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瓊瑤:高考兩度落榜,三度自殺,41歲插足别人婚姻,她才是大女主,歡迎閱讀。
< 瓊瑤與林青霞 >
對瓊瑤的評價,向來褒貶不一。有人說她 " 三觀不正,扭曲價值觀 " 多的是 " 小三上位,且毫無悔意 " 這樣的字眼。
也有人說她 " 敢愛敢恨,内心世界豐富,為愛生為愛死 ",是一個言情作家該具備的素質。
是非正義自有公論。正如一位讀者所言,一個人的三觀不會因為白蓮花女主就定型,人會帶着頭腦去公斷是非對錯。有批判,有反思,或許也值得一看。
先把瓊瑤的作品放在一旁,把瓊瑤個體單獨拎出來聊一聊。
01
瓊瑤身上有很多人的縮影,幾乎把所有的苦難,過了個遍。
年少自卑,學習成績不好,暗戀師長無果,高考落榜,十足的問題少女。早婚,婚後窮得吃不上飯,邊帶孩子邊寫作 ... ...
那時她還不是瓊瑤,只是一個與磨難決鬥的嬌弱姑娘——陳喆。
陳喆這個名字是她父親取的。她的父親陳致平那會還不是歷史學家,還在女吉中學教國文,她的母親袁行恕也還沒成為一個老師 , 也只是女吉中學的一個學生。
" 兩吉 " 相遇,碰撞出來的火花,結出來的果實,便有了陳喆這一說。後來陳喆會寫小說之後,取了個好聽的筆名,叫瓊瑤。筆名出自《詩經 · 衛風 · 木瓜》:報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瓊瑤生于 1938 年。那時抗日戰争還沒有結束,生逢亂世,炮火連天月,一家人在戰火中颠沛流離。
在戰亂裡,見得多的是生離死别。她說,她豐富的内心世界,多半來源于小時候的遭遇。
四歲那年,瓊瑤經歷人生第一場别離。
1942 年,陳致平攜帶妻兒離開四川成都,回祖籍湖南。離開的理由很簡單。四川作為抗戰大後方,為保平安,各路人馬全部湧進來,一時人口激增。
一夜之間,物價飛漲數倍。陳致平身兼數職,也很難維持一家五口的生計。這時遠在湖南的祖父陳墨西思兒心切,三番五次讓陳致平帶妻兒回湖南老家。
祖父再三保證,湖南是太平之地,抗日戰争絕不會打到湖南。于是不加思索的陳致平,當即決定回去。
這一走,使得瓊瑤必須與朝夕相處的奶媽告别。她用小孩最原始的方法表達抗議,她哭得聲嘶力竭,讓奶媽跟着他們一起回湖南。
在無情的離别面前,眼淚顯得多麼的蒼白。奶媽目送了瓊瑤最後一程,終究是沒能同路,揮手惜别。
四歲的瓊瑤,還不懂的什麼是世間最糟心的痛,模模糊糊的記下了那場匆忙的别離。
撤回湖南後,并沒有想象中的安穩,風雨飄搖。
湖南遠沒有四川那麼安定,日本兵遍布每一個村莊,他們一家灰頭土臉的東西藏躲。實在躲不過,身上的錢物别想保留,通通交去 " 衝公 "。
對于瓊瑤一家而言,實有有窮途末路之感。
第一次接近死亡,瓊瑤 6 歲。
一次逃難中,瓊瑤的兩個弟弟走失了,全部的行李也在行走的過程中丢失了,絕望的爸爸媽媽失去了最後的力量源泉。
東安河的橋上,她媽問她:鳳凰(小名),你要不要跟爸爸媽媽一起死?
6 歲的瓊瑤,哪裡懂得生死的含義?
