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45000餘人的兵團,加上東野1個縱隊,打出了1比60的戰損比,歡迎閱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甲骨堂 Author 甲風
在遼沈戰役時,國民黨軍對于東野縱隊所轄的兵力判斷極不準确。無論是防守錦州的範漢傑,還是東進兵團第 62 軍軍長林偉俦都回憶稱,南京方面對東野縱隊實力的判斷是相當于 " 一個獨立師或加強師 "。
而且因為此時國民黨軍已經恢復整編師為軍,且東北方面的國民黨軍并未有過改編經歷,所以這裡所說的 " 獨立師或加強師 " 是否指的是整編師還不好說。
比如林偉俦回憶老蔣在重慶号上召見各部時就說道,(這次東北野戰軍進攻錦州的部隊)" 最多有七個縱隊,等于七個師的兵力 ",國軍從 " 沈陽出 5 個軍、華北出 2 個軍、煙台來 1 個軍、原駐葫蘆島有 1 個軍,共有 9 個軍兵力,足夠援錦之用 "。
以當時國民黨軍一個步兵師的兵力來說,可在 11000 人到 13000 人之間,當然這是滿編數字,其實大部分師達不到。
若以國民黨軍标準下的加強師計,則兵力自然在滿編數據基礎上還會略多些,可能到 15000 人左右。
當然,退一步講,就算其判斷兵力語境下的 " 師 " 指的是整編師。
當時國民黨軍的整編師兵力大部分為 2 萬餘人,就算是加強師的兵力也就 3 萬餘人。
而實際上當時東野的主力縱隊的兵力已達 4 萬餘人,比國民黨軍一個軍的兵力都只多不少。
我們因為了解到這些信息後自然知曉國民黨軍作戰方案肯定是不行,不過回頭想既然它對于基本情報都搞不明白,所以弄出上述的作戰方略也就不稀奇了。
那麼為什麼國民黨軍對于我軍縱隊兵力的判斷會這麼離譜呢?
首先,我軍的野戰步兵縱隊,确實會有 2 萬餘人甚至不到 2 萬人,只有 1 萬多人的情況嗎?
答案是——會。
即以東北野戰部隊在 1947 年 5 月的情況來說,當時建成的 5 個野戰縱隊裡,兵力超過 4 萬人的沒有,超過 3 萬人的只有 1 個,其餘 4 個縱隊都在 3 萬兵力以下,其中第 3 縱隊、第 4 縱隊兵力均只有 2 萬人出頭。
而在 1948 年 " 三大戰役 " 的時間節點上,東北野戰軍的兵力已經大為增強,顯然已經遠超國民黨軍的估計。
不過當時就全局而言,我軍确實還有不少野戰步兵縱隊的兵力,只有 1 萬多人;倒是真的跟國民黨軍的 " 加強師 " 兵力差不多,不過這樣的縱隊主要在華北和西北戰場。
以平津戰役時的華北第三兵團為例,當時轄有第 1 縱隊 3 個旅、第 2 縱隊 2 個旅、第 6 縱隊 3 個旅。
在 1948 年 8 月兵團剛編成時,全部的兵力就只有不到 53000 人。
兵團編成後即遠進綏遠作戰,在轉戰期間各部又有不同程度的減員,到執行包圍張家口作戰任務時,第三兵團的兵力為 45483 人。
其中第 1 縱隊兵力為 14645 人、第 2 縱隊兵力為 15115 人、第 6 縱隊兵力為 13713 人,其餘為兵團機關和直屬隊。
從第三兵團所轄各縱的兵力數來看,倒是确實跟國民黨軍的 " 加強師 " 差不多。
不過在解放戰争中,華北我軍的野戰部隊規模一直都不太大,而就第三兵團所轄縱隊來說則更是如此。
以第 2 縱隊來說,雖然算是華北方面較早組建的野戰縱隊,但它當時只有兩個旅的兵力。若按照正常的 " 三旅制 ",兵力基本也能超過 2 萬。
而第 1 縱隊雖然名号靠前,但跟其他戰略區番号第 1 的縱隊不同,該縱隊是 1947 年 12 月才成立的,所轄各旅由冀晉軍區獨立第 1 旅、第 2 旅、察哈爾軍區獨立第 4 旅合編而成。
很顯然該縱隊的組建時間較晚,部隊構成主要是地方軍,而且縱隊組建時甚至不屬于野戰軍序列,而是歸北嶽軍區指揮,最初實際是個地方縱隊。
至于第 6 縱隊,也是 1947 年 12 月才組建的,由原察哈爾軍區機關組成縱隊機關,所轄各旅由冀中軍區獨立第 7 旅、第 8 旅以及多支地方部隊合編而成。
因此,第 1 縱隊、第 6 縱隊在組建時的兵力就不太多。
到一年後參加平津戰役時,兵力也沒有太過充實,所以第三兵團司令員楊成武在張家口戰役後就說道:特别是在東北四縱未到以前,敵我兵力相等,甚至數量上敵比我還占優勢。
楊成武司令員所提到的情況就是包圍張家口時的狀況,當時經過外圍作戰殲敵萬餘人後,張家口的守軍尚有 54000 餘人;而執行包圍任務的第 3 兵團只有 45000 餘人,再加上配合作戰的北嶽集團(5 個地方獨立團)和騎兵一部,也沒有敵人兵力多。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華北第三兵團依然包圍了張家口并在外圍打造阻擊陣地。待東野第 4 縱隊星夜兼程抵達後,恰好趕上張家口守軍突圍。
敵人沒想到我軍兵力突然這麼多,而且其步騎兵部署出現混亂,故而導致張家口戰役迅速結束,我軍總計傷亡 900 人,斃傷俘敵 54000 餘人。
此戰結束後第三兵團立即動員解放戰士,使得各縱隊的兵力均增加到了 2 萬人以上,這也算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