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今年訂單有“百分之幾百”增長 業内驚呼“前所未有” 割草機器人的“奇點時刻”為什麼來自“中國智造”?,歡迎閱讀。
每經記者:胥帥 每經編輯:楊夏
" 割草機器人賽道迎來產業爆發的奇點時刻 ",3 月,來自中信證券的一份研報引起了市場對割草機器人這一 " 冷門賽道 " 的關注。
可能令機器人企業也沒有想到,率先訂單 " 爆量 " 的會是看似平平無奇的割草機器人。
中國割草機器人主要銷售市場是在歐洲,而歐洲也有富世華等巨頭。但在這場割草機器人 " 暗戰 " 之中,中國割草機器人卻拆了競争對手的 " 家 ",在歐洲市場獲得了大量訂單。
3 月中旬以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割草機器人的訂單等情況采訪了九号公司(689009.SH)、科沃斯(603486.SH)、格力博(301260.SZ)等上市的割草機器人企業,多位負責海外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今年歐洲市場的訂單增長幅度都很大。有的企業在春節過後,歐洲市場追加了 30% 訂單,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現象。而有的企業割草機器人訂單更是倍增,甚至達到 " 有百分之幾百 " 的增長。
割草機器人的 " 奇點時刻 " 為什麼是中國 " 智造 "?記者了解到,主要原因是中國割草機器人新產品的智能迭代,無邊界、可自動定位的智能化等功能出現了。特别是激光雷達等關鍵產品價格下降後,中國割草機器人的性能更高,成本更低。
有企業稱今年訂單是 " 百分之幾百 " 增長
2025 年 1 月的 CES 展會上,一群中國工程師正蹲在地上調試設備。他們面前,銀灰色機器人沿着 S 型軌迹勻速推進,刀片掃過之處,草屑均勻鋪成直線——這個充滿工業美學的場景,讓路過的外國采購商忍不住掏出手機拍攝。
眾多中國企業推出了新款智能割草機器人,長曜創新、九号、松靈、科沃斯、安克 Eufy 以及 MOVA 等。中國割草機器人席卷 CES 展會,這場無聲的 " 草坪革命 " 背後,是中國制造最熟悉的突圍劇本。
突圍劇本的第一幕——中國割草機器人的訂單 " 爆 " 了。
" 過完年之後,我們歐洲(市場)的銷售又要追加 30% 訂單,這是以前沒有出現過的現象。" 格力博負責海外市場的劉明(化名)感覺,今年歐洲市場割草機器人的 " 春意 " 來得比往年更早一點。而另外一家割草機器人企業更是提到一個令記者更為吃驚的數據—— " 百分之幾百的訂單量增長 "。
格力博的割草機器人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科沃斯負責海外市場的李雷(化名)在歐洲市場耕耘許久,割草機器人的訂單增長量和時點令他意外。一般來說,歐洲市場割草機器人旺季一般在 5 月份左右,每年 3 月開始有一個 " 訂單爬坡 " 的過程。當然,這也和科沃斯今年割草機器人上市節奏、拓展了銷售渠道等有關。
" 從我們在歐洲、美洲等主要區網域的市場反饋來看,海外用戶對割草機器人的市場需求還是很高。" 九号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發布首款家用無邊界智能割草機器人,颠覆了傳統人工割草模式。2024 年僅前三季度,公司就實現智能割草機器人銷售收入 5.95 億元,同比增長 379.28%。從九号公司智能割草機器人的業績表現來看,整個歐美市場對割草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是比較旺盛的。這裡面不僅有新增用戶需求,更有大量從傳統人工轉型過來的存量替換需求。
有關行業人士表示,據公開資料,全球約有 2.5 億個私人花園,其中美國約有 1 億個,歐洲擁有超 8000 萬個,歐美地區合計占全球總量的 72%。自上世紀 70 年代起,汽油動力割草機逐漸成為庭院維護的常用工具。随着技術發展,近年來這些地區消費者開始關注具備智能功能的割草設備。
然而,這一種轉變看起來只是先嘗嘗鮮。首先用上智能割草機的消費人群,主要是在德國和法國,因為這兩個國家人均 " 錢包 " 要鼓一點。劉明表示,即便如此,智能割草機器人在這兩個國家的滲透率也只有 50% 到 60%。但除了上述國家之外,智能割草機器人整體滲透率還在 " 成長 " 中。
在北歐和東歐,智能割草機器人的滲透率可能在 10% 到 20% 左右。李雷估計智能割草機器人在割草機的占比還是比較低,在大概在 10% 出頭。北美市場的數據令人咋舌,庭院更大,智能割草機的滲透率卻更低。劉明表示,北美當前滲透率不足 5%," 北美人喜歡自己 DIY(個人組裝),觀念轉變需要時間 "。
