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内部人員還原蕉下裁員風波,歡迎閱讀。
文 | 品智 PLSC,作者 | 許小九
作為曾經霸榜天貓防曬服飾類目第一的蕉下,兩次衝擊 IPO 未果的情況下,進行了公司内部調整,裁撤全部的品牌部門及公關團隊,市場部旋即并入銷售部。這個消息,得到了媒體的曝光,也得到了「品智 PLSC」通過被裁員工的還原。
而在事件發酵的過程中,一邊是蕉下前公關人員向藍鲸新聞表示:" 公關部門全員離職屬實,并且品牌中心 CMO 果小也離職了,不僅僅是裁公關團隊,是裁了一兩百人。" 另一邊是蕉下相關負責人在 8 月 16 日對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 裁員消息不實,屬于正常人事調整,目前運營一切正常,7、8 月份蕉下公關及品牌崗也正在招聘。"
無論招人與否,「品智 PLSC」從多方得到證實,裁撤品牌部、公關部的事确實在發生。在此之前的今年 3 月,這家從事戶外防曬服飾的品牌,剛籤下楊幂做代言人,如火如荼開展品牌更新工作的品牌部,就這麼突然解散了。這前後相矛盾的舉措,不禁讓人產生疑問:" 蕉下,到底發生了什麼?"
原品牌部員工自述:品牌部被裁早有苗頭
IPO 無望後,每個季度能感受到來自老板的鱿魚遊戲。
這次裁撤整個品牌部門,說實話我并不意外,這不是品牌部第一次大動蕩了。之前公司換市場營銷總監時,人人自危,新官上任後,品牌部就已經進行了一次大換血。
從整體大盤和銷售榜單來看,我們的銷售業績不算理想,但也沒那麼糟糕。個人認為營銷業績跟這次大變動是有關聯,但并不是主要原因。IPO 無望後,花大價格包裝品牌的部門就要削減預算,進行戰略調整。
網上流傳的蕉下 " 業績很差 "、" 要倒閉了 " 等言論,純粹是看熱鬧。至于傳言裁撤的是品牌部、公關部,但其實還涉及到新小品類產品、企業文化、營地項目等多個分支,都是衝擊 IPO 的大動脈部門。
裁掉了企業文化和社群方面的部門,業務部門幾乎沒有變動。在現在這個經濟環境下,蕉下已經比很多公司好很多,至少業績沒有下滑得很嚴重。
原品牌文案員工自述:放棄品牌建設的結論别急着下
我負責今年品宣手冊的部分内容。我很是喜歡這個團隊的同事,例如品牌手冊的主編痴少,從手冊的主題到内容方向,都非常專業。
今年的品宣手冊,她取的主題是 " 不重復的夏天 ",立馬叫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畫面感。還有一些文案内容如 " 人不是去了戶外,而是回到了戶外 "、" 我們穿上防曬衣,不是因為害怕太陽,而是為了擁抱太陽 ",精妙絕倫,令人拍手稱贊。
會玩、活力四射、對生活擁有細膩感知,這些都是我對同事的印象。
2022 年,蕉下首次推出 " 輕量化戶外 " 概念,沒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是提不出這個詞的,因為在拓展品類的同時還要包住原有的生產線,從場景去關聯是最好的解法。
2023 年,蕉下又推出了《驚蟄令》,拍攝手法和理念都非常獨到。在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裡,驚蟄是最充滿力量的。通過極致的感官體驗表達 " 天下無路不走 " 的品牌精神。驚蟄令,歌聲起,所有的路為你敞開,一萬個春天一起呼嘯而來。
品牌的塑造是長期的,需要時間進行價值的沉澱。產品都有自身的周期,蕉下也不例外。
抛開定價策略,我認為蕉下品牌塑造還是蠻成功的。以防曬起家成為國内第一大防曬品牌,夏天的馬路上,也不少人在用蕉下產品。
大家在罵蕉下重營銷的同時,也可以把蕉下與其他品牌對比,這個價格不算太誇張,況且活動促銷力度也很大。衣服确實做到了防曬、涼感、美觀。每一個優化細節的背後,都是設計人員在一點點用心在塑造。
未來,蕉下是否會放棄品牌建設,變為銷售導向,先别急着下定論,不妨讓我們一起再等等看看。
在職員工自述:市場部并入銷售部可能是好事
這個時代,品牌概念是比較難做的事情。
不僅是蕉下,許多公司的品牌部、市場部正面臨越來越失去話語權的困境。
做品牌很難,大家對内容的理解千差萬别,很多時候只能做到小部分共情。電商太卷太快,品牌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得到的成果,一下子就被竊走了。
我們每天都面臨着被大量抄襲低價競争的困擾。研發費用是消費者不易察覺的,抄襲者不花一分錢就直接獲取了我們的勞動成果。這些年來,因為產權問題,我們打的官司也不少了。
個人認為品牌部最牛的時間段是最初創業那會兒。那時确實是花小錢辦大事,每次辦活動都能看到成效。後來公司壯大了,從外部挖 CMO,噱頭越來越大,起的作用卻越來越小。
部門聯動也跟不上。去年請了周傑倫代言,公司砸了巨額代言費。但是,在官宣代言人當天,明星同款貨物完全沒準備好,各大平台只能預售,而消費者過了快一個月才拿到貨,此時熱度也沒了。
宣傳片拍得是挺好的,錢砸得也多,但是後期傳播跟不上,貨也跟不上。《驚蟄令》水準很高,但也只是在圈内傳播較廣,破圈效果一般。
這次裁員并入銷售部一定意義上可能是好事,以銷售為導向優化營銷策略。說不定接下來利潤會反彈,但前提是要沉下心做好產品。
高營銷低研發,中產不買單蕉下的研發