大人做什麼,小孩子照做就行了。既然爸媽要死,自己焉有不死的道理。
瓊瑤跟着爸媽一步步走去水中央,等到水快要浸沒腦袋的時候,她哇的一聲吓哭了。
終究只是一個孩子呀,還沒經歷人世,急匆匆的去赴死,老天也是不答應的。那一聲哭訴,讓還沒死徹底的袁行恕本能的把她往上拖。
她媽大喊,不死了,不死了,我們死了,鳳凰怎麼辦?半昏過去的陳致平拼命點頭,三個人緊緊相擁。
瓊瑤一條垂死的命,撿回來了。
02
抗戰勝利後,一家人重回四川,幾經輾轉之後去了上海。瓊瑤上學晚,9 歲才進入小學,那會的她也多了一個小妹。
也是在 9 歲那年,她發現了自己的寫作天賦,寫了人生第一篇短篇小說《可憐的小青》。這篇小說裡,多數有自己的影子在裡面。
自卑感,也是在那個時候慢慢滋生的。
上海孩子欺生,她言語不通,看上去有些 " 土裡土氣 ",加上書也念不好,她萬分痛苦,不知覺就生出一種自卑感來,這種自卑感 " 裹挾 " 了她很長時間。
照她的話說,生活中能有的樂趣太少了,不動筆寫點樂趣出來,日子很難捱下去,算是精神的一種寄托。
上海呆了一年的光景,又迎來了内戰,一家人慌忙從内地搬到台灣。瓊瑤插班台北師範附小六年級,繼續她的學業。
後來誤打誤撞考進了台北第一女中,進了中學之後,她的自卑感來得更猛烈了。
除了國文,瓊瑤其他科目都跟不上,數學和理化最差。數學拿零分是常事,考 20 分,算是不錯的 " 高分 " 了。
父母都是學者,那會陳致平是大學教師,母親也是中學教員,都是讀書人。
生了五個孩子,作為老大的瓊瑤,偏偏成績最差。小妹成績最好,是那種考 98 分還會難過得大哭的孩子。
勉勉強強讀完初中,升到高中。
學習壓力更大了,數字認識她,她不認識那堆數字。
瓊瑤像現在很多孩子那樣,怎麼努力都不行,于是厭學,無心學習,只想着逃避。
尤其作為知識分子家裡的孩子,那種壓力似乎更大。
别人嘲笑的眼光,總像一把利劍,朝着她的胸口射進來。她只得捂着一身傷痛,一個人在房間裡偷偷舔舐傷口。
加上那時她的父親和母親非常忙碌,沒人來過問這個 " 問題少女 " 的心事,孤單如影随行。
瓊瑤考 20 分那次,是她經歷的人生第二次 " 死亡 "。
那 20 分醒目的挂在試卷上,她忐忑的拿着成績單回到家。
看見父母正在安慰一邊大哭的妹妹,她小心翼翼上前詢問," 小妹怎麼了?" 她父母在空隙中抬頭回復她:
她實在太要強了,因為考了個九十八分,沒考到一百分。
瓊瑤的心瞬間沉落下去,自己的成績單,需要父母蓋章。這下,如何是好?她的自卑感發作得厲害,一直磨蹭到深夜,才去找她的母親。
母親看完成績單,臉瞬間陰下去了:你要我們做父母的,拿你怎麼辦?為什麼你一點都不像你的妹妹?
