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僅需1000元,就能幫你全額退保?,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每經頭條,作者:袁園,編輯:程鵬、廖丹、易啟江,原文标題:《僅需 1000 元,就能幫你全額退保?他交錢、驗證人臉後,發現損失将越來越大,還天天接到詐騙電話 ……》,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 太開心了!人壽全額退款,只要打這個電話 ……"
" 剛退了 80%,太不容易了,需要攻略的吱一聲 ……"
" 找了第三方退的,花了 500 退了 90%……"
在多個社交平台上,這樣的話術和宣傳口号随處可見,似乎在這些博主口中,退保是一件極為輕松的事情,也有着不為人知的竅門。然而,當你真的跟他們對接上,按照他們的方式去退保時,一張你意識不到的網已慢慢張開。
一、僅需 1000 元就能幫你全額退保?
在網上衝浪的張先生看到了一條 " 代理退保 " 的消息,号稱可以幫忙全額退保。對方信誓旦旦、胸有成竹,讓張先生有些心動。于是,他主動添加對方聯系方式并咨詢全額退保的事宜。
溝通後,張先生了解到,對方稱可以幫他全額退保,但是需要先交 1000 元的服務費,并籤訂一份服務合同,保障雙方的權益。
就這樣,張先生給對方轉去了 1000 元的服務費并籤訂了一份電子合同,籤訂的過程中還有人臉驗證,不疑有他的張先生完全按照流程完成了所有操作。
然而,轉折出現了。合同籤完後,對方讓張先生出示保險業務員違規賣保險的各種證據,并且親自聯系保險業務員,讓保險業務員承認自己的違規操作并留下證據。這一步讓張先生犯難了,他當時買保險的時候是有雙錄的,不記得保險代理人有違規的操作。
得知若沒有代理人違規銷售證據,只能退保單的現金價值。翻了一下自己的保單,張先生覺得退現金價值有些不劃算,就聯系對方不退了。這時,對方卻甩出了合同:第二階段維權服務處理過程中,甲方主動提出終止服務的,視為違約。出現該情形視為乙方已處理完畢,甲方應向乙方支付本協定全部顧問服務費用。簡單來說:如果張先生不退保了,退保服務就終止了,之前付的服務費不退。
看到這樣的回復,張先生顯然有些不甘心,畢竟 1000 元的服務費已經支付過了。但如果繼續退保,對方稱,代理人在銷售過程中沒有違規行為,只能幫張先生退現金價值,在該過程中抽取 10% 的提成。
" 到這一步了,你還願意讓他們繼續幫你退保麼?選擇繼續,比自己親自退保還虧;選擇放棄,1000 元的服務費就沒有了。" 張先生說。
至此,張先生只能自認倒黴。可是事情遠遠沒有結束,讓他更郁悶的是,這件事後,他天天都能接到詐騙電話。" 只希望他們日後不利用套取到的信息進行詐騙。"
張先生将自己的這份經歷分享到了網上,沒想到與張先生有着相同經歷的人不在少數,大多數人都無法在第一時間識别出該行為背後存在的風險,等回過味兒後,已經被騙了服務費。
二、為何 " 代理退保 " 行為如此猖獗?
保通社發現,消費者之所以頻頻上當受騙,根本原因有二:" 代理退保 " 宣傳太多,給消費者營造退保很容易的幻覺;保單給消費者帶來了一定的經濟壓力,中途斷交不合算,想全額退保減少經濟損失。
第一個原因無需贅述,登錄各大社交平台,只要搜索 " 代理退保 " 四個字,就能出現很多類似的宣傳口号和所謂的 " 退保技巧 "。很多中介和個人通過網站、自媒體平台等發布信息,聲稱有專業團隊指導,一對一跟單,可無條件辦理 " 全額退保 ",并以 " 退保不成功不收費 "" 成功處理眾多案件 " 等為宣傳噱頭。
這些宣傳很多以營造出的個人案例,與消費者拉近關系。只要有人想要進一步了解情況,就會被回復:請私信或加好友進一步溝通。
第二個原因跟消費者自身的經濟狀況有關。有一些消費者在前期投保的時候,手頭較為寬松,認為自己可以負擔每年的保費,但是随着外部環境和自身收入的變化,原有的經濟狀況會發生改變,導致當前續交保費會給自身和家庭帶來較大的經濟壓力。
然而,若是具有現金價值的長期保單,未到一定年限,中途退保會損失很大,甚至退保所得的現金價值會遠遠低于已交保費,這對于消費者來說自然是不劃算的。可是,消費者又尋求不出保險機構或保險代理人在銷售過程中的錯誤,于是就劍走偏鋒,試圖通過中介平台來達到全額退保的目的。
無論是哪種原因,利用不法中介去退保都會給自身帶來風險。
" 這些中介平台宣傳全額退保,一是利用消費者對退保流程的不了解,以幫助退保為名收取高額費用;二是可能存在非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制造虛假證據等違法行為。"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對保通社表示,這背後的陷阱包括:一是費用高昂,可能超過退保金額;二是存在法律風險,消費者可能因此涉及訴訟;三是個人信息洩露,帶來安全隐患。
以張先生的經歷為例,其在尋求第三方代理退保過程中,不僅支付了服務費,還提供了身份證、手機号、銀行卡、保單等個人敏感信息。
三、投保後想要退保該怎麼辦?
值得一提的是,代理退保猖獗背後,消費者的退保需求如何滿足?保通社建議,直接聯系保險公司官方客服,撥打客服電話或到營業網點咨詢退保事宜,了解退保流程及材料。
至于消費者關注的全額退保,其實僅在三種情況下能夠實現:一是保單在猶豫期内,消費者可以無條件全額退保;二是保險公司存在誤導銷售、未如實告知等違規行為,消費者有權要求全額退保;三是保單現金價值達到或超過已交保費,也可申請全額退保。
如果保單存在上述三種情況,那麼全額退保的訴求完全能實現,不需要通過任何中介。如果消費者的保單不在上述三種情況内,中介宣傳的 " 全額退保 " 也只是噱頭,即便是他們出馬,消費者也不一定能拿到全額保費。
所以,消費者在退保過程中一定要理性,通過正規渠道咨詢退保事宜,不要被誇大的宣傳口号誤導。
此外,保險是一種保障,無論消費者投保的是重疾險還是人身險,其均對健康和财富有一定的保障作用,消費者在投保前和退保前一定要想清楚,不要衝動。
投保前,消費者首先應該明确自身的保險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其次,深入了解保險產品的特點、保障範圍和交費方式;再次,比較不同保險產品和公司的優劣;此外,仔細閱讀保險條款,特别是免責條款和退保規定;最後,咨詢專業的保險人士,獲取針對性的建議。通過這些準備和認知,消費者可以更加明智地選擇保險產品,降低退保的可能性。
退保前,消費者首先需考慮退保原因,是否真的需要退保;其次是退保損失,包括已交保費和未來保障;再次是替代方案,是否有更合适的保險產品;最後就是退保流程,了解正規退保途徑和所需材料。
" 如果不是有非常必要的退保理由,建議不要輕易退保。" 有業内人士以養老金、增額終身壽等產品為例,此前這類產品的收益是 4.025% 或 3.5% 左右,而當前產品的收益多在 2.5% 左右,利率下行趨勢明顯,如果投保的是早前的產品,利率必然是比現在高的,若退保就很難再找到收益相對較高的產品了,對消費者來說,必然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所以,消費者在投保時要謹慎,以個人需求為出發點,仔細甄選保險產品,退保時則要明白将要承擔的損失,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