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百度短劇,又一條“人有我有”的業務線?,歡迎閱讀。
文 | 文娛價值官,作者丨陳立涓,編輯丨美圻
在互聯網行業的激烈競争中,百度已失去曾經 BAT 的輝煌,截止 2024 年年底,中國互聯網公司市值排名中,僅位列第九。
曾經的搜索巨頭在擅長的 AI 和自動駕駛賽道上,被網友調侃為 " 起大早趕晚集 ",在不擅長的内容賽道上總是 me too,me later。
2020 年,短視頻市場用戶規模趨于飽和,形成了抖音和快手雙巨頭格局。同年,百度挖來了前今日頭條視頻部門負責人、參與抖音創建的宋健,帶領百度打短視頻這一仗。好看視頻提出反對 "Kill Time(殺時間)",定位泛知識短視頻平台,最終在短視頻平台競争中滑落至第三梯隊,宋健也在 2023 年年底離開了百度。
在短劇領網域,百度似乎也是類似的走向。2021 年初,抖音正式踏入微短劇市場,相繼推出 " 新番計劃 " 和 " 千萬爆款俱樂部 ",憑借其強大的流量基礎和内容生态,迅速占據一席之地。2023 年,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内部會議上表示 " 百度和短劇挺合适 ",并明确了以 " 免費短劇 " 為主要發展方向。同年,字節跳動旗下的紅果短劇 App 上線,僅用了一年半時間,月活用戶便突破 1.5 億。去年年底,百度申請注冊了 " 百度短劇 " 商标,這個姗姗來遲的舉動引發了行業關注。
入局短劇賽道,百度又晚一步?
中國網絡視聽協會發布的《中國微短劇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2024 年我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預計将達到 504.4 億元,同比增長 34.90%,已超過電影行業的 470 億元規模。日前,百度相關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短劇是當前内容生态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目前百度短劇平台已匯聚超過 2.4 萬部短劇,并計劃在 2025 年從分發、分賬、獎勵、獨播以及招商等五大方面進行全面更新。
在缺少先發優勢的情況下,加上市場上已經出現了紅果短劇這種月活破 1.5 億的 App,百度的短劇業務拿了跟短視頻大戰一樣的劇本,一樣的開局,最後會是不一樣的結果麼?
互聯網公司信奉 " 基因論 ",作為一家以搜索起家的公司,百度被認為缺乏做内容的基因。受制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 孤島效應 ",百度無法再像 PC 時代那樣抓,取到海量的網頁信息,所以不得不另起爐灶,構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内容生态,也是一次不得已的戰略防守。此後,百度把流量一味的傾斜給百家号後,卻忽略了搜索結果的内容匹配度,引發用戶的強烈不滿。
PC 互聯網時代,百度的商業模式簡直就是 " 躺着賺錢 "。但做内容這門生意則不同,這是需要長期主義布局的苦差,如果只有流量思維很難走得長遠。
我們從最終的結果來看,在短視頻、直播發展最為迅猛的的幾年間,無論是百度自主研發的 " 好看視頻 "、" 全民小視頻 "(後更名為 " 度小視 ")," 拿來主義 " 引入的 YY 直播,僅僅實現了 " 人有我有 "。
但在此期間,互聯網用戶已經養成了碎片化的網絡娛樂行為習慣,傾向選擇碎片化的娛樂内容。艾瑞咨詢在《2024 年中國微短劇行業研究報告》中提到,近四年數據表明,網民日均單機單次網絡使用時長僅 4.1 分鍾,網絡娛樂應用使用時長也較短,如網絡視頻日均單次使用時長僅 11.6 分鍾。
影視作品的短劇化,通過緊湊的劇情節奏、鮮明的劇情衝突、短時間内高頻反轉,更容易引發觀眾共鳴,搶占用戶的在線時長,并形成了市場的共識。短劇行業從業者劉雯(化名)告訴文娛價值官," 短劇火爆的背後是過剩的演藝圈資源,跟有限的用戶時長結合,以滿足用戶情緒價值為核心的新一代互聯網内容形式,具備成本低、周轉快的特點,基本上 ROI 能達到 1.1 及以上就是爆款。"
從宏觀層面觀察,短劇甚至寫入了各省的政府工作報告,比如河南省 2025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寫道,開展文旅產業鏈群建設三年行動,拓展文博研學、休閒康養、數字演藝等文旅新業态,支持鄭州打造 " 微短劇創作之都 "。
短劇獲得了用戶和制作方的青睐,作為内容平台方的百度沒有不加入的理由,互聯網產業分析師張書樂認為,百度此舉一為彌補内容生态的不足,二為戰略遏制,留住原本的用戶,不讓其流失。
遲到的百度,還能做好短劇嗎?
