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為了洗剪吹自由,年輕人把自己逼成“Tony”,歡迎閱讀。
圖片系 AI 生成
文 | 驚蟄研究所,作者 | 初夏
因為 " 二月二龍抬頭 " 的傳統習俗,最近幾天,理發店迎來了開年後的首個消費小高峰。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理發突然變成了一種復雜的消費。
以前 5 塊、10 塊就能剪頭發,現在簡單的一套洗剪吹,被抽成了單獨的 3 個項目。光是剪發就能抽成普剪、精剪、設計師套餐、總監套餐、店長套餐等不同等級,甚至修個劉海都要 30 塊錢,更不用提動辄上千的燙染。
面對被動更新的理發價格,偏愛性價比的年輕人把注意力轉向了路邊不起眼的老式理發店。這裡沒有寬敞舒适的等候區,沒有過于復雜的燙發、染發套餐,也不會有人推銷會員卡,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剪刀和吹風機。
也正是因為便宜,路邊理發店的服務水平偶爾也不能完全保證讓年輕人滿意。于是,一部分不想被理發店拿捏的年輕人,又決定自己購買理發、燙染工具,帶着 " 看過就是學過 " 的自信,跟着網上的教程當上了自己的理發師。
在尋找理發平替這件事情上,年輕人越來越認真了。
理發套路反向催紅老式理發店
相較于過去,現在的理發店無論在數量、裝修水平還是價格上,都做到了全面更新。即使在其他一線城市,也很難找到客單價 30 元以下的門店,就連非市中心地段的理發店,也大多在這個價格之上。
根據新京報的一項調查,随機抓取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近千家理發店,從中随便一家店做頭發最便宜的是 21 元,最貴超過千元,各個城市理發店消費的平均價格在 200-600 元不等。
驚蟄研究所也在美團随機打開了一家上海的理發店後發現,僅是簡單的洗剪吹套餐就有 4 種,價格也是成倍翻,最低的裁剪造型要 60 元,最高級别的價格達到 253 元,燙染套餐最低 289 元,最高的是 VIP 專項套餐,價格接近 5000 元。而在另一家店,不含洗吹的剪劉海套餐都要 33 元。
* 受訪者供圖
對于理發店的高收費,不少年輕人都曾花過 " 冤枉錢 "。在上海工作的小鶴向驚蟄研究所分享了自己在理發店踩坑的經歷。" 前段時間和同事一起去燙頭發,因為我們會員卡裡有 1000 元,在介紹燙發套餐的時候我們算了一下,兩個人加一起不到 500 元,等到結賬的時候店員跟我們說劉海和頭發是分開算,一共要 1400 元,最後跟我們說要麼充 2000 元将卡更新,要麼用這張卡組合消費,再補 400 元給他們,卡就直接回收作廢了。"
無獨有偶,在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相關話題下,也有不少年輕人分享了自己 " 被套路消費 " 的血淚史。另外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更常見的是消費者投訴套路辦卡、拒不退款以及虛假折扣誘導續費的問題。例如商家宣傳充值 3000 元打 6 折,但當卡裡餘額剩 500 元時,店員會要求再充值 3000 元才能繼續享受折後的理發價格。
根據網友們的總結:那些看上去比較高級的理發店,通常都會向顧客積極推薦辦卡優惠,一般會借口顧客的發質毛躁需要長期護理,即便被拒絕之後還會堅持幾輪安利轟炸,耳根子軟的人很容易消費幾千元辦一張 VIP 卡。而在成為會員之後,下次消費時,店員還有可能會進一步推銷讓顧客繼續充值更新會員,但說不準這家店會不會那一天突然就關門跑路。
在理發價格越來越高,套路越來越多的情況下,一些不想成為冤大頭的年輕人将目光轉向了更有性價比的街邊老式理發店。面對年輕消費者的回流,這類理發店也憑借價格親民和以量取勝從而達到了一種新的平衡。
小鶴說:" 我現在只去固定的路邊理發店做頭發,十多平米的樣子,聽老板說月房租差不多 4000 元,一個月下來可以做到不虧錢。店裡只有兩個位置,很多時候都是老年人來這裡剪頭發,價格也不貴,簡單的洗剪吹大概 20 元,染發是 160 元,燙發 200 元左右,老板也不會讓你辦卡。這種氛圍對不會拒絕的人來說真的很友好。"
也有一部分年輕人的心理是:頭發經不起折騰了,小理發店随便剪剪就好。但正所謂 " 貴的理發師讓你肉疼,便宜的理發師讓你心疼 ",在路邊小店做完頭發之後,很有可能收獲一個水平不高的盲盒發型。" 這種小店只能做一些簡單的燙染,再復雜一些會有可能把頭發燙壞掉,這也是我的經歷。"小鶴吐槽道。
理發需求不減,門店能否平替?