" 為什麼你一點都不像你的妹妹?" 這句話,像句魔咒,一直在她耳邊揮散不去。
瓊瑤的自尊心一下受到了強烈的抨擊,她給母親寫下一封長信,大意為自己很抱歉來到這個世界,只會給父母帶來煩惱,不如讓這麼不好的自己消失,減少他們的煩惱。
随後她做出了赴死的決心,找到母親的一瓶安眠藥,一股腦的全吞了下去。
沒死成,搶救了過來。重生後的少女,一臉疑雲,滿腹心事。
03
高三那年,迎來了緊張的高考。最擔心是瓊瑤父母,自己都是教書之人,祖上也是有學識之人。
女兒考不上大學,豈不是丢了老祖宗的臉。
" 你一定要考上大學 "。這句話,是瓊瑤父母對瓊瑤的請求。同樣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即将高考的子女要說的一句話。
瓊瑤背負着高三學子的沉重壓力,她不害怕讓自己失望,卻害怕讓父母失望。那一陣整天循環做噩夢,怕自己沒有考上大學被萬人嘲笑。
惶恐、落寞、孤寂,把她緊緊裹扎起來,不給瓊瑤絲毫喘息的機會,少女的心事鋪滿了整張臉。
頭頂一片黑雲的時候,前方出現了一片微弱的光芒,比瓊瑤大整整 25 歲的國文老師蔣仁出現了。
蔣仁那會剛離婚,孤身一人來台灣,是最為孤寂的時候。他滿腹才華,身上有淡淡的儒雅氣質,這些品質,都是瓊瑤所迷戀的。
瓊瑤身上的那種絕望、無助,也正是一個多情的男人想要去憐惜的。
兩個落寞的人,摒棄了世俗對他們的指責,不顧年齡,不顧身份,褪去外在的一切,戀愛了。
面對社會輿論,瓊瑤也想過分手,每次分手,反而只會加深對方的感情。
蔣仁同她許下四年之約,請求瓊瑤為他考上大學,也為父母考上大學。若四年之後,瓊瑤沒變心,他還在原地等她。
這段感情,并沒有任何結果。在别人看來,是一段可笑的恥辱,在當事人看來,是刻骨銘心的經歷。
高考那年,瓊瑤落榜了。不是沒努力,是努力了也沒看到希望。那年她再次搜集安眠藥,一心求死。沒死成,又活了過來。
與蔣仁的戀情也 " 東窗事發 ",傳到了母親的耳朵裡,引起了一次不小的震蕩。
母親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了蔣仁身上,似乎女兒考不上大學的錯,都是蔣仁一手造成的。
平常柔情溫和的母親,為了保護女兒,使出了激烈的手段,她一紙狀告書,以 " 引誘未成年少女 " 為由,把蔣仁告到了警察局。
自此,國文老師的稱呼,跟蔣仁再無關系。
瓊瑤的創作大部分來自親身經歷,這點毋庸置疑。但仔細讀過原著的人便知道,不倫戀的結局都是以悲劇收場,瓊瑤深知那樣的戀情不會有結果。
不然她也不會對蔣仁說 " 分手吧,就當我們從來沒有遇到過 ",這樣絕情的話。
落榜後的瓊瑤沮喪到了極點,救活過來的她如同一具木偶。
她母親一遍遍求她,再考一次。一個只有高中文憑的人,未來能做什麼呢?這是所有父母的擔憂啊。
瓊瑤考了,也用盡了全力,結果依舊不堪,二度落榜。她不打算考了。她對她媽說,自己要寫作。" 我已經浪費了很多時間去考大學,現在,我可以專心寫作了。"
04
" 二十歲,已到成年,卻仍然沒有工作,不肯讀書,向父母伸手要錢 "。瓊瑤的自卑感又發作得厲害。
在茫然無措的時候,台大外文系的窮小子慶筠出現了。
