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高管逆勢瘋狂漲薪,誰在收割企業的未來?,歡迎閱讀。
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機制何時才能實現
企業财報季的到來總是備受矚目。企業的财務報表如同鏡子,映射出各自的發展軌迹,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讨論。而貝殼的财報,無疑在眾多報表中掀起了軒然大波,讓大眾見識到了高管薪酬的 " 驚人之舉 "。
貝殼聯合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彭永東在 2024 年的薪酬總額高達 4.00708 億元,貝殼聯合創始人兼執行董事單一剛的薪酬總額也達到了 2.99485 億元。
如此高額的薪酬已經足夠令人咋舌,更讓人震驚的是,這居然還是縮水後的數字。
2023 年,彭永東的薪酬高達 7.13 億元,單一剛也有 5.2 億收入囊中。
近年來,經濟增速逐漸放緩,許多行業都陷入了裁員降薪的困境,房地產行業更是首當其衝,被普遍認為已進入 " 黑鐵時代 "。然而,從貝殼高管的收入情況來看,這個所謂的 " 黑鐵時代 " 似乎與他們毫無關聯,他們依舊在财富的海洋中暢遊。
事實上,貝殼高管逆勢漲薪并非個例。在資本市場這個大舞台上,類似的 " 豐收劇 " 頻繁上演。即便行業競争日益激烈,不少企業淨利潤大幅下滑,普通員工薪資不斷縮水,也絲毫沒有影響高管們的收入節節攀升。
在利益分配的激烈博弈中," 死道友不死貧道 " 的商業信條被越來越多人奉行,金錢仿佛變成了一場直白而露骨的數字遊戲。
01
貝殼的财報蘊含着諸多值得關注的信息,從中我們也能窺探到這家行業巨頭的發展脈絡。從 2021 年到 2024 年,貝殼的營收分别為 808 億元、607 億元、778 億元、935 億元。
相較于營收數據,貝殼的盈利能力可謂是經歷了一番 " 置之死地而後生 " 的過程。2021 年至 2024 年,其淨利潤分别為 -5.25 億元、-13.97 億元、58.9 億元、40.66 億元。
2021 年對于貝殼來說,是具有标志性意義的一年。當年 5 月 20 日,貝殼創始人左晖突然離世。作為中國最大房產中介平台的掌舵人,左晖在業内口碑極佳。他在去世前一年帶領貝殼成功在紐交所上市,離世時留下了高達 2333 億元的身家,那句 " 做難而正确的事 " 也成為了他的經典名言。
在創始人突然離世以及房地產行業整體承壓的雙重打擊下,時任 CEO 彭永東臨危受命。他用兩年時間讓貝殼實現扭虧為盈,确實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2022 年貝殼巨虧近 14 億元,而彭永東當年卻領取了 4.75 億的薪酬,這一數字是 2021 年的 56 倍。
執行董事單一剛的薪酬同樣大幅增長,他 2022 年拿到的 3.55 億元是前一年的 51.8 倍。2023 年,兩人的薪酬再度大幅上漲,彭永東達到 7.13 億元,與 2021 年相比漲幅高達 84 倍;單一剛拿到 5.2 億,是 2021 年薪資的 77 倍。
盡管貝殼在 2023 年實現了淨利潤轉正,2024 年高管薪資也有所下降,但彭永東和單一剛的天價薪酬依然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許多人認為,他們的自我激勵來得過早且過高。畢竟,貝殼旗下的普通員工并沒有享受到同樣的财富增長。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貝殼擁有 43817 家門店,427656 名經紀人。貝殼新房和存量房業務共產生 586 億元收入,經紀人人均年創收 13.70 萬元,月均創收 1.14 萬元。
經媒體測算,若以經紀人實際分潤 60% 計算,貝殼經紀人的年均收入約 8.22 萬元,月均收入約 6850 元。按照彭永東 2023 年 7.13 億元的高薪計算,他的收入是旗下經紀人平均年薪的 8674 倍。
當普通員工還在為業績壓力而苦苦掙扎時,高管卻在享受着暴利盛宴,這種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不禁令人質疑。
02
高管自我獎勵的現象并非貝殼獨有,許多企業都存在類似情況。老牌國企同仁堂,也在上演着這樣的 " 劇本 "。
2024 年,同仁堂營收達到 185.97 億元,同比增長 4.12%,然而歸母淨利潤卻同比下滑 8.54%,降至 15.26 億元,出現了近 5 年來的首次負增長。與此同時,員工總數增長至 1.79 萬人,人均薪酬同比下降 2.37%,降至 19.99 萬元。
在企業增收不增利、員工收入下調的情況下,公司高管的薪酬卻逆勢上漲,多名高管的薪資漲幅超過 20%。
