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别讓《舊軌還鄉》成為下一個作文模版,歡迎閱讀。
摘要:《舊軌還鄉》全網刷屏的盛況,本是一記叩擊心靈的鍾聲,但若我們只會将其制成 " 高分作文模板 " 的模具,則無異于把鍾聲澆鑄成鎖鏈。須知:鐵軌的盡頭不該是另一條軌道,而應是星辰與原野。推薦王新瑞同學的評論,在一邊倒的贊揚和 " 資深語文老師梳理寫作要點 " 式模板化之下,需要這種冷靜的聲音。
王新瑞|文
近日,《人民日報》轉發杭州市丁蘭實驗中學初三學生張潇冉的一段視頻,獲得百萬點贊。視頻中,她為全班同學朗讀了自己寫的一篇作文《舊軌回鄉》。文章以廢棄鐵軌為線索,勾連城鄉變遷的個體記憶,細膩的筆觸和深邃的思考讓許多網友感嘆 " 好會寫啊 "。然而,當标題為 " 初三學生作文《舊軌還鄉》爆火全網,資深語文教師細解亮點、梳理寫作要點 " 的新聞報道赫然出現在推送中," 資深語文教師連夜拆解寫作模板 "" 五大技巧教你寫出《舊軌還鄉》同款高分作文 " 的攻略帖進入大眾視野時,這場本應關于文學靈性的讨論,卻再次滑向應試教育的陳舊軌道——我們是否正在将一篇鮮活的作品,馴化成流水線上的标準零件?
有情感才有美感,網友點贊的絕不止于文字。換句話說,打動網友的不是小姑娘 " 會寫 ",而是真實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用心感悟。文字之美,離不開真實生活、真情實感的 " 烹制 "。張潇冉因為情感萌動而用文辭表達出來,讀到文章的網友,也深入體會到她的情感與鄉愁。
這種發自内心的情感流露,無法出自任何套路化公式化、故弄玄虛的高分作文模版。《舊軌還鄉》的珍貴,恰恰在于它跳出了 " 親情送傘 "" 深夜熱牛奶 " 的考場作文模版和窠臼。作者用鐵軌鏽迹隐喻代際隔閡,借枕木裂紋書寫文化鄉愁,這種對生活細節的詩意捕捉本是對應試套路的突圍。但當教育從業者急不可耐地将文章肢解為 " 意象疊加法 "" 雙線叙事結構 " 時,這場突圍便成了新的圍城——學生背誦 " 鐵軌 "" 老屋 "" 舊書信 " 的意象清單,模仿 " 以小大 "" 虛實結合 " 的技法公式,最終產出的不過是工業化量產的 " 高分工藝品 "。
很多人對 " 滿分作文模板 " 的熱衷,不僅是當代師生與家長面對升學的焦慮與浮躁,更折射出當代社會文化體力的貧瘠與悲哀。在 " 一分壓倒千人 " 的升學壓力下,高分作文模板成了風險對衝工具與拿分的 " 不二法門 ":正所謂,自古真情得分低,總是套路得人心。為了快速提高分數,有的老師直接挑選所謂的範文讓學生背誦,并告訴學生,無論作文是什麼題材、什麼内容,只要把範文适當修改,移植進去就可以了,所謂以不變應萬變,雖然不一定能得高分,但也不會差到哪兒去。這種快速有效又 " 穩妥 " 的拿分方法,受到狂熱追求升學的師生家長的追捧和依賴。有需求了,市場也應運而生:層出不窮的 " 高分作文模版 "、" 真情作文大全 "、" 教你寫滿分作文 " 教輔書與教育帖滿天飛,遮蔽了語文學習與文學素養需要厚積薄發的本質。
作文模版許諾給學生 " 保底分 ",給教師 " 教學業績 ",給家長 " 确定性 "。但這種安全感的代價是慘重的。當 " 如何寫出感動閱卷老師的作文 " 取代了 " 如何真誠表達自我 ",當 " 開頭引用名人名言 + 中間三段案例 + 結尾升華主題 " 的八股結構成為金科玉律,青少年的閱讀量、觀察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維正在被一步步腐蝕與漸進性閹割。
真正的寫作教育不應是兜售 " 高分秘籍 ",而應教會學生在深厚閱讀與細膩感知中提升文化體力,讓自己能夠通過文字去記錄生活與流露情感。與其讓一位位 " 名校資深語文老師 " 權威歸納《舊軌還鄉》涵蓋了多少種修辭手法、采用了什麼行文結構,不如鼓勵學生像該文作者一樣,去用心感悟生活和世界,去傾聽老街的嘆息、觸摸城牆的裂痕、追問消失的匠人,寫作才能從答題卡上的 " 規定動作 ",蛻變為體悟世界的思想觸角。或許某天,當市面上不再出售高分作文模版,考場作文不再只有千篇一律的送傘送牛奶經典橋段時,我們才算真正讀懂了《舊軌還鄉》的價值。
教育的本質是點燃火種,而非填充容器。《舊軌還鄉》全網刷屏的盛況,本是一記叩擊心靈的鍾聲,但若我們只會将其制成 " 高分作文模板 " 的模具,則無異于把鍾聲澆鑄成鎖鏈。須知:鐵軌的盡頭不該是另一條軌道,而應是星辰與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