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旗艦“開卷”潛望式長焦,對中端機可能是件壞事,歡迎閱讀。
如果有關注最近這段時間的手機市場或許就已經注意到,潛望式長焦、特别是大底的潛望式長焦,明顯已經成為了各家新款旗艦手機的 " 堆料 " 重點。
從目前已經發布的產品來看,諸如一加 12、真我 GT5 Pro、努比亞 Z60 Ultra、vivo X100 系列、iQOO 12 系列都 " 不約而同 " 換上了新設計的、大底 5000 萬或 6400 萬像素潛望式長焦。
如果我們将視線投向那些尚未發布、但配置已經被曝光的機型,那麼 OPPO Find X7 Ultra 和三星 Galaxy S24 Ultra 也基本已經确定或将配備新的大底、高像素 " 雙長焦 " 方案。
與此同時,vivo X100 Pro+ 和榮耀 Magic 6 Pro/ 保時捷設計版,也被傳出或将配備高達 2 億像素的潛望式長焦。考慮到三星已經推出了 1/1.4 英寸的 2 億像素傳感器,所以将超高像素 " 塞 " 進潛望式攝像頭确實有可能了。
這還沒完,甚至就連蘋果的 iPhone 16 Pro 系列,也有傳言稱其有望更新定制的 4800 萬像素大底潛望式模組。據稱它的傳感器面積可能會比市面上其他旗艦機的(6400 萬和 5000 萬)潛望式模組更大,同時還具備全像素對焦特性,以便實現 " 長焦微距 " 功能。
旗艦機的長焦更強了,但技術卻未必能 " 下放 "
很顯然,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從 2023 年年底到 2024 年的這一輪旗艦新機,在長焦 " 望遠 "、乃至長焦微距和人像拍攝等場景的表現,都會明顯地強于此前的產品。對于有需求、同時也願意更新設備的那一部分消費者來說,他們可以很直接地體會到 " 今年的旗艦确實拍照更好了 "。
但是畢竟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會去購買最頂級的旗艦機。那麼這就必然會引出一個問題,當各品牌的旗艦機型普遍都在潛望式長焦上進行巨大更新後,又會對定位相對更低的中端產品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 這還不簡單,新技術在旗艦機上用了,那麼舊的配置自然就可以 " 下放 " 了,特别是現在各家把 " 非潛望不旗艦 " 的口号喊得那麼響,這時候如果有哪家率先推出帶有潛望式長焦的中端機型,自然就會 " 吃 " 到這一輪紅利,對銷量可能會有正面的刺激作用。"
1/1.12 英寸級别的大底主攝出現至今已有兩年多,但也沒有被 " 下放 "
話雖如此,但縱觀智能手機的歷史便不難發現,旗艦機的 " 技術下放 " 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對于一些成本極高、設計非常復雜的配置來說,指望它們随着時間 " 流用 " 到中端產品上,有時候可能相當不現實。
比如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 1/1.3 英寸或以上級别的主攝 CMOS,它們最早在 2019 年年底就已經出現在旗艦機上,但四年過去後,也并沒有被 " 下放 "。
中端機配備老款大底潛望,代價可能會有點大
當然,這倒也不是說中端機就完全沒可能在 2024 年用上潛望式長焦,只不過它們或多或少地可能将不得不付出一些 " 代價 "。
其中的一種情況,是這些中端機真的會如前面講到的那樣,用上 2023 年度、相對老一點的潛望式長焦,并同時在算法上吸納一部分最新的旗艦產品技術成果。
可以預見的是,這樣的設計的确有望讓中端產品的望遠拍攝能力得到突飛猛進式的提升,甚至可能會樹立起中端機的影像體驗新标杆也說不定。
但正如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那樣,即便是 " 前代的旗艦設計 ",對于如今的中端機型來說也依然可能意味着過高的成本壓力。假如真的有廠商打算在中端機上配備(前)旗艦級的大底潛望式長焦,要麼就意味着產品價格能得再往上漲個幾百元,要麼或許就得在其他的高成本配置(比如螢幕、性能、快充)上不得不有所妥協。
舉個極端一點的例子,比如用上(經過裁切的)1.6 億像素潛望式長焦、但僅配備骁龍 7 Gen3、天玑 8300 之類的中端 SoC,這樣的組合是不是就很現實了?
更糟糕的情況,是需要警惕 " 湊數潛望 "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部分廠商可能會 " 蹭 " 這一輪潛望式長焦的熱度,但他們并不打算真正讓中端機在影像方面增加太多的成本。
中端機上潛望在 2020 年時還很有意義,但現在就不一定了
于是,我們可能就會看到一些雖然 " 增配 " 了潛望式長焦,但用的是相當于兩三年前、甚至更久之前,800 萬或 1300 萬像素小底潛望式模組的中端機出現。
請注意,并不是想說中端機就一定要在影像上花多高的成本才對。如果這些小底潛望式長焦的中端機發布于 2020 年、2021 年,我們絕對會認為它們是 " 誠意十足 " 的產品。
但問題就在于,當時間來到 2024 年,随着新款 SoC 的 ISP 性能、AI 影像算法越來越強大,再加上中等尺寸的主攝 CMOS 也逐步開始用上雙層晶體管、雙原生 ISO 融合、雙垂直傳輸門之類架構級的新設計。這就使得對于哪怕是沒有獨立長焦的中端機來說,它們現在僅憑借主攝 + 算法,實際上也普遍可以支撐到 5 倍焦段的 " 望遠 " 需求了,如果防抖做得更好一點,僅用算法去實現 10 倍的長焦望遠,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然而這樣一來也就意味着,在目前的技術背景下,古舊的小底低像素潛望式長焦實際能帶來的影像體驗提升,就變成了一個非常微妙的話題。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它有可能甚至還不如直接用主攝 + 算法拍出來的效果。
如此一來,假如真的有廠商在 2024 年準備拿小底低像素傳感器,在中端機上來實現 " 潛望長焦 " 的話,就确實會不免讓人懷疑,他們的動機是不是僅僅為了增加賣點、而去強行 " 湊數 "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