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最高人民法院:“唯流量”、“抹黑”企業行為需擔責,歡迎閱讀。
2 月 17 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 6 個企業名譽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案例涉及傳統產業、中介行業、科技企業、征信機構等不同領網域。據悉,這些案例切實保護企業名譽權,努力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聚焦網絡侵權形态,加大名譽權司法保護力度;否定和制裁 " 唯流量 "" 抹黑 " 企業行為,更周延地維護企業名譽。
有關分析指出,這些案例将對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起到積極作用。一方面,它們為企業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增強了企業在經營中的安全感和信心;另一方面,通過打擊惡意侵權行為,淨化了市場競争環境,促進了公平競争,有助于構建誠信、法治的市場秩序。
發 " 黑稿 " 構成侵害企業名譽權
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 1,某房地產領網域自媒體賬号運營者楊某某,在某房地產經紀公司與某房地產開發商籤訂分銷代理合同的前一日發布評論文章,在沒有事實依據的情況下,就某房地產經紀公司分銷代理行為評價為 " 攪亂市場 "" 打劫同行 " 等,同時使用 " 詐騙 "" 搗亂 "" 強盜 "" 搶劫 "" 無賴 " 等侮辱性詞匯評價,引發較多社會關注和傳播。
上述房地產經紀公司認為,楊某某在其關鍵經營節點發布文章惡意诋毀,相關内容給自己品牌信譽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并将其訴至法院,請求判令楊某某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據裁判結果,楊某某的行為不僅侵害企業名譽權,也對正常的市場秩序產生不良影響。最終判決為楊某某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
最高人民法院方面表示,良好的名譽是企業長時間合法誠信經營沉澱而成的寶貴财富,也是企業生存發展和壯大的社會信用基礎。自媒體傳播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範圍廣等特點,如果自媒體運營者針對企業發布嚴重失實的負面評論,将很容易損害企業樹之不易的形象,玷污企業名譽。對此行為,如不依法判令承擔責任,不僅有損企業權益和企業家信心,而且容易滋生 " 黑稿產業鏈 ",破壞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人民法院認定自媒體運營者損害企業名譽,構成侵權,有利于嚴厲懲戒惡意中傷企業名譽的行為,引導自媒體規範運營,構建健康清朗的網絡空間。
另外,此次公布的案例 2(某飲品公司與某傳媒公司名譽權糾紛案),最終判令某傳媒公司承擔名譽權侵權責任,也對某些網絡媒體為吸引 " 眼球 "、博取流量,在未認真調查核實的情況下發布關于企業的不實信息,制造熱點、創造話題的行為做出警示。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個人或公司侵犯其他公司名譽權,需承擔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的侵權責任。如果捏造并散布虛偽事實,損害他人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涉嫌侵犯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部門犯此罪的,對部門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可采取行為保全制度及時防止損害擴大
除了某些自媒體運營者及傳媒公司侵害企業名譽外,最高人民法院也注意到了某些因錯誤或虛假信息誤導公眾或消費者判斷,從而侵害企業名譽的平台。
以案例 3 企業征信機構錯誤關聯信息影響企業名譽為例,最高人民法院方面表示,實踐中,企業征信平台在強化市場主體信用、維護交易安全、強化社會監督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征信平台運用算法進行大數據加工利用,在收集、加工、使用、公開相關信息時,應保證信息的真實、準确,避免錯誤和虛假信息誤導公眾、侵害企業名譽,對企業經營活動造成不良影響。本案中,人民法院認定經營征信平台的企業征信機構應對數據利用的錯誤結果承擔相應責任,有利于督促該類機構審慎處理相關信息,及時做好信息更新與服務跟進,确保數據來源合法、内容準确,在拓展自身業态的同時不損害其他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此外,針對當前市場環境中通訊方式發達,侵害名譽的影響傳播速度快、影響範圍廣,權利人對權利救濟的效率需求較高的情況,人民法院需統籌把握好程式審查和實體審理,針對具有較高侵權可能性的行為,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适用行為保全制度。
在案例 6(某物聯網公司、某網絡公司與某餐飲公司、某食品公司名譽權糾紛案)中,人民法院充分考量侵權行為、損害後果以及權利救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等因素,依法及時适用行為保全制度,及時有效地保護了企業名譽,避免損害結果進一步擴大。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 6 個企業名譽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意義重大,于企業,能增強信心、穩定預期,守護名譽财富;于司法,提供裁判指引,統一尺度;于社會,提升法治與產權保護意識,規範輿論;于行業,明确邊界,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北京觀韬律師事務所執行合夥人李洪江指出,這些案例将對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起到積極作用。一方面,它們為企業提供了明确的法律指引,增強了企業在經營中的安全感和信心;另一方面,通過打擊惡意侵權行為,淨化了市場競争環境,促進了公平競争,有助于構建誠信、法治的市場秩序。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程靓