fellow,也是 ACM/IEEE Fellow。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社交網絡、機器學習和知識圖譜等,曾獲 ACM SIGKDD Test-of-Time Award(十年最佳論文)。
其團隊曾發布基于千億參數大模型的對話機器人 ChatGLM。他曾參與共同創立智譜 AI,經唐傑手的大模型,都是這幾年裡大家的 " 老朋友 ":超大規模預訓練大模型 " 悟道 "(悟道 2.0 參數規模達到 1.75 萬億);2021 年與阿裡達摩院聯合發布的中文多模态預訓練大模型 M6;已經開源的中英文預訓練語言大模型 GLM-130B。
科學探索獎
此次獲獎名單上,有包括同濟大學、西湖大學、安徽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等 9 所科研機構,以及安徽省馬鞍山市、吉林省長春市等城市,首次有科學家上榜。
而北京大學共有 6 名科學家、5 名清華大學的科學家上榜,中科大則有 4 名科學家上榜。
在數學物理學、交通建築兩個領網域首次出現女性獲獎人。
分别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物理研究的教授彭新華、同濟大學做土木工程研究的教授周穎、大連理工大學從事船舶工程研究的教授鄒麗。
科學探索獎設立五年來,共評選出 248 位獲獎人,他們來自 90 所科研機構,平均年齡 41 歲,最年輕的獲獎人 30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