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皮膚上突然冒出的小肉丁,到底是什麼啊?,歡迎閱讀。
有時候突然發現自己腋下、脖子等皮膚上,長了一些小肉丁,上網一搜不得了!
有說是疣,有說是瘤,還有人說是 HPV 感染,會傳染,揪一個長一片……
圖片來源:網絡
雖然不痛不癢的,但要是長在顯眼處,确實有點影響美觀。
加上網上總有各種「是髒病」「會傳染」的說法,讓人擔心自己是不是接觸了什麼不幹淨的人或事,又害怕自己被别人誤會,遭人嫌棄,一旦發現了就想「除之而後快」。
社交平台上的「治療經驗」分享,五花八門
但基本不建議
别慌,皮膚小肉丁有很多種情況,也不都是會傳染的,不是什麼大病,正确處理是可以消滅掉的。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清楚。
這兩種小肉丁不會傳染
也不影響健康,不用太擔心
01
軟纖維瘤
這名字聽起來比較吓人,其實不可怕。
軟纖維瘤是皮膚真皮膠原纖維的一種良性增生,又叫纖維上皮性息肉、皮贅、軟瘊。
圖片來源:《中國皮膚病性病圖鑑》(第三版)、《實用皮膚病性病圖鑑》
常見部位:
主要出現在脖子、腋窩、胸部和肩背部,一般不會長在臉上。
典型外觀:
它長得有點像壓扁的小蘑菇,小到針頭、大到紅豆大小,表面光滑,膚色或者淺褐色,摸起來是柔軟的。
有些皮贅會有細長的蒂與皮膚相連,如果蒂扭轉有可能會變成紅色或黑色。
發生原因:
軟纖維瘤的形成原因可能與摩擦、皮膚刺激、皮膚老化或激素變化有關,但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易發人群:
它比較常見于肥胖患者、糖尿病患者、中年或老年人。
孕期或哺乳期的婦女,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免疫力較差的年輕人也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有數據統計,50% 的成人會出現軟纖維瘤,有一定遺傳性 [ 4 ] 。
處理建議:
一般來說不痛不癢,不影響健康也沒有傳染性。
如果長在不是很顯眼的地方,也不是很大一片,那幾乎對健康和美觀都沒什麼影響。如果是孕期冒頭的,孕期結束後還可能會自然消退。
如果是長在比較明顯的脖頸處,實在看它們不爽,那最好的方式是去醫院挂個皮膚科解決。
較小病變可從基底部剪掉,較大的病變可局部麻醉後切除、縫合。也可選用液氮冷凍,激光,電幹燥術等。
02
脂溢性角化
如果摸起來硬硬的,沒有明顯蒂狀,那可能是另一種皮膚問題:脂溢性角化病,俗稱老年疣。
典型外觀:
剛開始可能只是一些近圓形的棕褐色斑塊,随着年齡增長,斑片會逐漸變大、變厚,表面覆蓋一層油性鱗屑,形成突起,後期看起來就像是一塊厚厚的痂皮。
形成原因 & 常見部位:
脂溢性角化病是角質形成細胞成熟遲緩所致的一種良性表皮内腫瘤,多出現于曝光部位,比如臉頰、太陽穴、脖子、前胸、手背上。
顧名思義比較常見于老年人(實際上青年人、中年人中也可以看到)。
它一般不會惡變,但也不會自愈,覺得影響外觀可以去醫院治療,包括冷凍、激光、電離子等。
注意⚠️:
不過,脂溢性角化很容易和日光性角化症弄混,後者可能會出現惡性病變。
所以如果出現這兩種情況,就要引起重視了,建議立刻前往醫院:
1. 全身多部位爆發;
2. 刺癢、發紅、破潰;
這幾種小肉丁要注意,可能會傳染
還有一些皮膚疣,長相上和上面兩種有些類似,不過它們或多或少具有傳染性。
雖然大多數并不是什麼嚴重疾病,但為了避免在自己身上越長越多,也為了避免傳染他人,發現了建議及時去看醫生解決。
絲狀疣
如果皮膚上長的是這種表面粗糙不光滑,像絲線或者好幾個指頭纏在一起的小肉丁,那大概率是絲狀疣。
圖片來源:何春滌、張學軍主編《皮膚性病學圖譜》
絲狀疣通常呈現為細長、指狀的突起,可能單獨存在或聚集成簇,比較多見的是膚色或者棕灰色,也偶爾有黃色、粉色的。
這是人類乳頭瘤病毒(多由 HPV-2 或 HPV-4 型)感染引起的良性皮膚增生。
臉上、眼睑、嘴唇、下巴、脖子、手指和腿都有可能發生。
别害怕,絲狀疣一般不會惡變,不會傳到生殖器部位引起尖銳溼疣,也不用擔心增加宮頸癌的風險。
但它有輕微的傳染性,如果皮膚剛好有損傷時,可能會通過皮膚接觸傳播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可能通過接觸傳染給其他人。
如果确診絲狀疣,要盡早去醫院處理掉。
避免反復搔抓皮膚破壞屏障,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粗糙衣物頻繁摩擦,降低傳染風險。
注意⚠️:
絲狀疣平時不痛不癢的,觸碰摩擦時可能有輕微痛感,千萬不要去抓撓、嘗試手動揪掉,也别聽信什麼「用頭發絲綁住絞死」之類的互聯網偏方。
因為它真正的病變在根部,揪掉頂部小肉丁,等于直接打開了根部病灶的大門,把病毒釋放了,增加傳染風險。
傳染性軟疣
這種圓圓的、看起來有點像水泡(實際是實心的),又有點像痘痘,頂部靠近中心處有小凹痕或圓點,摸起來有點硬硬的,是傳染性軟疣。
一般是 2~5mm 大小的半球形丘疹,表面光澤,可能呈現肉色、珍珠色或粉紅色。
如果不小心擠破,可能會流出奶酪狀的白色物質,這其實就是病毒的「大本營」。
大量的病毒聚集在此,所以我勸你住手——
千萬不要擠!