低滲透率意味着從 "0" 到 "1"。今年 3 月,中信證券一份關于割草機器人的研報引發市場熱議,這篇研報核心觀點是割草機器人的 2024 年類似掃地機行業的 2017 年,行業将步入技術紅利期。此外,受益于產品結構升維,無邊界款無埋線款加速替代埋線款機型,行業均價有望迎來上行周期。預測 2025 年到 2028 年全球割草機器人行業整體規模 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有望達 33.6%。
" 不埋線 " 的割草機器人正在 " 吃 " 掉歐洲市場
當割草機器人技術逐步成熟,智能迭代為產業賦予了更多的可能。
慕尼黑郊區别墅區,德國人家庭的草坪上橫着條半米深的土溝。工人往溝裡填埋橘色電纜,像給綠地縫了道猙獰的傷疤。割草機鐵殼下方是一節一節的線。瑞典的 Husqvarna 富世華在上世紀 90 年代率先将埋線技術應用于商用機器人割草機,使其成為現代智能割草設備的先驅,并憑借 " 埋線導航 " 技術一度壟斷整個市場。一代、兩代,Husqvarna 富世華的人力 " 埋線 " 割草機幾乎是歐洲家庭的首選。
富世華的割草機器人 圖片來源:富世華官網
" 埋線 " 割草機的成本主要是人力,劉明表示,一個 4000 平方米的院子,埋線涉及的人工安裝費就達到 700 美金," 像高爾夫球場這類大面積草坪,遇到豐水期,草長得很快,還需要一次性割完。同時雇傭三四個人,一天到兩天之内完成 "。
李雷表示,如果家裡有 500 平方米到 600 平方米的草坪,請專業的人除草,那可能要花 200 歐元," 旺季的時候,可能一個星期就要割一次,一個月就是 800 歐元 "。一年割草的花費上千歐元,還不算上最初的埋線成本。
當然,相比上世紀 70 年代,中國農村還在揮舞鐮刀除草,歐洲的割草機引領技術潮流。這種代差持續了整整四十年後,跨境電商的貨輪載着第一批國產割草機器人衝向大西洋彼岸,事情悄悄起了變化。
九号公司(689009.SH)旗下新一代智能割草機器人 Segway Navimow X3,采用了 EFLS 3.0(精準融合定位系統),不僅信号覆蓋更廣,信号傳輸延遲也更短。VSLAM(視覺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技術)和 VIO(視覺慣性裡程計技術),能夠提升定位性能,解決部分場景的信号遮擋問題,讓其能在復雜環境下穩定作業。
九号公司旗下智能割草機器人 Segway Navimow X3 系列在 CES 2025 上參展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科沃斯 GOAT A3000 LiDAR,在 RTK 感知系統上增加雙激光雷達,顯著提升識别、導航和避障精準度。動力上搭載 32V 大容量電池,配合雙刀盤設計和 LELS 定位技術,工作效率提升至初代割草機器人的三倍。
科沃斯 GOAT 系列割草機器人 圖片來源:科沃斯官網
無需 " 埋線 ",智能割草,精準定位," 一部手機,我能在全球實時操作割草機器人 …… 以前定位是按照米計,現在的誤差只有兩厘米 ",劉明說。格力博的割草機器人用 " 攝像頭 + 毫米波雷達組成‘電子眼’ ",遇到障礙物自動化繞行,毫米波雷達識别草莖密度,切割精度達到厘米級。" 全球有近萬種不同的草,識别還要考慮到光線、陰雨天,還有落葉⋯⋯ " 數據處理與算法訓練構成了中國割草機器人的 AI(人工智能)" 大腦 "。
在上述割草機器人業内人士看來,無邊界、不布線、自動化割草等智能割草機器人正在慢慢 " 吃掉 " 需要布線的機器人市場份額。
劉明舉了一個例子,富世華割草機器人巅峰時期在歐洲的市場占有率在 70% 左右。随着中國智能機器人的湧入,富世華的市場份額估計在 50% 左右。他認為,富世華的市場份額之所以被吃掉,則是自身產品開發進度不夠快,智能化步伐較緩。
國產供應鏈從 " 低價 " 變為 " 迭代賦能 "
傳統燃油車制造商曾堅信内燃機無可取代,這種固執卻給了中國造車新勢力廠商一個致命縫隙——新能源汽車的 " 破壞式創新 "。
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類似的一幕也正在割草機器人身上上演。草坪上割草機的齒輪仍在轉動,當中國機器人碾過 CES 郊外的草場時,割下的不僅是草葉,還有舊式割草機器人最後的 " 傲慢 "。
根據 TraQline 統計數據,在北美地區的戶外動力設備領網域,燃油動力園林機械市場份額已由 2012 年的 55.4% 下滑至 2022 年的 32.8%,而新能源園林機械市場份額則由 13.4% 快速增長至 44.9%。
在沒有锂電的時代,割草機器人加人工智能很難,因為汽油系統機械結構復雜。锂電可以把復雜系統集成在芯片和電路板上,再配個電機,锂電讓割草機器人實現智能化成為可能。這是割草機器人行業人士的評價:定位導航、AI 等技術相輔相成,人工智能的大爆發為機器人公司提供了契機,但 " 裝得下 " 才行。
中國锂電的優勢已無需多言,寧德時代(300750.SZ)和億緯锂能(300014.SZ)兩家頭部電池廠商的電池已經搭載在中國割草機器人 " 身體 " 裡。劉明表示,按照 1000 平米的範圍計算,家用割草機器人要割 2 個小時,但只需要充一次電。對于市政花園類的 1 萬平米場地,充上三五次電就能割完。