這個窮小子跟瓊瑤一樣熱愛文學,熱愛寫作,不同的是,慶筠是科班出生,而瓊瑤是沒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
但這不影響兩個人的交往,慶筠甚至鼓勵瓊瑤:
" 如果你志在寫作,讀不讀大學都一樣,許多文學系畢業的學生,念了一肚子文學理論,仍然寫不好一篇文章。"
當一個人自卑到極點的時候,非常需要某一種才能來搭救自己。瓊瑤的那根唯一的救命稻草,便是寫作。她放棄考大學,決心靠寫作養活自己。
慶筠的出現,也可以說是堅定了瓊瑤的寫作之路。
" 他雖然這麼窮,卻窮得滿不在乎。他對物質的需求已接近于零,只是滿腦子想寫作。他這種傻勁,和他這份窮苦,都讓我心中恻然。"
正是那份恻然,讓瓊瑤嫁給了慶筠。盡管也許沒有愛,盡管心裡還有初戀殘留的影子,但不影響她會跟慶筠好好過日子。
婚後的生活非常窮苦,精打細算的錢都不夠生活。第一次吵架就是因為 " 家庭預算 "。
一個月的菜錢是 210 塊,平均下來,每天 7 塊錢。那天慶筠非要花掉一天的菜錢去買兩個粽子,這讓瓊瑤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慌忙之中,爆發了第一次 " 戰争 "。
瓊瑤那會寫一些三千字左右的小小說,賺取一點稿費。慶筠的進展要比她慢得多,他句斟字酌,講究十全十美。
二十三歲那年,瓊瑤生下了與慶筠的孩子,小慶。她從此有了一個 " 母親 " 的新角色。
二十三的年紀,少女年代的浪漫與幻想并沒有終結,過早的承擔一個母親的角色,把瓊瑤 " 殺 " 了個措手不及。
她的慌張表現于根本不會哄孩子,要當小慶的母親,她要下一番很大的功夫。
在生小慶的前後,慶筠出差在國外,瓊瑤的艱辛可想而知,既要帶娃,又要趕稿。她只能祈求孩子不哭,給她一點時間趕稿。
短篇小說《情谷》,便是那個時期完成的。瓊瑤把《情谷》投給了《皇冠》雜志社,很快拿到了一筆稿費。
那時瓊瑤還不知道,那個叫《皇冠》的雜志社,跟瓊瑤此生都脫離不了關系。也是從那時起,瓊瑤的所有作品均由《皇冠》出版。
05
《情谷》之後,瓊瑤把作品《尋夢園》《黑繭》《幸運草》等一系列中篇小說,陸陸續續全投給了《皇冠》。
《皇冠》社長平鑫濤毒辣,一眼看出瓊瑤是個寫故事的好苗子,給瓊瑤去了邀約信,邀她定期給《皇冠》寫稿。
瓊瑤跟所有初涉寫作的人一樣雀躍三丈。她把喜悅跟慶筠一起分享,得到的卻是慶筠滿不屑的眼光。
如果說讀者不屑于瓊瑤的愛情故事,那麼更早不屑于她那套苦情故事的,便是慶筠。
他總說她寫的不過是一堆爛故事,這樣的東西,怎麼會有讀者買單呢?
這就好比一個搞嚴肅文學的人,看不起寫網文的心理,總覺得沒有任何涵養,都是 " 下三濫 "。
慶雲滿心凌雲壯志,想寫出不一樣的東西來,可偏偏又什麼都寫不出來。暴躁的心理逐漸顯現出來,吵架成了常事。
苦澀的婚姻,讓瓊瑤想起了初戀。也是在瓊瑤二十五歲那年冬天,瓊瑤開始動筆寫《窗外》,把跟初戀的點滴全部寫進了《窗外》。
寫《窗外》的過程非常艱澀,兒子小慶不到兩歲,需要人時刻在身旁。為了自己的寫作,她把兒子送去了托兒所。
兒子哭着鬧着不要離開她,哭喊得瓊瑤的心都碎了。她坐在桌前望着稿紙發誓,一個上午如果不寫滿三千字,就對不起兒子!
