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解釋SU7保費為何貴,“小米們”能否将價格“打下來”?,歡迎閱讀。
繼官宣合作的保險公司後,小米汽車再次針對 SU7 的保險問題作出回復。4 月 7 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針對小米 SU7 保險費用和 50 多萬油車接近,小米汽車回應表示,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商業險條款不同,不能簡單只通過車價進行比較。
新能源車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投保貴這一話題總是形影不離。背後有哪些深層原因?車主若寄希望于車企發揮自身優勢入局賣保險,參與保險產品設計,并将保費價格 " 打下來 ",是否是件易事?
SU7 保費和 50 多萬油車接近,貴在哪?
新能源車的專屬車險上線已兩年有餘,雖然三電系統等均有了專門的保障,但保費水漲船高也成為不争的事實。對于新能源車主而言,尤其是從油車轉為新能源車的車主而言,保費高于油車成為一大疑惑。
" 保險選了滿配,有點貴。" 北京商報記者通過一位家在四川的網友了解到,其近期購買了小米 SU7 Max 創始版,其選擇的保險服務包含了交強險和機動車輛損失險、第三者責任險、車上人員責任險(司機)等在内的商業險,其中,商業險合計金額約 7300 元。
針對小米 SU7 保險費用和 50 多萬油車接近這一網友們關心的話題,小米汽車 4 月 6 日發文回應,新能源車和燃油車商業險條款不同,新能源車專屬《條款》既為 " 三電 " 系統提供保障,又全面涵蓋新能源汽車行駛、停放、充電及作業的使用場景。且還會根據新車 / 舊車、品牌、車型、上戶類型、險種、保額等多種因素綜合計算,保費價格也不盡相同,不能簡單只通過車價進行比較。
其實,不僅有車主因為高額的保費產生疑問,近年來,因次年保費價格上漲,也令不少車主摸不着頭腦。更有新能源車主因一年跑了 2 萬公裡,出現了續保被拒的情況。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投保貴、投保難的原因主要在于新能源車專屬條款對于傳統燃油車商業險更復雜,對保險公司和被保險人的要求更高,保險公司需要承擔更高的理賠風險。
從保險公司層面而言,新能源車險業務尚處于經營磨合期,高出險率和高維修成本等疊加引發的高賠付率是險企面臨的主要經營壓力。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近期在業績會上談及公司新能源車出險率時表示,比燃油車高出一倍。
" 小米們 " 躬身入局保險,優勢在哪?
新能源車險能否降價、何時才能降價是不少車主較為關心的話題,當前,市場不斷有積極信号釋放。
3 月 11 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三場 " 部長通道 " 集中采訪活動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會進一步優化新能源車險的定價機制,助力汽車走進千家萬戶。
近期,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高層論壇上,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在論壇上提到,下一步,商務部還将研究降低新能源汽車保險費費率,着力解決群眾購車後顧之憂。
政策吹風的同時,盡管當前新能源車險對于多數保險公司而言盈利情況仍難言樂觀,但随着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車企通過收購等方式加入車險這一產業鏈。
此前,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紛紛通過設立和收購保險經紀公司來完成自己保險板塊的布局。與 " 蔚小理 " 不同,比亞迪擁有了财險牌照,意味着可以直接經營保險公司。2023 年,随着監管的一紙許可證,比亞迪的控股子公司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成為易安财險唯一股東,易安财險變身為比亞迪财險。去年底,比亞迪财險如願獲得經營車險資質。
此外,早在 2021 年,小米副總裁林世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将布局汽車金融板塊,包括汽車保險等場景。
由于新能源車企更熟悉車主的駕駛、使用習慣,對于行程數據、駕駛風險的掌握有着先天優勢,基于此,設計出更合理、精準的定價模型,開發性價比更高的保險產品似乎成了板上釘釘。近年來," 小米們 " 一度被寄予國内車險行業攪局者的 " 厚望 "。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專家朱少傑表示,第一,新能源車企掌握了海量的行車數據,可用于開展 UBI 定價,提升新能源車險分類費率厘定水平,促進保費與風險相匹配。第二,新能源車企積累了龐大的客戶資源,客戶對車企已建立起很強的信任感,憑借造車、養車、修車、車險理賠等一站式服務的優勢,客戶購買車企開發的新能源車險的意願較強。第三,新能源車企熟悉車輛制造工藝和零配件的價格行情,這便于其對汽車的維修成本作出合理估計,利于其經營車損險時控制理賠成本。第四,新能源車險業務正處于發展視窗期,新能源車企進入車險業,能夠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價值鏈向下遊延伸。
中央财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也表示,車企對車輛的技術和性能有着深入的了解,能更準确地評估車輛的風險,從而為車主提供更精準的保險服務。這種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它們在產品設計上更加貼近車主的實際需求。
推動保費降低,靠什麼?
事實上,新能源車企入局保險領網域,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并不容易。
新能源車險市場的基本盤較大,德勤管理咨詢中國 2023 年下半年發布的《從新能源車險看财險經營模式變革》報告顯示,根據數據分析合理預估,到 2030 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将達 1.3 萬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 31.3%。而能不能搶占部分地盤,還要看產品的競争力。
不僅如此,無論是新能源車險的銷售還是理賠,都需要配備保險專業人才。朱少傑表示,新能源車企經營車險業務,在損失理賠數據積累、保險人才儲備、經營牌照獲取、監管規則合規等方面面臨挑戰。短期之内,新能源車企要補齊上述不足難度較大。與險企合作開發新能源車險產品,兼并收購有業務基礎的财險公司,應該是新能源車企跨界涉足新領網域的明智策略。
" 目前,保險市場上已經存在眾多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它們有着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運營模式。車企要想在這個市場上立足,必須有足夠的競争力和創新能力。" 小米等車企欲發揮自身優勢,入局賣保險,甚至參與保險產品設計,對于未來能否将保費價格 " 打下來 ",劉春生分析認為,這并非易事。雖然車企具備一定的優勢,但保險產品的定價并不僅僅取決于風險評估,還受到市場競争、監管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此外,保險產品的銷售和服務也需要專業的團隊和渠道支持,這需要車企投入大量資源和精力去建設和完善。
此外,車企還需要克服監管政策的限制。劉春生表示,保險行業是一個受到嚴格監管的行業,車企在進入這個領網域時需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這也需要車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和适應。
由于新能源汽車維修成本高、保障範圍覆蓋 " 三電 " 系統,在業内人士看來,短期新能源車險保費居高不下的局面很難改變。朱少傑表示,随着更多的新能源車企涉足車險行業,這會打破原有的車險經營生态,推動行車數據應用于車險定價,促進車險業風險分類的提升,讓精準化、定制化厘定車險費率成為可能,低風險投保人的費率會有明顯下滑,高風險投保人的費率反而會升高。新能源車企利用好自身數據優勢,能夠在優質客戶的篩選中勝出,占據市場主動。
為了将保費價格 " 打下來 ",意味着車企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劉春生表示,下一步,車企需要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共同探索降低保費的有效途徑。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