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pple Watch蜂窩網絡形同虛設,只因穿戴設備只能是手機配角?,歡迎閱讀。
最近在查看話費賬單時,小雷發現自己的月租費比印象中高了一些,仔細回憶一番後,我才想起增加的費用來自于 Apple Watch 上開通的 eSIM 賬戶。小雷(ID:leitech)已經用了半年蜂窩版 Apple Watch 了,但 eSIM 這項功能的存在感,卻弱到被長期忽略和遺忘。
(圖源手機 App 截圖)
2017 年發布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就新增加了蜂窩版,但關于穿戴設備要不要上 eSIM 芯片,直到今天仍是一個充滿争論的話題。在回顧了自己半年多的 Apple Watch 使用經歷和對其他 Apple Watch 用戶的采訪後,小雷有了更加深入的想法。
對于 eSIM 技術,大家應該很熟悉了,簡單來說就是在沒有實體卡槽的情況下開通蜂窩網絡。Apple Watch 上使用 eSIM 功能有兩種開通方式,一種是 " 一号雙終端 ",即讓手表和手機用同一個号碼,套餐内的資源在兩台設備上共享;另一種是辦理一個獨立的新号碼,除了沒有實體 SIM 卡外,和買一張新手機卡沒有本質區别。
小雷選擇了一号雙終端方式,手裡的 Apple Watch 和 iPhone 用同一個号碼,月租額外增加 10 元,好處是手機上用不完的流量可以給手表用。而且,兩台設備用同一個号碼,這樣只帶 Apple Watch 出門也不用擔心錯過重要電話或短信。
(圖源 Apple Watch 截圖)
設想得很美好,但實際情況卻有 " 億點 " 出入。過去半年多時間裡,99% 甚至接近 100% 的情況下,小雷的手機和 Apple Watch 都是在一起的。試想一下:現在的人,有多少時間會徹底離開手機?日常吃喝拉撒睡就不用說了,手機都在手邊。比較容易想到的一些極端場景,比如泡溫泉、漂流玩水甚至遊泳,其實也都會帶着手機。
剩下的 1% 不到、可能只有 0.00001% 的 Apple Watch 和手機分開的情況,大部分時候也不是事先想象的扔下手機單獨帶着手表出門,相反,往往是急着出門忘了戴手表,比如早上急匆匆揣着手機出門去 " 打工 ",忘了拔下充了一晚上電的手表——這時候手表不和用戶一起,更不需要蜂窩網絡了。
根深蒂固的習慣在潛意識裡告訴我,手機才是最重要的設備,手表可有可無。有 AppleWatch 時,基本就有 iPhone。而當兩台設備保持連接時,Apple Watch 上的蜂窩網絡并不會開啟。Apple Watch 連接的優先級由高到低分别是藍牙、WiFi、蜂窩網絡。也就是說,99% 的情況下,小雷手上的開了 eSIM 的 Apple Watch,和普通 GPS 版用着沒啥區别。
手環智能手表這類穿戴產品,從誕生開始便對手機有着強依賴,甚至可以視作是手機的 " 配件 "。Apple Watch 稱得上是當前最成功的智能手表產品,功能、應用生态等方面都更具優勢。Apple Watch 有專門的 App Store,可以安裝第三方應用。相比其他同類型產品,Apple Watch 展現出了更強的獨立性。
但半年多的實際體驗告訴小雷,Apple Watch 盡管能安裝 App,但仍然無法真正擺脫 iPhone" 附庸 " 的身份。Apple Watch 上能安裝的第三方應用,大部分都非常簡陋,功能缺失幾乎是常态,支持手表蜂窩網絡的更是十分罕見。
比如部分音樂應用,本身只是手機 App 的快捷方式,而不是一個獨立且完整的應用,不能獨立登錄、也沒有搜尋歌曲的功能,只能把手機上的播放列表同步過來,充當手機 App 的遙控器。
(圖源 Apple Watch App 截圖)
有的社交應用,Watch 版上只能看私信和消息提醒,并不能浏覽信息流,想要看到完整的信息和獲得體驗,只能打開手機。
而且,大部分第三方應用,壓根沒有考慮過對 Apple Watch 上的蜂窩網絡提供支持。所以,當小雷真的只帶 Apple Watch 出門時,驚訝地發現,盡管蜂窩信号滿格,但大部分應用仍然是不能聯網的。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打開支付軟體,也只能調出離線支付碼。