事實上,就連拼多多、京東、支付寶這種跟内容產業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都開始進軍短劇行業。網傳京東推出短劇推廣政策,以 " 保底激勵 + 播放抽成 " 雙軌制吸引頭部機構,單劇最高激勵 20 萬元。對于拼多多、京東這類的電商平台,對布局内容產業并沒有太大興趣,他們看中的是短劇背後可觀的廣告收益。
艾瑞咨詢的《2024 年中國微短劇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微短劇商業潛能得到釋放,有望成為廣告營銷新陣地。短劇平台方不僅能從廣告主處獲得更多的預算,短劇制作方也會帶來一部分收入。短劇從業者劉雯透露,一部短劇的劇本成本在 2 萬 -10 萬元之間,拍攝每月成本約為 40 萬元,但推流成本起步價達到 50 萬元,而且沒有上限。
當前短劇市場的主要玩家包括短視頻平台,如:抖音、快手、微信視頻号;長視頻平台,如: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 TV;新興短劇平台,如:紅果短劇、番茄短劇、花生短劇;網文平台孵化的短劇平台,如:點眾科技、閱文集團;以及百度、拼多多、京東、支付寶等互聯網公司。從市場表現來看,抖音和紅果短劇兩個平台的表現遠優于其他平台,而它們均隸屬于字節跳動。
字節跳動在短劇領網域的成功并不算是偶然。2016 年,風頭正勁的字節跳動并未将短視頻夢想寄托于,月活用戶破 1 億的 " 今日頭條 "App,不滿足于短視頻僅成為該 App 的一個板塊,而是選擇孵化出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經過一場激烈的内部賽馬,抖音脫穎而出,開啟了短視頻時代。
此後,每當新的風口出現,字節跳動都會沿用這一思路,再造爆款產品。這也讓它有了 "App 超級工廠 " 的綽号,旗下今日頭條、抖音、Tik tok、番茄小說、紅果短劇都已經成為月活破 1 億的平台。
從去年開始,抖音加速布局短劇。從短劇小程式、短劇專輯頁,再到免費短劇 APP,公司迅速搭建起一個龐大的内容生态網絡。2023 年 5 月,抖音推出紅果短劇,三個月後,便上線了獨立 App。
而回望百度,則選擇了另一條發展路徑,其短劇團隊歸屬于百家号業務,從組織架構來看,百度對短劇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如短視頻業務。百度的產品創新能力一直備受外界質疑,其移動生态的產品矩陣也已許久沒有更新。面對短劇這一新興機遇,百度似乎選擇了 " 躺平 ",并沒有打算獨立再造一個 App。短劇在百度的戰略意義似乎只是幫助 " 百度 "App 維持其超級 App 的入口地位,目前百度 App 月活為 6.79 億。
這麼看來,百度 App 更像是一個 " 筐 ",各種内容和服務都被裝了進去。
百度短劇,拿什麼 " 牌 " 上桌?
劉雯指出,從短劇制作公司的角度來看,目前仍存在很多痛點,如果百度等後入局的短劇平台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具體而言,制作公司需要從劇本創作到拍攝全程負責,并承擔制作成本。然而,部分平台在播出後存在克扣收益的情況,且播放量榜單不透明,導致收益難以保障,分紅也無法得到有效落實。在資金方面,投流成本過高,占短劇總成本的 80% 到 90%。此外,短劇行業面臨着越來越嚴格的監管壓力,存在主題擦邊、演員暴雷等風險。
我們不妨來看看,百度的短劇業務手上有幾張牌:
内容層面上,百度通過聯合愛奇藝、七貓、YY、閱文發起 " 百劇計劃 "。網文 IP 改編短劇,能精準吸引原著粉絲,能提升成為爆款短劇的幾率。百度短劇不僅掌握了豐富的 IP 資源,還形成了強大的多端分發協同效應。目前,愛奇藝與百度 APP 加強資源互通,七貓的内容也已與百度短劇基本互通,相關項目從 2 月起陸續開機,預計 4 月中下旬上線。
AI 則是百度手裡的另外一張牌。此前,百度網盤推出 " 短劇 AI 看 " 功能,幫助用戶快速了解短劇核心内容,百度還投資了擁有 AI 短劇 app"reel.ai" 的 creativefitting(井英科技)。近期,百度又測試了 Agent 對話功能,用戶點擊 " 進入聊天 " 後,可在觀影時與短劇角色實時對話,這一功能被稱為 " 邊看邊聊 "。
短劇植入 Agent 被質疑只是癢點,而非痛點。用戶看短劇就是追求的就是快節奏、不用動腦,這類劇本身并沒有太多值得用戶參與讨論的内容。雖然短劇 Agent 有點跑偏,但 AI 在短劇領網域還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至于百度短劇能否通過 AI 的加持實現彎道超車,還有待觀察。
短劇市場一貫遵循 " 爆款邏輯 ",制作方與平台方的抽成高度依賴于制作方過往是否拍出過爆款短劇,以及上一部作品的播放量。字節跳動旗下的紅果短劇之所以能夠領跑短劇市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字節跳動擅長打造爆款,不僅自身能推出爆款 App,還能扶持創作者打造爆款作品并孵化多位網紅。相比之下,百度在打造爆款方面稍顯不足,我們熟知的網紅大 V,很少是被百度平台孵化扶持出來的。
據第三方最新數據顯示,百度短劇規模已達 4.1 萬部以上,合作機構超過 300 家,版權方收入實現顯著增長,部均收入提升 52%,變現效率持續提升。喊出扶持短劇創作者,帶給創作者更多的流量抽成,只是復制百家号給圖文創作者的打法。
未來,在百度平台上能否誕生爆款短劇,除了流量傾斜,百度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希望短劇業務不要再成為百度下一個 " 人有我有 " 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