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緬甸地震徹底拉爆行情!今年全球“最牛大宗商品”:錫,歡迎閱讀。
财聯社 4 月 2 日訊(編輯 潇湘)今年迄今走勢最牛的大宗商品是什麼?
許多投資者腦海裡最先浮現出的品種,或許是在一季度屢屢引發美國貿易商 " 瘋搶 " 的銅和黃金。不過,這兩個在一季度風光無限的金屬,其實還只能排在牛熊榜的第二和第三位——而位居首位的,其實是在 3 月底緬甸地震後才逐漸步入許多投資者視線的錫。
德國商業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 Barbara Lambrecht 周二就在一份報告中感慨道," 第一季度已經結束,有些令人驚訝的是,在最重要的大宗商品中,表現領先的不是黃金,而是錫。"
行情數據顯示,截至發稿,LME 錫在本周已進一步強勢上漲了逾 5%,使得年内迄今的累計漲幅達到了驚人的約 31%。而滬錫也在日内進一步大漲了逾 3.5%,價格已逼近了 30 萬元大關。
錫價在大宗商品市場上的領漲,除了其本身基本面的供需格局影響外,上周緬甸中部發生的 7.9 級地震,無疑也扮演了關鍵的推手角色——緬甸是全球第三大錫生產國,也是全球範圍内精錫、錫礦的主要出口國之一。其中,佤邦地區的錫礦產尤為豐富,占緬甸總錫礦產的 70%
事實上,在緬甸地震發生之前,國際錫價在年内的漲幅就已經達到了 20% 左右。當時推動錫價的因素主要有兩點,一個是 Alphamin 旗下位于剛果 ( 金 ) 的 Bisie 錫礦因叛亂武裝活動影響而減產;另一個就是緬甸佤邦錫礦供應持續受限。而最新的地震,可能令後者恢復供應的時間變得更為遙遙無期。
據悉,緬甸佤邦工業礦產管理局本周一 ( 3 月 31 日 ) 已發布了緊急通知,原定 4 月 1 日召開的曼相礦山復工復產座談會将被推遲。
此前,佤邦中央經濟計劃委員會在 3 月 23 日曾發布檔案草案,明确曼相礦區可按照相關檔案規定辦理手續後,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因而,原定 4 月 1 日召開的這場復工復產座談會,對于全球錫市場而言其實是非常關鍵的。市場原本預計全面恢復正常開采至少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而目前這一日期已注定将進一步延後。
一位貿易商表示,即使沒有地震,緬甸佤邦的錫礦開采也可能需要數月時間才能完全恢復,而在剛果,除非找到衝突的整體解決方案,否則任何合法采礦都無法重啟。這兩地的最新事态發展,無疑都可能進一步推升錫價。
值得一提的是,在錫供應持續受限的同時,目前 LME 的錫庫存也正在明顯下降。根據 LME 的數據顯示,目前其注冊倉庫的錫庫存已處于 2023 年年中以來的最低水平。
華聯期貨在周三發布的最新研報中表示,前期緬礦計劃復產,而本次地震會延緩緬礦的計劃復產的進程。具體程度和延續時間要看電力恢復的一個進度。如果短時間影響, ( 錫 ) 價格可能會高位寬幅震蕩。如果影響時間較長,則會導致偏緊的錫礦進一步供給緊張。
在需求端,錫產品被廣泛運用于半導體芯片、5G 通信、光伏電池、國防軍工等多個領網域。事實上,在近年來 ChatGPT 引領的 AI 熱潮中,作為芯片焊接核心材料的錫,也可以算得上是一類 " 算力金屬 " 之一。
國際錫協會 ( ITA ) 此前曾發表聲明,強調全球錫供應存在嚴重短缺。ITA 估計,目前錫礦供應量比全球需求量少出了 16%。如此巨大的缺口,足以引發人們對錫市場以及依賴錫資源的行業可能受到幹擾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