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就業率0%,“天坑”專業被淘汰,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軟科,作者:發現優質高等教育,原文标題:《就業率 0%!" 天坑 " 專業,淘汰》,題圖來自:AI 生成
屬地性歷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特性之一,根據 2024 年普通高等學校名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版),我國 2868 所普通高校,部屬高校僅有 118 所,地方高校占比高達 95.9%。當高教改革聚焦到專業設定層面,服務區網域經濟發展一定是調整的重要方向。
當專業設定和區網域發展錯位,人才培養就得打個 " 問号 " ——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是被需要的嗎?在全國各地,不乏一些 " 天坑 " 專業因辦學定位不清楚、不匹配,以致出現畢業去向落實率連年走低,甚至跌至 0% 的情況。無處訴苦的大學生,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圖源:陝西省普通高校 2023 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近日,教育部公布 2024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将在全國範圍開展提升本科專業設定與區網域發展匹配度工作。此前,黑龍江、浙江、河南、重慶、陝西 5 個省市已在指導下率先開展高校專業設定與區網域發展匹配度提升工作試點。
4 月 25 日,2025 年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地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委員會工作會議在南京召開,會議圍繞《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定調整優化行動方案(2025-2027 年)》、學科專業設定調整優化機制改革試點等工作交流研讨。
怎樣通過專業設定優化幫助學生逃離 " 畢業即失業 " 的困境?專業設定怎樣才算是與區網域發展 " 匹配 "?從 2024 年度各地新增特設專業的情況和有關專業設定調整優化的改革方案中,我們可以一窺各地專業設定的方向和特點。
1232 個特設專業,服務區網域發展
特設專業,是為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特殊需求所設定的專業,在專業代碼後加 "T" 表示。而這類專業的設定需求,又往往和地網域挂鉤,畢竟最直接的人才培養需求方,正是高校所在地。
根據統計,2024 年度全國共新增 1232 個特設專業點,從學科門類來看,主要分布在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十大學科門類,其中工學類專業超半數,占比 58.2%;從地網域來看,山東新增 125 個特設專業點,為全國最多,其次是河南、江蘇、廣東等高教大省。
細看各地新增專業,各有不同。2024 年度新增特設專業最多的山東,在設定方向上,推動高校主動服務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現代金融等 " 十強優勢產業 " 和 11 條标志性產業鏈,擴大理工農醫類專業招生規模。
以現代金融這一優勢產業為例,臨沂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山東工商學院等高校布局數字經濟、金融科技、跨境電子商務等經濟學、管理學專業。今年第二年招收大學生的康復大學,本次新增神經科學、生物材料、智能醫學工程 3 個特設專業,致力于培養康復領網域急需緊缺人才,亦與山東在醫養健康產業的布局契合。
新專業設定方面,作為航空大省的陝西,搶當低空經濟的 " 排頭兵 ",西北工業大學瞄準低空經濟快速發展需要,新增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這也是教育部首次建立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定機制下新開設的國家特設控制布點專業(專業代碼後以 "TK" 表示)。除了西工大,全國還有 6 所高校同批增設了該專業,分布在北京、江蘇、廣東等低空經濟領軍省市。
而在四川有力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進生物質能使用研究之際,四川大學今年在全國首次開設生物質技術與工程專業,使新專業培養的人才既能支撐制革、制漿造紙傳統產業可持續發展和轉型更新,又能适應新興生物質產業發展未來需求。
試點→全國覆蓋,勢在必行
2024 年,教育部重點指導黑龍江、浙江、河南、重慶、陝西率先開展高校專業設定與區網域發展匹配度提升工作試點。5 省市探索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圍繞區網域千億、萬億級產業集群,打造 172 個跨校特色專業集群。下一步,将在全國範圍開展這項工作。
與區網域經濟社會發展相 " 匹配 "" 适配 "" 契合 ",一向是學科專業設定、調整、優化的重要方向。此次 " 高校專業設定與區網域發展匹配度提升工作 ",也并不是首次提出。
2024 年 7 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的《關于開展 2024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定工作的通知》曾提到,要加強省級統籌指導。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本區網域產業發展實際,引導高校設定符合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的專業。
同年 9 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 " 推動高質量發展 "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針對高校動态調整學科專業,教育部副部長吳岩透露,将在提高三個适配度上下功夫,其中之一就是:提高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專業建設與區網域發展的适配度。
今年 1 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會上提出,要把優化學科專業設定作為改革重點,…… 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契合度。
精準匹配,三方共赢
專業設定和區網域發展精準匹配,是為了實現地方、高校、人才三方共赢。據統計,2024 年度共有 658 所高校新增特設專業,其中,北京交通大學新增 11 個,為全國最多,且均為國家戰略發展急需領網域專業或交叉學科領網域創新性專業。位于山東的臨沂大學和山東女子學院新增 8 個特設專業,新增數并列地方高校首位。
作為 " 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 " 首批支持部門,臨沂大學緊密跟蹤區網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更新趨勢,形成了現代商貿物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 9 個應用型專業群,包含 59 個專業,占在招專業總數的 71.9%,2024 年度新增的 8 個特設專業中也有 7 個是新興專業;學校與臨沂市聯合成立山東省首個碳中和學院,服務地方產業更新需求;近幾年畢業生留 " 臨 " 率超 30%,用人部門對畢業生總體滿意度和工作勝任度均超過 97%,為服務區網域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 " 臨大貢獻 "。
2012 年在全校層面啟動本科專業評價工作,2019 年一口氣關停 33 個适用性不高、辦學能力不強、招生就業不好的專業——作為江西唯一的國家 " 雙一流 " 建設高校,南昌大學深知,地方高校資源有限,只有 " 有所不為 " 才能 " 有所為 "。要打造 " 人才贛軍 ",南昌大學始終衝在全省高校最前列。近年來,學校重構學科專業布局,建立學科動态調整機制,比如經濟管理學院如今只保留 5 個本科專業,個個都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學科資源得以更好匯集。
如何做到精準匹配?職業院校在專業設定與區網域發展的匹配工作上已經先行一步,或許能為本科院校提供參考。在廣東揭陽,揭陽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產業辦專業,重視專業設定與揭陽重點產業無縫對接。2022 年度,學校的專業布局與揭陽市的重點產業需求完全吻合,實現了專業設定與揭陽市重點產業 100% 匹配。
圖源:揭陽職業技術學院《2022 年專業設定與區網域重點產業匹配度分析報告》
除了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關鍵是在地方和學校兩個層面下功夫。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黃輝指出,各地首先要梳理建立本區網域的重點緊缺專業、改造更新專業、限制撤銷專業 " 三張清單 ",以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倒逼專業更新改造、加快淘汰落後過剩專業;學校方面,則需結合自身定位、立足產業需求,以專業結構優化為核心,集中資源培育特色優勢專業,築牢高質量發展的專業基礎。
" 學科跟着產業走,專業圍着需求轉 ",已成為一批高校專業調整的行動指南。不過,提升匹配度只是第一步,專業結構優化後,更關鍵的是專業内涵建設,新瓶裝舊酒讓 " 天坑 " 專業 " 套殼 " 招生只能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