營收、毛利率高速增長的華麗外衣下,藏着高營銷費用、低盈利的 " 虱子 "。
招股書顯示,蕉下近一半的收入花在了營銷,其中廣告投入就占去了四分之一。2020 年和 2021 年,蕉下的營銷費用分别占總收入的 40.69% 和 45.86%。2021 年,營銷費用同比增長 242%,遠高于營收增長。而當年毛利率近六成,淨利潤率卻不足 6%。
與高營銷費用對比,投入研發的費用則少得可憐。2020 年和 2021 年,蕉下的研發費用占收入的比例分别為 4.6% 和 3%,明顯低于同期的廣告和營銷費用率,其下降趨勢也與水漲船高的營銷費用占比形成了鮮明反差。
截至目前,蕉下沒有更新招股書,蕉下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上半年的經營數據不得而知。
天眼查數據顯示,蕉下當前擁有 204 項專利,其中 99 項為外觀專利,占比接近一半;而發明專利僅為 31 項,其中僅有 6 項獲得 " 授權 ",其他項則大多處于 " 實質審查 " 狀态。
其營銷的 "AirLoop 面料 ""L.R.C 塗層技術 "" 全向推拉蜂巢技術 " 等聽上去十分高大上的黑科技,實際掌握在上遊產業和國外企業手中,并非蕉下獨有。2021 年,蕉下一把售價 100 元的防曬傘,其中 46 元用于做推廣,3 元用于產品研發。
有博主對蕉下、天堂傘等多款防曬傘進行測評,最終結論是,蕉下與天堂傘的 UVA(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阻擋率差距只有 0.1%,蕉下艱難勝出。
" 阻擋率差距只有 0.1%,價格差了五六倍不止,天堂傘不香嗎?"" 只要是不透光的布料,哪怕是普通衣服,都有防曬功能。大爺背心印就是最好的佐證。" 在某測評平台,不少用戶表示會傾向更平價的防曬產品。
渠道商積壓的蕉下貨物怎麼辦?
2021 年,蕉下開啟了 IPO 之路。2022 年 4 月,蕉下首次在港提交招股書。失效後,2022 年 10 月,蕉下第二次遞交了招股書,然後就再也杳無音訊。
蕉下的創業歷史,要從 2013 年算起。當時,蕉下一把售價 200 元的雙層小黑傘橫空出世,迅速成為爆款。此後防曬傘成為品牌的代表產品,經典防曬傘累計銷量更是超過 450 萬把。很顯然,蕉下非常擅長于打爆款,走大單品路線。
大單品路線也引發了其他問題。某渠道商向「品智 PLSC」表示,好賣的只是爆款商品,其他商品積壓嚴重,只能通過非正式渠道以成本價售賣實現回款。" 手裡壓了太多的貨,等所有貨出完之後,我也想賣白牌,我朋友就是賣白牌,好做些。" 該渠道商表示道。
貨物積壓,會影響到蕉下衝刺 IPO 的風控評估。根據派代新聞報道,萬物天澤營銷咨詢創始人許曉輝表示 " 產品的研發,或者是供應鏈,以及很核心的庫存情況,這些數據是否健康,我覺得能夠很強地影響到蕉下的上市計劃,或者财報的表現。蕉下的庫存,我覺得如果能有數據來源的話,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照指标。"
蕉下遭受代工廠被刺
蕉下采用 OEM 模式,其所有生產都外包給了合約制造商,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但沒有自己的工廠,這些合約制造商并非蕉下獨家合作方,這意味着代工廠代工蕉下的同時也可以承接其他品牌的代工,甚至是所謂的 " 蕉下同款 "。同時,因生產廠家眾多,制造工藝參差不齊,如何保障產品質量是一個難點。
「品智 PLSC」觀察到,各大社交平台用戶對蕉下產品質量的評估褒貶不一。這可能與在供應鏈端無自主工廠有關。
更糟糕的是,蕉下正在遭遇代工廠背刺。一個產業帶的電商類業務負責人介紹,在紹興這樣的傘類生產集中地,類似蕉下的產品玲琅滿目," 很多蕉下代工廠同時生產‘蕉下同款’,價格甚至不到蕉下的十分之一。"
随着運動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戶外行業迎來紅利期。蕉下一路高歌猛進,卻始終沒有自建生產線,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駱駝。
根據「晚點 LatePost」的報道,當天貓戶外行業的員工 2022 年末去拜訪駱駝,創始人萬金剛說,自己這一年别的什麼都沒做,就在建廠。那一年他建了 5 家生產衝鋒衣的工廠、2 家鞋廠、1 家帳篷廠。兩年時間,駱駝在黃岡、紹興、佛山、清遠等地建了超過 50 萬平米的產研中心,這在代工成熟的服裝行業裡很少見。
駱駝的戶外裝備負責人劉浩宇表示,自建工廠抓住了去年年底 " 三合一 " 衝鋒衣爆火的潑天富貴。駱駝的大單品現在幾乎都是自產,自產的駱駝衝鋒衣約能減少 10% 的成本。
駱駝的成功,更凸顯出蕉下的失誤。對于放眼未來的大品牌而言,掌控後端供應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項,而蕉下明顯有所缺失。蕉下需要搞清楚的是,在流量紅利逐漸褪去的如今,低研發的、依靠代工廠和網紅帶貨的新消費玩家,在白牌市場的猛烈攻擊下,如何不 " 泯然眾人矣 "。
蕉下當前的問題,并不只是 IPO 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