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臨時性任務”不受減負“白名單”約束?隐性考核困擾教師,歡迎閱讀。
* 本文為《半月談》2025 年第 3 期内容
2024 年以來,有關部門持續規範社會事務進校園行為,各地出台 " 進校園事項白名單 " 等多項舉措。基層教師普遍反映,減負成效明顯。
然而,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地方,以落實社會責任為名,一些不必要的非教學事務通過 " 臨時性任務 "" 分支考核 " 等方式進入校園,給教師在繁重的教學工作外又找了一份 " 免費兼職 "。如何讓此類非教學事務遠離課堂,還老師和學生一個清淨的校園?
額外責任學校擔,隐性考核難把關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2024 年以來,多地教育部門通過 " 進校園事項白名單 "、教育信息統計規範化等方式,有效整治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務随意進入校園,為基層中小學教師減負。
重慶市璧山區御湖小學校長薛霁感慨道,得益于專項整治工作,自己在拒絕各部門不合理需求時 " 有了底氣 ",璧山區教師對減負成效滿意度達 97%。内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克什克騰旗新廟中學教導主任陳天旭說,以前社會活動進校園,需要教師做社會服務,占用教師時間,現在出台白名單後,學校和教師的負擔都大大減輕。
校園減負效果明顯,但仍有多名教育工作者向半月談記者反映,一些部門部門仍以 " 社會責任 " 為名,通過 " 分支考核 " 等隐性考核手段将非教學事務滲透進校園。
在一些靠近主幹道的學校,其所屬區網域内電動車駕乘人員佩戴安全頭盔率低,最後管理、宣教卻變成學校的責任。一名學校管理者說:" 有些不戴頭盔的人并非接送學生的家長,但相關部門要求學校承擔更多責任。"
這種情況并非個案。半月談記者了解到,一些以社會責任為名的臨時性增量任務往往不受 " 白名單 " 制約。
在一些學校,安全管理成為教師最主要的工作壓力,不僅有大量檢查,教師在周末、假期等時段也要追蹤學生是否安全。一名校長坦言:" 學校有安全教育的責任,但非教學時間中的安全監管責任也由教師承擔并不現實。"
半月談記者在多地采訪了解到,基層教育部門在配合完成地方中心工作與嚴把社會事務 " 入口關 " 間感到 " 兩難 "。多地受訪教育部門負責人稱,當前在制定各類工作考核細則時,教育部門往往沒有發言權,導致 " 分支考核 "" 不可控 " 地滲入校園。" 部分工作沒有征求過我們的意見,一紙檔案就直接發下來。" 一位教育部門負責人說。
及時清理不合理的 " 隐性考核 "
事實上,有的非教學事務性工作對于學校的教育工作不可或缺,須由學校老師承擔。業内人士表示,對于這部分工作,要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等技術賦能的方式逐步 " 消化 ",盡量減少其帶給教師的負擔。
不合理的 " 隐性考核 ",則要及時清理。基層教育部門工作人員認為,應持續跟蹤社會事務進校園情況,強化并清理部分與教學無關的 " 隐性考核 ",對确需學校配合的事務,按照 " 誰主張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 " 原則,由主責部門牽頭并落實。此外,可考慮對社會事務進校園等違規行為開展 " 回頭看 " 等定期督查,探索建立教師負擔 " 黑白名單 " 公示機制。
老師指導學生練習機械臂毛筆書寫編程
從根本上為教育工作者 " 松綁減負 ",還是要持續優化學校和教師的考核體系,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等呼籲,遵循教育規律,對學校制定更科學的考評體系,減少不必要的非教學任務行政發文和指令。
基層教職工期盼,持續減少各類督導、檢查、評比等進校園,探索更為合理的督導形式及标準,而不只是看材料記錄上是否留痕。還有一些教師期盼,持續優化學校考核機制,在制訂考核目标時,更多聽取基層學校及教育部門意見。
半月談記者:王俊傑、魯暢、周思宇、杜一方、魏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