街邊的老式理發店可以做到收支平衡,為什麼其他理發店收費這麼高?高消費的背後,理發店又真的賺錢嗎?這一連串的問題背後,其實是經營方式的差異。
通常來說,老式理發店的店面不大,人員配置比較簡單,人工支出更低,因此大部分老舊理發店可以實現收支平衡。相比之下,高級理發店通常位于商業中心或者租金較貴的地段,不僅店面裝修豪華、設備齊全,團隊也更專業,他們的經營模式更加靈活和多元化,涉及美發、護理、SPA 等多方面服務,因此,工資、產品和房租都占據不小的成本。
根據新京報的數據,在一家美發企業的成本構成中,租金和美發師工資的成本占比分别為 36% 和 30%。當水電房租和人力成本越來越貴,最簡單的解決方案還是多收錢,并且是通過服務差異化,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選擇價格更高的服務。
例如常見的理發套餐,往往會有助理、首席、總監到店長的不同價格,但服務的好壞究竟是技術實力的差距還是人為主觀因素導致的,恐怕很難說清楚。而人力資源的超額配置,本身又給理發店帶來了更多的人力成本。
在溫州工作的理發師小孟向驚蟄研究所介紹道:" 我們這邊是綜合店(美發美容一體),成本方面房租是大頭,一年的房租差不多要 40 萬,除此之外最大的支出是理發師的工資,理發師也分首席、總監、督導,店内所有的工作人員大概 30 人左右,包括理發師、美容師、助理、收銀、接待等,一個月光發工資就得 20 幾萬,如果當月成功推銷會員卡的話,還會算上 20%-30% 的提成,不同級别理發師的基礎工資和提成也有區别。"
同一家店,同樣的理發需求,可能換一個理發師來服務就是不同的收費标準。例如首席洗剪吹定價 100 元,那麼總監洗剪吹可能需要 150 元,督導負責的話可能要 250 元。甚至還有網友表示,一段時間沒來剪頭發,平時固用的理發師卻漲價了,一了解才知道是咖位變高了。因此理發師們的資質更新,可以說是理發界的漲價原因之一了。
培訓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培訓的話我們會店内組織自主學習(比如去上海、北京一些名氣比較好的學習機構),這一類培訓會便宜一些,正常的學費在 2500 左右。涉及的範圍也很廣,除了一些基本的商業裁剪、燙染發設計等實戰篇,也會學習一些思維邏輯,例如如何了解顧客需求,如何掌握高復購底層邏輯等。除了公司組織的培訓,如果想要晉升快一些,也需要自費報名培訓班。" 小孟對此透露道。
驚蟄研究所在美團、小紅書等平台觀察到,個人自費報名的理發培訓班一般收費會更貴一些,少則四五千,多則上萬。小孟也向驚蟄研究所分享他曾自費報過 8000 元的課,加起來差不多 40 個課時,課程包括職業素養、理發技能、設計理念、審美培訓、經營流程等方面。
小孟表示:" 一個理發師不參加培訓,晉升就會很慢,可能幾年不會有什麼變化,這就像玩遊戲一樣,非氪即肝,但其實只要技術過硬,培訓時期花的錢後續都會通過顧客身上回本。"
在驚蟄研究所問到店内產品的成本是否占比很大時,小孟透露道:" 價值幾百的燙染工具和淘寶上幾十元的區别不是特别大,染完後順滑度和效果主要還是看理發師技術。"
自己燙染發,有手就會?