将智能割草機器人繼續拆分,它的每一個零部件都能拼湊出一幅大的中國供應鏈地圖。
上述割草機器人行業人士做了一個 " 拆解 " ——定位系統有北鬥導航、雷達系統有中國造的激光雷達或者毫米波雷達、動力系統是中國造的伺服電機和電池、軟體算法是割草機器人企業的自研系統、機械結構也是中國造的底盤。有割草機器人業内人士透露了更為詳細的供應商,定位系統是北鬥星通旗下的和芯星通,激光雷達選用了禾賽科技或者速騰聚創,MCU(微控制單元)芯片則采購中微半導體或者兆易創新。
禾賽科技官網上已有專用于割草機器人的激光雷達 圖片來源:禾賽科技官網
放在十年前,就連割草機器人企業都不會相信能用上激光雷達這一小小的部件。一名不願具名的頭部激光雷達企業有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十年前的一顆激光雷達售價要高達十多萬元," 現在我們公司的激光雷達在電商銷售,價格也就幾千塊錢,批量賣給客戶的還要更低 "。
這位激光雷達企業有關人士進一步表示,激光雷達價格的規模下降是依賴于車載應用的規模化," 兩年前新能源汽車大量使用激光雷達,形成大規模放量。加上我們自己做了很多技術創新,自研芯片提高了性能,現在給車企的部分降到 2000 元 "。
" 性能提高 + 成本降低 " 讓割草機器人能用得起激光雷達。更為重要的是," 這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割草機器人的消費更新,提升了效率和體驗 "。正因為擁有龐大的新能源車載應用市場,中國的激光雷達性能遠比海外企業," 海外量產不夠,沒有產業大規模應用體系支撐 "。
割草機器人也有技術分歧
上述激光雷達有關人士表示,目前來自割草機器人的訂單很多,然而其技術路線也帶有分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内人士了解到,割草機器人的兩大技術路徑分别是 RTK(實時動态定位)技術以及激光雷達技術。
RTK 技術在定位精度上表現卓越,且成本相對較低,配合視覺 AI 算法能較好地應對一般戶外環境。但其受衛星信号影響較大,在信号遮擋區網域存在定位不穩定的風險。激光雷達則在環境感知的精度和全面性上具有優勢,但有限的探測距離也是其瓶頸。記者從縱橫股份了解到,在無人機領網域,作用範圍不同而使用的激光雷達類型不同,比如固定翼無人機需要長射程激光雷達以掃描地面,而多旋翼無人機由于飛行高度較低,可以使用短射程激光雷達。
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嘗試将 RTK 技術和激光雷達技術進行融合。這種融合方案能夠實現多傳感器數據互補,提升割草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下的綜合性能。例如,在一些高端割草機器人產品中,利用 RTK 技術進行高精度定位,确定機器人的大致位置和作業路徑,同時借助激光雷達實時感知周圍環境,對路徑進行優化和避障。
" 從割草機器人的第一性原理來看,其核心解決的問題是割草,因此所有的技術迭代都會圍繞這一核心訴求展開。給割草機器人加入視覺識别技術的目的在于提升其對障礙物的識别能力,從而提高割草效率和定位精度。" 九号公司該負責人表示。從這方面來看,視覺技術和感知技術在應用層面并不衝突,只不過随着 AI 技術的發展,視覺識别技術的功能延展性更強,比如可以在識别障礙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判斷障礙物是一塊石頭,還是一只寵物狗,從而做出更加準确和高效的割草路徑規劃。
然而無論是哪種技術,都意味着中國割草機器人行業的革命式迭代。而這一種迭代與過往中國產品的 " 低價 " 競争已經今非昔比,而是性能迭代。劉明表示,公司針對高爾夫球場等大型草坪的割草機器人售價是 6500 歐元左右,民用零售價在 1000 美金到 2000 美金以内。而科沃斯售價從 899 歐元到 2000 歐元不等,而 800 多歐元左右產品的市場反應很好。
" 以我們在 2024 年 CES 上發布的新一代智能割草機器人 Segway Navimow i 系列為例,該產品售價最低為 999 美元,遠低于花傳統人工割草一年的費用,為用戶節省了大量的割草成本。" 九号公司該負責人表示。
中國割草機器人的 " 出海 " 很容易讓人想起當年的掃地機器人,李雷表示,掃地機器人在地面清潔品類裡占比超過 20%。掃地機器人從研發到鋪貨,再到地面清潔品類占比達 20%,整個行業差不多走了十年時間。關鍵的變盤點是 2018 年,掃地機器人引入 "LDS SLAM" 技術," 兩三年期間基本上有一倍有餘的增長。到了 2020 年,拖布自清洗技術引領後,市場增速又在加快 "。
目前,智能割草機器人在割草機器人領網域的整體占比比較低,大概在 10% 出頭。即便按照掃地機器人的發展路徑,它未來仍有可觀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