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剛剛!北京殺出180億超級獨角獸:又融了70億,歡迎閱讀。
鉛筆道作者丨直八
這估計是 2024 年 AI 界泡沫最大的融資事件了。
一個成立不足 1 年的初創公司,最近卻完成 10 億美元融資,估值 25 億美元(180 億 RMB),是不是有些誇張了?
這家年輕公司叫 " 月之暗面 ",創始人年齡也不大,是位清華系 90 後(楊植麟)。
它成立于 2023 年 4 月,是一家大模型公司,也推出過應用產品 KIMI ——一個類似 GPT 的聊天機器人,能支持 20 萬字的長文本輸入。
月之暗面成立不到 3 個月,就完成了天使輪融資,金額約 20 億元,資方包括紅杉中國、真格基金、今日資本等。
也就在近期,綜合多方媒體報道,月之暗面完成了 10 億美元融資,估值在 20 億美元以上——這就很是蹊跷了。
第一個蹊跷之處在時間上。
2 月初,據媒體報道,月之暗面正在進行 2 億美元的融資,投前估值約 15 億美元。2 月 19 日,又有媒體報道:該公司完成了超 10 億美元融資——前後相距約 17 天。
按照行業規律,融資過程中的 " 主動 PR",常用目的有 2 個:1、為正在進行的談判創造有利條件;2、吸引更多資方參與投資。月之暗面屬于哪一種?不得而知。
其次,在短短 17 天的時間内,完成 10 億美元的融資(到賬),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微乎其微,難度極大。月之暗面融資 10 億美元,目前到賬了嗎?不得而知。
只要資金沒有落袋為安,結局都是有變數的。按照鉛筆道過去 1-3 年的經驗,這個變數不超過 30%。
第二個蹊跷之處在融資金額。
2 月初,月之暗面投前估值約 15 億美元,若此輪融資額為 10 億美元,那麼估值為 25 億美元,出讓股份比例達 40%。
結合其上輪融資(約 20 億元),月之暗面已釋放的股權比例過大,可能接近或者超過 51%。
此輪融資,月之暗面真的融資 10 億美元?公司官方并未直接回應,而是說 " 對具體融資消息暫不方便評論 "。科創板日報向一位公司老股東求證,後者稱:融資金額屬實。
但也有部分投資人向鉛筆道表示:融資金額為 8 億美元。孰真孰假,無法确認。
據雷遞獲悉,阿裡巴巴是該輪融資的領投方,出資比例約占 80%。
在大模型競争力量中,月之暗面屬于 " 清華初創派系 "。它的崛起之路,與深言科技、面壁智能很像。三者有以下共同點。
1、三家公司均為大模型初創公司,成立時間均不到 2 年。深言科技成立于 2022 年 8 月,面壁智能成立于 2022 年 8 月,月之暗面成立于 2023 年 4 月。
2、三家企業創始人均出自清華系,導師均為清華大學教授。
深言科技創始人(豈凡超)師從孫茂松,面壁智能創始人(曾國洋)師從劉知遠,月之暗面創始人師從唐傑。
3 位教授均參與了清華大學 AI 研究院基礎模型研究中心的籌建,唐傑任研究中心主任,劉知遠任副主任,孫茂松任首席科學家。
從披露的融資金額看,月之暗面暫時領先。
大模型的競争格局已經初定,一派為超級大廠,如百度、訊飛、字節跳動等;一派為老江湖新勢力,如智譜 AI、百川。
最後一派就是清華系為代表的初創公司。相較而言,他們的優勢很鮮明,比如年輕、有創造力;出自國内頂流技術學派,還在一線技術奮鬥 ......
但劣勢也是鮮明的。
比如團隊過于年輕,不到 30 歲,缺乏企業實際經營經驗。創業是一項復雜且持久的馬拉松運動,只掌握產品與技術,是遠遠不夠的。
再比如資源、資金實力相對落後,過度依賴 VC。一個客觀規律是,大模型公司在未來 3-5 年很難實現盈利,年輕創始人才走出校園不久,缺乏賺錢經驗,也遠未實現财富自由。
在資本圈動蕩起伏的周期下,他們能帶領企業活多久,還是個很大的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