高級理發店的價格 " 剪不起 ",老式理發店的水平 " 不穩定 ",一些執行力強的年輕人轉而自己動手,從網上購買染發劑、燙發卷杠、剪發套具,自行設計發型。不過就像動手能力有高低一樣,在自己理發這件事情上也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
對于男生來說,電推子是最便捷省錢的理發工具,淘寶上的價格多在 100 元上下,假如一個男生一個月要理兩次發,按照一線城市一次 50 元的價格,一年下來理發也要花費 1000 元以上。
對比之下,大部分女生如果要自己動手剪發、燙染發,需要的工具會復雜一些,以剪發為例,要想不翻車就不能随便買一把剪刀,需要一把平剪,一把牙剪,一把細齒梳,雖然工具變得專業了,但操作起來并不難,稍微練習幾次就能把劉海和發尾修得很好,也不用擔心剪壞,一年下來可以省好幾百塊錢。
如果是染發,就需要再多準備幾樣工具。但如今的染發劑產品已經相當便捷了,市面上銷量比較好的泡泡染發劑,操作起來就像是洗頭發一樣。
" 自己染發也不是很復雜,把染發劑的泡沫塗抹在發尾和發中就行,不過也有不熟練的人會翻車,比如發根的染色沒有留時間差,導致頭頂顏色過曝,或是染色不均勻等問題。其中容錯率最低的部分在于視覺盲點的後腦勺,染發效果如何全憑自己的操作水平。"95 後設計師小容這樣說道。
為了保證每一根發絲都能上色,小容通常會準備好幾塊鏡子,甚至專門有一個手機在身後視頻,以此确保後腦勺的頭發能均勻上色。
" 如果有另一個人幫你染是最省事的,全程也就一個小時左右,頭發顏色可以保持一兩個月,只要不是特别淺的顏色,随時都能進行下一次染發。兩盒染發劑不到 200 塊,對比理發店來說相當實惠。"小容表示道。
如果說剪發和染發是入門,那燙發可以說是進階操作,更難獨立完成。并且燙發的工具也更復雜,除了披肩、皮筋、手套和梳子這一類基礎工具,還會用到不同類型的卷發杠、燙發藥水、定位器和燙發紙等用品。
小容也分享了自己的燙發心得:" 首先燙頭發之前要明确自己的發質和想要的發型,而且一定要單獨買藥水。在燙發時,如果是一個人燙發,要選擇一個方便的角度,開始上卷時要梳直拉直,每卷一下就要把後面梳直通順再卷。"由此可見,自己燙發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這并不妨礙年輕人紛紛躍躍欲試。
如同 " 求助 " 街邊老式理發店所面臨的未知風險,年輕人另辟蹊徑嘗試 DIY 發型雖然是一種省錢方法,但是在嘗新的過程中,也是最容易出 " 事故 " 的時候:剪發失敗最後還要找 Tony 老師修剪;染色不均到理發店重新處理;燙發時間把控不及時導致發質受損……
然而面對各種不确定性,年輕人依然選擇擁抱性價比消費的行為,既表現出他們對理性消費觀念的踐行,也反映出理發行業正在與當下的新一代消費者脫節。那些走進街邊老式理發店的年輕人,或許本不是為了低成本理發,只是在遭遇了太多的消費套路之後,猛然覺醒試圖捍衛自己的理發自由。
至于 Tony 們,恐怕也是時候考慮 " 改頭換面 " 了。
文中小鶴、小孟、小容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