東方财富數據顯示,2020 年至 2024 年,同仁堂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朝華的薪酬分别為 64.61 萬元、96.02 萬元、160.7 萬元、193.8 萬元、237.9 萬元,其中 2024 年漲薪幅度達到 22.76%。同仁堂增收不增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原材料漲價,像當歸、黨參、牛黃等中藥材近年來價格漲幅明顯。
在企業盈利水平下降時,本應上下一心、共克時艱,但同仁堂卻讓普通員工勒緊褲腰帶,領導們卻集體加薪,這種差距實在讓人心寒。
除了同仁堂,洋河股份同樣面臨着業績降速但高管不斷漲薪的情況。在白酒市場競争愈發激烈的背景下,洋河股份的業績增長逐漸乏力。盡管營收仍保持一定規模,但增速明顯放緩,利潤增長也不如從前。
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洋河股份的高管薪酬卻不斷攀升。部分高管的薪酬漲幅遠超業績增長幅度,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
企業業績增長困難,普通員工或許還面臨着績效壓力和收入減少的風險,而高管卻能不斷收獲高額薪酬,這對于企業内部的團結和凝聚力無疑是一種衝擊。
新興賽道在薪酬待遇方面的表現則更為極端,新茶飲行業就是典型代表。以茶百道為例,2024 年其淨利潤同比大跌 58.55%,僅為 4.72 億元,成為業績波動最為顯著的品牌之一。茶百道加盟店數量增速放緩,2024 年關閉門店數量激增至 890 家,加盟商流失加劇。
在如此巨大的業績壓力下,茶百道董事、監事及最高行政人員 2024 年的薪酬卻達到 1653.6 萬元,同比上升 88%,其财報一經發布便引發了廣泛争議。
更引人關注的是,茶百道董事還建議每股派發 0.2 元的末期股息,共計 2.96 億元。這并非茶百道董事首次建議派息,2024 年底,他們就曾建議派發 5.32 億元的特别股息,并且已獲股東批準。
如果最新的派息建議也能獲批,這兩次派息總額将超過茶百道 2024 年全年利潤。
據媒體報道,王霄锟、劉洧宏夫婦直接間接合計持有茶百道公司超過 82% 的股份,企業每一次派息,大部分股息都會流入這對夫妻的口袋。
加盟商深陷盈利困境,高管卻大幅漲薪,實控人還不斷 " 收割 " 利益,茶百道的這種做法實在令人诟病。
03
在經濟增速放緩、行業競争加劇的大環境下,高管漲薪這一現象已經遠遠超出了單純的數字範疇,更像是對企業價值觀和社會責任的一次深刻拷問。
從企業治理層面來看,當企業對高管沒有明确且嚴格的業績要求,不再進行對賭等約束時,高管薪資的暴漲就如同順水推舟般容易。
在這種情況下,高管薪酬的增長缺乏合理依據,背離了薪酬與業績挂鉤的基本原則。
原本薪酬的設定應是為了激勵高管努力提升企業業績,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但如今卻演變成了一種單方面的利益獲取,這無疑破壞了企業内部的公平機制。
從社會經濟層面分析,這種現象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高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不斷擴大,使得财富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普通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他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卻只能獲得微薄的收入,難以實現生活質量的提升和财富的積累。而高管們卻能輕松獲取巨額财富,這種巨大的反差會讓普通員工感到沮喪和失望,逐漸失去奮鬥的動力。
當大多數人都在為基本生活而掙扎,而極少數人卻在享受财富自由帶來的奢華生活時,社會的和諧與穩定也會受到威脅。
從企業長期發展角度而言,不合理的薪酬分配方式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過高的高管薪酬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在企業業績下滑時,這種成本壓力會更加凸顯。同時,普通員工會因為不公平的待遇而對企業產生不滿,降低工作積極性和忠誠度,進而影響企業的整體效率和競争力。
如果企業不能及時調整薪酬策略,解決高管與員工之間的利益矛盾,很可能會陷入人才流失、業績下滑的惡性循環。
企業應該是所有員工共同奮鬥的平台,是大家的避風港,而不是個别人的提款機。
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機制,讓高管的薪酬與企業業績、員工利益緊密相連,才能真正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這不僅是對員工負責,也是對企業未來負責,更是構建健康經濟環境的必然要求。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新響 ",作者:陳小韭,編輯:朝海,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