《窗外》完稿後,瓊瑤馬上寄給了《皇冠》。
與往常不同,一向苛刻的慶筠看到了這部長達 20 萬字的長篇小說,對瓊瑤豎起了大拇指,說這是一部好小說。《窗外》得到的不只是慶筠的贊美,還有《皇冠》社長平鑫濤,以及萬千的讀者朋友。
《窗外》出版後,連續加印了三本,都被搶購一空,其火熱程度可想而知。瓊瑤也由此從新銳作家,一躍成了暢銷書作家。
那個自卑的孩子,勤勤懇懇的一點點建立她殘缺的自信。
《窗外》成了所有人的驕傲,唯獨沒有成為她父母的驕傲。在父母面前,她始終是一個不讓人省心的孩子。
《窗外》裡雙親古板嚴厲,好像所有的東西都是帶刺的,只有女主是個可憐楚楚的人。父母認為瓊瑤在罵他們,以表達自己的不滿。
于是來信嚴苛指責瓊瑤,讓瓊瑤讀完悲痛欲絕。
什麼時候可以成為父母的驕傲?是所有孩子關心的問題。
06
一九六 * 四年,瓊瑤與慶筠離婚。離婚的多半原因,來源于慶筠時不時的 " 癫狂 "。
瓊瑤在寫作方面取得不錯的成績,而慶筠在既要面對工作,又要面對寫作不順的壓力,這讓他時常感到奔潰和煩悶。
他把這些不好的情緒,化成口裡 " 惡毒 " 的語言,一遍遍催垮瓊瑤的心智。兩個人的感情,最終瓦解得幹幹淨淨。
好在那個時候,瓊瑤與父母也得到了緩和。
她連續創作的熱情,父母看在眼裡,也為她始終堅持做一件事情,感到驕傲。母親的一個微笑,成為肯定瓊瑤最大的動力。
《煙雨蒙蒙》《六個夢》《幸運草》《幾度夕陽紅》分别在《皇冠》出版,并且都取得相當不錯的成績,《皇冠》的一大半銷量,都是瓊瑤創造出來的。
《皇冠》雜志的老板平鑫濤對瓊瑤贊賞有加,只是那種贊賞,很快轉變成了男女之間的暧昧情愫。
平鑫濤已婚,與妻子林婉珍育有三個孩子。可這些沒能阻擋平鑫濤想要追求瓊瑤的決心。
他讓瓊瑤等自己,等三個孩子到 15 歲,他就離婚。瓊瑤對平鑫濤也是喜歡的,她從小就敬佩有骨氣的男人。
平鑫濤赤手空拳打天下,不辭辛勞創立《皇冠》,這些品質,都非常吸引瓊瑤。
雖然她不想插足平鑫濤的婚姻,可世間男男女女的事情,誰能說得準呢?
1979 年 5 月,41 歲的瓊瑤嫁給了 52 歲的平鑫濤。這段感情的結合,也讓瓊瑤此後的人生貼上了 " 小三 " 的标籤。
直至此,88 歲耄耋老人林婉珍出書《往事浮光》,口誅筆伐痛斥瓊瑤插翅她人婚姻,呵斥她的種種 " 罪行 "。
是是非非,外人不作評論。幸福與否,冷熱交替,只有當事人最為清楚。
但作為公眾人物,芝麻大的事情,難免會被無限擴大,會作為熱點談資,更何況這個人是捧紅眾多女星的瓊瑤。
80 歲的瓊瑤沒有做出過多解釋,她與平鑫濤在一起的生活細節,俨然成為各方輿論最好的反擊。
平鑫濤給她寫情書的習慣,持續到他去世,中間從無間斷。
七老八十,依舊跟年輕時一樣,在情書上稱瓊瑤 " 親愛的老婆 "。對瓊瑤的生活細節,從來都是 " 一手抓 ",不交給别人,怕不放心。
一頓飯吃下來,瓊瑤沒有自己夾過菜。兩人常常結伴去世界各地旅行,給生活添點五香味。
後來平鑫濤重病,瓊瑤日日貼身照顧,每天都要問他三個問題:" 你好不好?"
" 你有沒有不舒服?" 你還愛不愛我?" 瓊瑤甚至還想一起去瑞士安樂死,一起離世。還是平鑫濤清醒時拒絕了瓊瑤的請求,他說人都要按照定數來,規矩的出生,規矩的死去,要尊重自然法則。
風雨飄搖相伴了半輩子,2019 年 5 月,平鑫濤先瓊瑤而去,她替他完成後續事宜,靜待生命下一場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