我愈發感覺 Apple Watch 上 eSIM 功能很雞肋。細究起來,Apple Watch 蜂窩網絡真正有效的場景基本都局限在系統原生應用上,只有蘋果自己會稍微用心點做适配。
電話和短信是 eSIM 最核心的場景,但 Apple Watch 的通話體驗并不算好,如果沒有帶耳機的話,只能外放且音質比較一般,當然用來應急是沒問題的。而像 Apple Music,則是直接用蜂窩網絡在線聽歌的,這點比第三方音樂應用好多了,但問題是,在中國市場因為版權太少,Apple Music 也只是個 " 玩具 ",無法充當人們的主流音樂應用。
你可能會說是小雷以偏概全。小雷也采訪了身邊另外一位當初 " 腦袋發熱 " 買了蜂窩版 Apple Watch 的朋友阿木,他表示,蜂窩功能對他還是有點用的。他養了寵物,每天晚上都要遛狗,帶着沉重的 iPhone 下樓感覺會有些負擔,只帶着手表和耳機的話,能一邊遛狗一邊聽歌,蜂窩網讓他不用擔心 Apple Music 中的歌沒有提前緩存。而且,有了蜂窩版 Apple Watch,遛狗的 1 個小時裡,就不用擔心錯過電話了。
阿木提醒小雷說,這件事情要分人。有很多女孩子,她們出門遛狗、遛彎、遛男朋友,要麼拿着包裝手機,要麼就什麼都不拿,這時候戴着 Apple Watch 有蜂窩網絡,就不會錯過電話消息;還有一些運動黨,他們下樓運動不會拿手機,在健身房時會讓手機躺在更衣室儲物箱,這時候 Apple Watch" 有網總比沒網好 "。
雷科技編輯部另一位用蜂窩版 Apple Watch 的小編也認可小雷的 eSIM 在手表上很雞肋的觀點。不過,他也分享了蜂窩版 Apple Watch 的 " 救命時刻 "。一天大半夜,他下樓扔完垃圾後才發現自己沒帶手機和單元門鑰匙,環顧四周也沒有人能借電話,最後想起自己手上的手表開了 eSIM 能打電話,這才成功通知到了室友下來開門。(不過,小雷在想這位同事腦袋當時是不是短路了?直接找物業開門不就得了嗎?:))
eSIM 技術将最基礎的通訊功能植入到 Apple Watch 中出發點是好的,但由于生态沒跟上,它的使用場景變得十分狹窄,對大多數用戶、大多數時候都沒什麼用。
蘋果一直是 eSIM 的力推者,除了 Apple Watch,蘋果部分地區銷售的 iPad 和手機,都有 eSIM 版,比如美版 iPhone 14 就是無實體卡槽的純 eSIM 版手機。
eSIM 的優勢之前已經很多人說過了,總的來說就是占用空間更小、不用在設備上開孔,同時用戶開卡、注銷都更加方便。
但種種因素下,eSIM 技術的應用在國内基本只停留在穿戴設備上。除蘋果外,華為、小米等國產廠商均推出過 eSIM 版智能手表,在體積更小巧的設備上 eSIM 的優勢更明顯。只是和 Apple Watch 一樣,蜂窩網絡在這些穿戴設備上沒有用武之地。
(圖源小米官方)
小雷注意到,近期中國移動暫停了安卓手表上的 eSIM 開戶業務。有網友透露,此前有人利用了 eSIM 的技術漏洞,将 eSIM 虛拟卡復制成多張實體卡,薅運營商的流量羊毛,導致 eSIM 業務被暫停。看來 eSIM 在實際應用時也存在一定安全風險,增加了運營商的管理運營成本。
坦率說,eSIM 在手機上進展緩慢,一定程度上和它不是用戶的剛需有關。畢竟,盡管手機空間有限,但容下一個小小的 SIM 卡槽還是綽綽有餘的。但對體積小得多的穿戴設備來說,去掉一個卡槽能帶來很大的收益。eSIM 在穿戴設備上普及的趨勢是不會變的。只是,穿戴產品上缺乏獨立通信的場景,沒有相應的生态配合,花高價買了eSIM 版產品并且每個月還多付出通信費用的用戶,成了唯一的 " 大冤種 "。
小雷認為,智能手機的強勢地位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内都難以撼動。螢幕面積、續航、性能配置都不占優的穿戴產品,基本沒有替代手機的可能性。這個大前提下,無論穿戴產品如何進化,都難以擺脫對手機設備的依賴,它的核心作用仍然是對手機功能的補充,蜂窩網絡也就難以施展拳腳。
看完此文,下次購買穿戴設備要不要買 " 蜂窩版 ",相信讀者内心也會有更清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