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全系車型入駐上汽大眾經銷商,斯柯達沒有放棄中國市場,歡迎閱讀。
許多斯柯達車主,其實選擇斯柯達那一天起,就沒擔心過,斯柯達未來會像 JEEP 和三菱一樣退出中國市場,畢竟上汽斯柯達背後是上汽大眾,即便是跑路了,未來也會 " 子債父償 ",如今上汽大眾更是為許多斯柯達車主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近日,上汽大眾宣布網絡渠道整合大動作,斯柯達全系車型入駐大眾品牌經銷商展廳。這也意味着自 2016 年獨立出去的斯柯達品牌,重新回歸了上汽大眾懷抱。
斯柯達重新回歸上汽大眾懷抱,一方面是想通過上汽大眾渠道提升銷量,增強消費者購買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大眾在華戰略收縮,從而集中精力與财力投入到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電動與智能化轉型。
店都沒了,心裡也不慌
筆者就是 2021 款斯柯達速派的車主,在 2021 年買車的時候,店内人員就告訴我們,售後和保養需要到幾公裡之外的上汽大眾店做,雖然當時有些詫異,但其實心裡就有底了。
兩年後在路過這個店的時候,招牌已經換成了上汽大通,應該是被上汽内部資源整合了,但是作為車主,心裡一點也不慌,畢竟售後保養上汽大眾托底,就算是不去店裡修,許多斯柯達零部件和上汽大眾車型基本上是通用的,至少買了斯柯達不會成為大冤種。
之所以選擇斯柯達,因為筆者作為一名從業多年的汽車編輯,同時也是一位斯柯達速派的車主,選擇斯柯達一方面是喜歡德系車的質感與質量,另一方面也是上汽大眾的完美平替,網上流傳的 " 懂大眾的都買了斯柯達 ",還是代表了許多斯柯達車主的心聲。
所以即便是從大眾内部人士處得知斯柯達中國公關部都撤銷了的時候,筆者也只是唏噓一下,畢竟還有上汽大眾這個大樹在。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斯柯達車型同級别的車型确實要比上汽大眾車型便宜不少,雖然配置與用料沒那麼足,但是三大件基本上一模一樣,在價格戰之前,筆者當時買的速派要比相同配置的帕薩特便宜了近兩萬,許多消費者買的就是這原汁原味的德系味道,并不在意品牌。
據官方介紹,目前已有近 500 家大眾品牌經銷商申請代理一同經營斯柯達品牌,其中 330 多家已完成授權籤訂。目前,斯柯達的銷售網絡已覆蓋 206 個地級市,城市覆蓋率超過 60%,市場覆蓋率達到 85%。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此次斯柯達與大眾的渠道整合,有助于消除潛在用戶的購車疑慮,雙品牌門店的設立,使用戶在購車時能夠直觀對比產品和價格,降低決策成本。
未來并入上汽大眾銷售網絡以後,許多消費者也可以近距離感受到斯柯達的誠意,也算是斯柯達增長的新渠道。
當然斯柯達許多店都沒了,公關部也沒了,仍然沒有放棄中國市場,這一點必須點贊。
戰略收縮,車企忙着活下去
在高增長紅利期結束疊加價格戰的大背景下,車企将版圖縮小才是明智之舉,電動化與智能化轉型需要高成本集中發力,大眾集團也明白,只有活下去才能談在未來的汽車市場繼續引領。
靠着電動與智能上的持續發力,目前比亞迪汽車已經擁有王朝網、海洋網、騰勢、方程豹、仰望等多品牌和系列,技術強勢,輿論與銷量表現良好,成為了比亞迪汽車不斷擴張的資本,這也是為何其能在短時間内做到國内市場 NO.1 的根本。
對于大眾汽車而言,目前在電動與智能技術上,均要落後于比亞迪等自主品牌,所以此時選擇将弱勢品牌整合,也是避其鋒芒,保存實力,為日後戰略反撲積蓄力量。
從目前的情況看,斯柯達不會撤出中國市場。選擇通過與大眾合并渠道,不僅能夠降低斯柯達資產投入、運營支出等大項成本,也可以共享資源、共同經營來尋求在中國市場的新突破。
同時大眾汽車作為合資轉型的排頭兵,今年,大眾在華方面計劃将反攻的時間節點放在 2026 年。消息稱,大眾在華合資的兩個品牌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都将在 2026 年,投放自主研發的多款插電混動車型,屆時比亞迪與大眾将會回到同一起跑線,同時競争也将更為精彩,更加激烈。
随着價格戰的到來和市場競争的日益激烈,許多車企也是加入了整合的隊伍,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發布《台州宣言》後,第一個大動作便是将吉利幾何并入吉利銀河,吉利未來主流新能源品牌将聚焦在銀河系列上,"GEOME" 将成為銀河的智能精品小車系列。
未來各品牌產品可以實現在采購上的大協同,可以讓產品價格和成本更有競争力。這種資源聚焦、戰略聚焦的打法未來也會成為車企應對未來競争的常态,也是應對價格戰的有效路徑。
面對目前如此内卷的車市,華為常務董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判斷,未來車企的走向是要麼倒閉,要麼成為巨頭。
所以擺在許多車企面前的問題是,未來如何活下去,怎麼做才能不被市場淘汰。從大眾汽車果斷将上汽斯柯達并入上汽大眾,吉利幾何并入銀河,可以看到這些汽車巨頭正在通過資源整合、戰略聚焦積極自救,這樣才能扛住比亞迪等品牌一輪一輪的價格戰,才能在未來繼續呆在牌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