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寒假遊學火熱開啟,研學旅遊監管主體責任被明确,歡迎閱讀。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
距離寒假還有一個半月,研學旅遊就已火熱開啟。
一家知名教育機構網站信息顯示,多條前往美國、日本、歐洲的寒假國際遊學線路已經售罄,其他線路的剩餘名額也只剩個位數。這些線路的價格從 2 萬多元到 8 萬多元不等。銷售的火爆預示着又将迎來一個強勁的寒假研學旅遊市場。
但目前,研學旅遊市場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亂象,部分研學旅遊產品廣告宣傳不實,内容質量不高,產品價格與所提供的服務之間不相匹配,還有個别產品存在安全方面的風險隐患。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促進旅行社研學旅遊業務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注重研學旅遊正向引導,同時豐富研學旅遊資源供給。
研學旅遊亂象頻出,與這個市場的主管部門分割難以形成監管合力緊密相關。《通知》對落實研學旅遊主體責任作出明确規定。
市場在增長中分化
疫情過後,研學旅遊市場正在迅速增長。
中國旅遊研究院今年 10 月發布的《中國研學旅遊發展報告 2023 — 2024》(下稱《報告》)顯示,預計 2024 年研學相關的招投标總次數與總金額較 2023 年有所回落,但較 2019 年仍然有明顯提升。如果以學校為采購主體,2024 年 1 — 7 月招投标金額表現已超 2023 年同期水平。
北京市朝陽區一所中學 11 月下旬組織了一場研學旅遊,初一年級 20 多個班近千名學生浩浩蕩蕩地赴南京、杭州、蘇州開展了 4 天 3 晚遊。一名家長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場研學每名學生收費 3500 元,家長和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班裡只有 4 名學生沒有參加。
" 升入初一後,學生的學習難度和壓力比小學時陡然增加,在期中考試後進行一次研學,同時選擇旅遊淡季避開人流高峰,家長們認為這樣的安排非常合理。" 他說。
這也不是一次單純的旅遊。這名家長說,學生們在參觀景點、博物館的同時,會開展小組讨論,參觀結束後要提交感受和創作。學生們難得地在社會上過集體生活,對社會秩序、人際交往也有了新的理解。
《報告》也指出,研學旅遊不僅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而且是更為重要的社會教育方式。要從國家戰略高度把握研學旅遊的發展,全面認識研學旅遊對于青少年全面發展,對于構建國民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意義。
研學熱也讓研學旅遊機構賺得盆滿缽滿。在截至 8 月 31 日的财季,新東方旗下的文旅業務收入約 9000 萬美元,其中針對 K12 和大學生的海外遊學團和國内研學營收入同比增長 221%。皖新傳媒前三季度研學業務服務學生 8.8 萬人次,營收同比增長 80.22%。
當然,受宏觀形勢和家庭消費預期影響,研學旅遊市場出現分化迹象。《報告》指出,以 C 端親子為主要客群的企業,今年前 8 個月的業績與 2023 年同期相比明顯分化。有接近 10%的企業收入增長 200%,但也有超過 30%的企業收入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
研學旅遊的教育價值已得到廣泛認同,但良莠不齊的研學旅遊服務卻讓家長們愛恨交加。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近日公開表示,在研學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有三件事令人十分憂心:部門争權、機構争名、企業逐利。
因此,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促進旅行社研學旅遊業務健康發展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要引導社會理性選擇研學旅遊產品。研學旅遊的經營者對研學旅遊產品進行宣傳推廣時,應與公益、志願、支教、助學、校外培訓、競賽等其他活動類型進行區分。
明确不同主管部門職責
我國研學旅遊市場的發展其實離不開政府的推動。上述《報告》指出,2016 年之前,研學旅遊主要表現為高收入家庭的中小學生的海外遊學和冬令營、夏令營活動,既沒有明确的產品概念,也沒有明确的主管部門,更沒有形成規模。
2016 年教育部、原國家旅遊局等十一部門發布《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下稱《意見》),将研學旅遊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2 億多在校學生的研學旅遊需求得到了充分釋放,研學旅遊進入發展快車道。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确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明确由教育部門牽頭,加大對研學旅行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管理指導。
但研學旅遊活動鏈條長,涉及主體類型多樣。有學校組織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也有各類經營者面向市場提供的研學旅遊產品和服務。在眾多類型的研學旅遊產品和服務經營者中,旅行社是其中一類,此外還包括大量的教育機構、培訓機構等,另外還有提供研學旅遊資源(内容)以及旅遊相關服務的各類研學旅遊營地、基地、合作商、供應商等。
經過與相關主管部門會商,《通知》明确了各部門在研學旅遊管理方面的職責分工: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負責對旅行社經營研學旅遊業務進行監督管理,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對學校組織的研學實踐教育活動進行監督管理,市場監管行政部門負責對市場主體經營研學旅遊業務的廣告、合同進行監督管理。
" 不管過去叫‘研學旅行’,還是今天叫‘研學旅遊’,都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情,而是為國家的未來推動社會教育,這才是所有政策合力或政策協同的基礎。" 戴斌說。
盡管監管部門予以明确,但仍處于條塊分割狀态,未來是否有必要和可能統一研學旅遊的監管部門?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晖認為,文旅部門和教育部門都發布過關于研學旅遊的檔案,從研學旅遊的性質來看,讓哪個部門成為唯一的主管部門都有問題。比如僅僅交通安全這一個環節,就不是教育部門能單獨管理好的。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研學旅遊都将維持現在的多頭管理狀态。
" 研學旅遊健康發展的關鍵是發揮好市場機制,要讓市場主體更加自律,要健全法治化的研學旅遊市場體制機制。" 儲朝晖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但部門之間的職能和行為仍有交叉。截至 2024 年 6 月,教育部共批準了 581 家國家級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 40 家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地方研學基(營)地、實踐教育基(營)地的數量也顯著增長。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也印發通知,确定由黑龍江、浙江、安徽、山東、湖北、四川等 6 省作為首批試點省份,組織開展研學旅遊基地品質提升試點工作。
由于不同的政府部門和市場主體都在加大研學旅遊供給,形成統一、完善的标準是當務之急。《通知》提出,文化和旅遊部牽頭制定研學旅遊相關產品、服務、營地、基地等标準,鼓勵相關行業組織根據研學旅遊市場發展需求,開展相關的質量标準制定工作。
" 不同政府部門從自身職能出發對研學旅遊進行管理,特别是制定出產品和服務标準,這是可行的。" 儲朝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