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重稀土成首個被納入出口管制的兩用物質 業内:預計帶動中重稀土價格上漲,歡迎閱讀。
财聯社 4 月 5 日訊(記者 汪斌)繼稀土進口礦納入管控後,我國對稀土的出口管控也在加強。
4 月 4 日,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關于對钐、钆、铽、镝、镥、钪、钇等 7 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公告,并于發布之日起正式實施。據公告,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 7 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涵蓋金屬、合金、靶材、氧化物、化合物等多種形态。
财聯社記者了解到,中國稀土出口以輕稀土為主,出口量最大的輕稀土元素包括镧、铈、钕等;其次是部分中重稀土元素,如镨、镝、铽等。從出口目的地看,輕稀土主要銷往美國、日本、荷蘭等,中重稀土則主要流向日本、韓國等。
業内人士對财聯社記者表示,美國主要從中國進口镧、铈等輕稀土,此次實施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可能對日本稀土進口的影響較大。
有分析人士告訴财聯社記者," 和其它小金屬對比,此次實施出口管制的 7 類中重稀土,海外基本沒有生產,但用途挺廣。中重稀土出口量受限制以後,預計将對國内稀土價格產生影響,具體表現可能為前期拉漲,後期調整,未來持續漲價。中重稀土因戰略價值高、政策管制趨嚴,未來或逐步轉向高端應用和間接出口。"
财聯社記者關注到,2024 年 12 月,中國對銻等物項實行出口管制,進一步加劇了海内外價差。Wind 數據顯示,今年 3 月,内盤銻錠價格飙升至 16.25 萬元 / 噸,但外盤銻價已高達 37.23 萬元 / 噸,内外盤價差超過 21 萬元 / 噸。
據中信建投證券 3 月 16 日發布的研報稱," 中國管制銻品出口——外盤銻價上漲——‘面粉比面包貴’,國内減少外礦進口——内盤缺貨銻價上漲 " 邏輯鏈條仍在持續。"
近年來,中國正在強化對稀土的出口管控。業内人士告訴财聯社記者,此前我國對稀土出口的限制主要是上遊的冶煉分離技術。從出口產品形态看,輕稀土主要以氧化物、碳酸鹽及初級合金形式出口,而中重稀土更多以高附加值產品如钕鐵硼永磁材料間接出口。
公開資料顯示,稀土是全球争奪的戰略性礦產資源,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電子信息、新能源等高精尖產業發揮着重要作用。随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演進,全球供應鏈安全風險凸顯,稀土的戰略價值迅速提升,已經成為大國資源競争和產業博弈的重要對象。我國作為全球唯一具備稀土全產業鏈產品生產能力的國家,系列政策出台推動稀土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内稀土安全供給。
2024 年 12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正式實施。值得一提的是,在該條例實施後,钐、钆、铽、镝、镥、钪、钇等 7 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成為第一個被明确納入出口管制的兩用物質。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當日表示,相關物項具有軍民兩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通行做法。
稀土是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等 17 個元素的總稱,也是不可再生的稀缺性戰略資源。根據稀土元素原子電子層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它們在礦物中共生情況和不同的離子半徑可產生不同性質的特征,17 種稀土元素可分為輕稀土、中重稀土兩大類。其中,中重稀土由于價值高儲量少,比輕稀土更寶貴。
深企投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我國主導全球稀土供應鏈,控制着約 70% 的全球稀土產量及 90% 的稀土精煉產能。另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 2023 年稀土產量達 24 萬噸,約占全球三分之二,而儲量達 4400 萬噸,占全球 40%。
從分布來看,中國稀土資源整體呈現南重北輕的特點。其中,輕稀土集中在内蒙古、四川等地,離子型稀土(重稀土)分布于江西、福建、廣東、雲南等地,占全球重稀土儲量的 8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