傳染性軟疣常見于兒童和年輕人,尤其是 1 至 10 歲的兒童。
此外,免疫系統功能低下的人群,如 HIV 感染者、接受器官移植者、癌症患者等,也更容易感染。
患有特應性皮炎(溼疹)的人群也更容易感染傳染性軟疣,因為皮膚屏障不完善、持續的炎症反應為病毒提供了入口。
傳染性軟疣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導致的,有一定的傳染性。擠破了可能導致病毒傳播到附近皮膚,或者感染其他物體造成間接傳染。
之前有小朋友去水上樂園玩耍後,回家發現身上長了一片「小痘痘」,不排除就有傳染性軟疣的可能。
性接觸也是成人感染的一個途徑。
在兒童中,傳染性軟疣常見于面部、軀幹、手臂或腿部。
在成人中,如果是通過性接觸傳播,可能出現在生殖器、下腹部或大腿内側。
雖然傳染性軟疣具有一定自限性,部分人可以靠身體自己好,但需要時間較長,一般自行消退需要 6~24 個月不等甚至更長,在此期間還是有播散到自己其他部位皮膚或者傳染他人可能。
所以如果本身有特應性皮炎、免疫抑制狀态等情況,或者經常要與人密切接觸,比如正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有性伴侶,還是推薦到醫院積極治療。
治療可以直接祛除軟疣,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刮除 / 夾除術、冷凍療法、激光治療等。
03
尖銳溼疣
這可能是大家最害怕的情況了。
(這裡沒有配圖,也不建議上網搜)
發生原因 & 易感人群:
尖銳溼疣又稱為肛門生殖器疣,是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男性女性都有可能感染,除了性傳播外,口、手和生殖器接觸也可能傳染,或通過胎盤、陰道分娩傳染。
民間俗稱「菜花」,顧名思義,因為它看上去就像一個肉做的小小花菜。常見于生殖器、肛門及周邊皮膚、粘膜上,也可能會長在腹股溝或者會陰處。
一般沒有症狀,或只有輕微瘙癢,但當疣體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後,可能會因為摩擦、破潰等原因引起疼痛。
如果發現私處有類似的,也先别慌,還有一種長相相似但完全不同的情況:假性溼疣。
假性溼疣其實一種良性增生性疾病 ,是正常的生理變異,不會傳染,一般也不會惡變,不需要特别擔心。
如果無法判斷,那麼直接看醫生檢查更加穩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一張圖梳理小肉丁區别:
最後,我們用表格的形式,來梳理小肉丁們的區别——
(可點擊圖片放大查看)
圖源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如果出現了類似的皮膚小肉丁,自己無法辨别,那麼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去咨詢一下皮膚科醫生,明确原因後,好進行後續妥當的處理。
不管是什麼先别吓自己,尤其不要暴力揪掉。
身上長了不明疙瘩
瘙癢、疼痛、長包怎麼辦?
都可以嘗試拍照問醫生
本文合作專家
曹雅晶
北京大學醫學部八年制臨床醫學博士
上海公立三級醫院皮膚科醫師
本文審核專家
曾相儒
皮膚科醫師
醫療美容主診醫師
參考文獻
[ 1 ] 《皮膚性病學》(第二版)
[ 2 ] 《中國皮膚病性病圖鑑》(第三版)
[ 3 ] 《實用皮膚病性病圖鑑》
[ 4 ] Uptodate: 皮膚良性病變概述
策劃制作
策劃:曾曾 | 監制:王辘 & feidi
封面圖片:站酷海洛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讀者說找不到我們的文章
大家記得把丁香醫生設為星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